吴 震
(吴震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21)
乙亥年末,庚子岁初,正当中国人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时,新冠肺炎已悄悄地在武汉这片古老的荆楚大地上蔓延开来,这个往日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一瞬间“停摆”了,陷入沉寂当中。疫情在短时间内传至全国,但武汉无疑是最严重的,四面八方相继驰援武汉,那一声声“武汉加油”、“热干面加油”是每一位同胞的发自心底的呼唤,是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
在艺术界,艺术家们也以不同的方式作出了贡献,比如这件“武汉加油壶”。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时代感与社会责任感,用精巧的艺术形式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当人们观赏、运用此壶时就会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想起那些抗击疫情的勇士们。这就是制作此件作品的情感目的,其中更包含有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力克时艰的美好品质,在享受之余更让人有所思考,就不枉制壶人的“初心”了。
此壶外表棕红,似乎有些“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红色在中国常象征喜悦、吉祥等意,也象征中国与革命。疫情所造成的伤害必然是沉重的,此壶表面也不是明亮活泼的红色,在浓郁的棕色调中带来的是凝重低沉之感,所象征的正是武汉所面临的困难。在壶的中上部,可见明亮的光泽,证明中国人不会被苦难所打倒,那一点点的光亮是希望,是中国人团结起来的炬火,让人们感觉到暖暖的情谊,更有战疫必胜的决心和勇气。
圆形是完美的几何图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宇宙天地,象征圆满团结,象征和谐稳定。在中国建筑、艺术品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当中随处可见圆的存在,中国人的情感在圆形中得以保存,对生活、未来的美好想象也存放于圆形之中。为了表示对战疫胜利的期待和中国人的团结一心,此壶特意运用了圆形的壶身造型,上窄下宽的壶身踏实沉稳,是四面八方力量的汇聚;壶身饱满圆润,象征武汉终将走出疫情阴霾,家家户户终将恢复往日的平静祥和,就像圆形一样,首尾相接,不管走过多少路程终会回到美好的原点。壶底部一圈有突出的圆棱线,是对壶底部的加固,是一声声“武汉加油”汇聚起来的力量,让人们受到鼓舞,这个有着深厚历史的“九省通衢”之地会渐渐复苏,再度彰显它的魅力。
圆形的壶盖平整利落,与壶身风格一脉相承。壶钮是体现本壶创新精神与文化品格的重要部分,从造型上看,壶钮是一个宝塔形状,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千古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座宝塔也就是武汉的地标式建筑物——黄鹤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在唐代李吉甫所撰的中国最早的古代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也就是说黄鹤楼最开始是有军事功能的,随着时代更迭,黄鹤楼又经多次改建,才形成了今天这天下闻名的黄鹤楼。人们经常在古诗词中看到黄鹤楼的身影,除了崔颢的千古名句外,李白、孟浩然、毛泽东等都曾写下过吟咏黄鹤楼的诗句,证明了黄鹤楼的艺术魅力与文化魅力。黄鹤楼是武汉的地标,凝聚着这座城的精神,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它的屹立不倒象征着武汉的坚强,这座历尽沧桑的城市不会被打倒,因为它有着英雄的人民,更有同胞们伸出的援助之手。在制作壶钮时,要做到精细传神,最大限度地还原出黄鹤楼的特点,以不可撼动之气势象征全国人民对武汉的驰援。
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是人手拉着手,心连着心,象征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帮助武汉度过难关,也是人们筑起的人墙,包围着武汉。在壶身中央有“武汉加油”4个大字,极有风骨与力量,正是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所说的:“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笔者主要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在艺术上也是一丝不苟,综合考虑紫砂壶艺术美感与品质,将大爱、大美传递出来,造就精品紫砂壶。
黄鹤楼壶钮奠定了本作品的文化品格,表现出武汉这座城市不俗的文化气质,也正是如此,这座城市更加坚强勇敢,它扎根于中国大地之上,历尽沧桑而活力不减,更不会向疫情屈服,因为它有着一群勇敢可爱的人民。从非典到新冠疫情,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中华儿女们的坚强、勇敢与善良,这是新时代精神的一部分,那一句“武汉加油”中凝聚的是这个古老民族的精气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呼唤。本壶凭借文化与精神而光鲜,展现新时代紫砂壶创作对文化与时事关注的新高度。
疫情无情人有情,困难面前有大爱。本壶以紫砂壶艺术的形式作为事件的载体,以精巧的工艺塑造出英雄的城市与英雄的人民。此壶的艺术美感,揭示出其中的文化品格与新时代精神,让世界感受在困难面前中国人那种众志成城的力量。
笔者对此壶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对作品的文化品质与新时代精神作出说明,对这座历史悠久的英雄城市给予高度赞扬。在四面八方的驰援下,武汉已经走出疫情阴霾,这座城市将会继续创造属于它的辉煌。紫砂壶艺术也将继续传递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