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珽,庞宇峰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
腮腺的各种良恶性肿瘤为头颈外科常见疾病,而手术是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困扰头颈外科医生的主要腮腺术后并发症为涎瘘,由手术后残余腮腺组织分泌唾液而导致的涎瘘在临床中常有发生,而涎瘘进一步又可继发伤口感染、迁延不愈、脓肿、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后果[1,2]。目前认为,术中合理结扎腮腺组织,术后负压引流,积极观察伤口变化,加压包扎等措施是预防涎瘘的主要方法[3-6]。即便如此,涎瘘在临床工作仍时有发生。我们在工作中结合临床经验,研发了气压加压式腮腺术后包扎头套,并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6 2 0736830.5),现将临床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住院并接受腮腺手术的患者共159例,纳入研究152例,按照术后包扎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接受我们自制气压加压式头套包扎的设为A组,接受传统绷带包扎组设为B组。纳入研究的A组共66例患者,B组共86例患者。所有手术均为同一组手术团队完成,纳入标准为:因为腮腺良恶性肿瘤而行腮腺手术患者,年龄大于18岁。排除标准为:外伤后颌面部手术、有腮腺脓肿或咽旁间隙感染史、伴有系统性全身其他脏器疾病,如肺心病、血液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所有腮腺肿瘤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与书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均放置同一品规的负压引流管,术后每日引流计量,当前一日引流量小于10mL时拔除引流。A组患者在伤口敷贴外直接穿戴气压加压式包扎头套,B组患者在伤口敷贴外采用绷带进行包扎。本研究团队发明的这种头套采用弹性透气布料制作,受力面积大,不会产生紧绷不适感。而且在腮腺切口局部位置放置可调节气压式压囊(气囊设在两层布料之间),对切口局部产生较大压力,有助于伤口压迫止血,防止发生涎瘘。头套气囊袋位置放置在腮腺区表面,紧贴手术术后需要加压区域,有效贴合下颌骨曲线,小气囊的设计对腮腺术后伤口局部产生较大压力。这种气压加压式头套操作方便,一位医师即可独立完成穿戴操作,穿戴时将塑料气囊预先放入气囊袋,头套穿戴完成后再由医师用专用打气筒对塑料气囊进行充气。该头套展开及佩戴模式图见图1,具体实物佩戴图见图2。术后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无明显不同,均常规接受抗生素、止血药、止痛药等治疗。两组患者在包扎后24小时接受临床相关症状主观感受的问卷调查,包括包扎舒适度、头痛、张嘴困难不适度、伤口疼痛、睡眠质量等症状,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以0~10分表示。其中0表示无不适,10代表极度不适,0~3分为轻度不适,3~7分为中度不适,7~10分为重度不适。在术后统计两周内是否发生涎瘘、涎液潴留、血肿情况。
表1 气压加压式头套组与绷带包扎组一般情况及临床数据比较
表2 气压加压式头套组与绷带包扎组术后24小时临床症状VAS评分比较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TATA 12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首先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然后进行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在统计的术后两周内出现涎瘘情况中,A组(气压加压式头套组)患者涎瘘发生率(1/66)明显好于B组(绷带包扎组)患者的涎瘘发生率(8/86),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两周内出现涎液潴留方面,A组(1/66)明显好于B组(9/86),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两周出现血肿方面,A组(0/66)和B组(3/86)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同时统计两组病例术后24小时临床症状的VAS评分如表2所示。术后24小时,A组(气压加压式头套组)在头痛、包扎舒适度、睡眠情况、张口困难度方面的VAS评分要明显好于B组(绷带包扎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伤口疼痛方面,两组病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目前,局部纱布覆盖及绷带包扎是腮腺手术术后常用的包扎手段。但传统绷带包扎往往会影响患者张口程度,况且包扎后颈部及下颌部受压不适,影响颈部血液回流,严重者甚至出现头痛等症状。绷带包扎后伤口周围局部却没有形成相应需要的加压压力,术后出现涎瘘发生率较高。同时,患者绷带包扎后往往不到一天就会松脱,需要反复包扎加压,不利于伤口愈合[7,8]。有学者Britt CJ等对其医院1994-2013年间接受腮腺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71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70(9.1%)例出现囊肿或涎瘘[9]。腮腺术后发生涎漏等并发症已经成为腮腺手术术后患者和医生最大的困扰。如果患者术后出现涎漏,则势必增加住院时间,从而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10,11]。
我们根据这种临床迫切需要改进的痛点,发明了这种气压加压式腮腺包扎头套。本发明已经获得专利《一种腮腺手术术后局部气压加压式包扎固定头套》并获得授权,专利号:ZL 2016 2 0736830.5。我们将该发明应用于临床,广受好评,该发明还获得了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铜奖。这种头套易于术后伤口的包扎固定,头套的形式又有助于固定防松脱。局部位置放置可调节气囊,对切口局部产生较大压力,有助于伤口压迫止血,防止发生涎瘘,更有效地对腮腺术后伤口局部产生较大压力,而对颈部其余组织压力较小。我们总结了三年来应用这种包扎头套的临床经验和数据,结果也显示应用腮腺包扎头套组的患者术后涎瘘、涎液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好于普通绷带包扎组患者的发生率。
术后第一天需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可缓解伤口周围水肿,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密切观察引流量情况,如出现短时间大量血性引流物,则需立即向医生汇报。一般术后3到4天,引流量少于10mL时拔除引流,拔除引流后局部维持包扎,包扎辅料外维持使用自制气压加压式头套佩戴。护士在帮助患者佩戴好头套后,再将一次性塑料气囊袋放置在头套相应夹层,随后用专用打气筒将气囊充气。头套佩戴注意将气囊袋放置在手术伤口位置,注意充气气压适当,既要起到局部压迫作用,又不能因压力过度导致局部缺血性损伤甚至导致面神经受损。
每日换药时,应触诊伤口,注意有无涎液潴留,如发现涎液潴留应立即穿刺抽液,避免积液进一步扩大,抽液后应及时佩戴气压加压头套,维持对创面的持续压力。对于拔出引流后发生的涎瘘,应注意伤口辅料适当增加,便于吸收涎液,辅料外再予加压头套佩戴。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向患者解释腮腺手术术后加压包扎的必要性,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术后同时要告知患者忌酸、忌辛辣饮食,尽可能半流质饮食,可减少进食时咀嚼强度,减少唾液分泌。
图1.气压加压式腮腺手术术后包扎头套展开及佩戴模式图
图2. 气压加压式腮腺手术术后包扎头套实物佩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