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1-05 03:52熊永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磁共振原发性影像学

熊永发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湖北 黄冈 438000)

0 引言

作为肝炎发病大国,我国在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发展为肝癌的患者每年约有10万人。因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肝癌中晚期,导致错失手术切除的机会,这促使临床医师不断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方案来及早发现肝癌,并延长患者生命[1]。磁共振作为一种对软组织及器官具有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有效反映活体组织分子扩散运动,而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则可显示病灶内部及其周边血供情况,两种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与肯定[2]。本研究将磁共振上述两种技术相结合,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术前均未做相关治疗。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34-73岁,病程1-3年,平均(2.11±0.86)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3-4]:肝脏占位直径≥2 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癌的特征影像学表现,即可诊断PCL;如果肝脏占位直径为1-2 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肝癌的特征影像学表现,方可诊断PCL。血清AFP 400 ug/L持续1个月或≥200 u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或经肝穿刺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病理表现。纳入标准[5]:①年龄在34-73岁,男女不限;②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③生存期预估>3个月;④未接受西医手术、介入、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措施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转移性肝癌;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肾脏、血液等疾病;③排除过敏体质及对本实验药物过敏的病人;④不按医嘱坚持口服中药病人;⑤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①CT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64排CT扫描仪,行肝脏CT平扫+三期增强检查。②磁共振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依次对患者全肝脏进行磁共振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扫描层厚7 mm,层间距1 mm,扫描序列包括T1WI 序列、T2WI 序列、SPAIR 序列、DWI序列(b值为 0,800 s/mm2)。增强采用自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完毕后依次完成四期动态增强扫描,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所有患者CT与磁共振图像均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主治医师进行盲法分析,达成一致意见。

1.3 观察指标。观察90例原发性肝癌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中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位置及肿瘤强化方式等。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见表1。

2.2 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比较,见表2、表3。

2.3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结果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结果,两者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结果

表2 CT与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比较(例)

表3 MRI与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比较(例)

表4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n(%)]

3 讨论

相关文献显示[6],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等技术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分析肝脏局部病灶疾病,同时两种成像技术对软组织分辨率、参数分析、平面成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优势,因此,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扩散加权作为水分子布朗运动自由度的动态成像技术,可在无创模式下获得病灶组织内不同信号下的参数图像资料,并根据专业技术准确测量正常肝脏组织与病变的ADC值,以此来对疾病的性质进行分析和鉴别。而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则是采用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快扫描技术对全肝进行多期相动态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病灶局部血流量及对比剂摄入量上升,从而增加病灶磁共振信号。

本研究将上述两种技术相结合,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67%、93.33%、91.11%,均高于CT(CT相应指标分别为41.94%、76.27%、64.44%),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齐杰等[7]研究表明,正常肝脏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特性受细胞膜和纤维结构影响,当肝组织发生改变时会导致自由度出现改变。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在活体上探测水分子自由扩散运动的影像技术,其可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时对病灶血流灌注状态及水分子扩散速度与正常组织进行辨别,进而在图像上表现为不同于背景组织的信号[8]。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则根据数据进行MIP重建,可以更加详细清楚的观察肝内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情况,直观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是否受到侵犯及管腔内癌栓形成情况,为诊断提供了更加确切的信息[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原发性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