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分布及临床意义分析

2021-01-05 03:51李国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尘螨荨麻疹过敏原

李国英

(宁津县人民医院 皮肤科,山东 德州 253400)

0 引言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皮肤科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病程长、病因复杂、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难治愈,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引起慢性荨麻疹的原始因素为过敏原所引起的变态反应[1]。所以对过敏原进行及早发现,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对慢性荨麻疹进行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慢性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分布情况,希望能对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解,为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400例,全部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全部400例患儿中,男208例,女192例,年龄6-84个月,平均(42.8±13.3)个月;病程3-36个月,平均(8.2±2.6)个月。全部患儿均满足慢性荨麻疹的相关诊断标准,1周内并未接受抗组胺类药物治疗,2周内并没有接受过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人工划痕特征为阴性。排除因物理原因引起发病的患儿、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患儿、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患儿、结缔组织病患儿。

1.2 方法。检测试剂为符博克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购自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爱康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项目包括:总IgE、吸入性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艾蒿、普通豚草、蟑螂、猫上皮、狗上皮、屋尘、交链孢霉、柳树;食入性过敏原花生、鸡蛋、牛奶、鳕鱼、小麦面粉、虾、蟹、大豆、牛肉、羊肉。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方法进行。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儿静脉血2 mL,进行10 min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每分钟5000转;在表面包被的抗人IgE抗体的微孔板中加入血清,捕获血清中的IgE抗体,清洗掉剩余的血清,而IgE仍然与固相结合。添加过敏原-生物素,在微孔板中孵育。再次清洗后,固定的过敏原与辣根过氧化物酶-链霉亲和素(HRP)结合液结合,形成特异性IgE/过敏原-生物素/HRP结合液的复合物。反应孔再次清洗,加入TMB底物孵育,反应液变为蓝色。最后,加入硫酸终止反应,终止后反应液变为黄色。在酶标仪450 nm读数(参考波长620 nm或630 nm)。患者样本中SIgE的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同时使用四参数法对已知浓度的标准血清(符合WHO075/502标准)绘制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得出特异性IgE抗体的浓度。

1.3 观察指标。对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观察记录;遵循国际惯例,<0.35 IU/mL为阴性,≥0.35 IU/mL为阳性。根据sIgE浓度(IU/mL)将结果分为0-6级:sIgE<0.35 IU/mL为0级;0.35-<0.7 IU/mL为1级;0.7-<3.5 IU/mL为2级;3.5-<17.5 IU/mL为3级;17.5-<50 IU/mL为4级;50-<100 IU/mL为5级;>100 IU/mL为6级。

1.4 统计学分析。本实验相关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入组过敏原检测结果观察。食入组中共113例患儿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28.2%。主要过敏原为牛奶(44例,11.0%)、鸡蛋(24例,6.0%)、蟹(21例,5.3%),阳性等级主要集中在1级、2级和3级;发生率最低的则为大豆、花生和牛肉,如表1。

表1 食入组过敏原检测结果观察

2.2 吸入组过敏原检测结果观察。吸入组中共198例患儿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49.5%。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97例,24.3%)、粉尘螨(89例,22.3%)、屋尘(77例,19.3%),阳性等级主要集中在2级、3级、4级和5级;发生率最低的则为普通豚草和艾蒿,如表2。

表2 吸入组过敏原检测结果观察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是因为释放组胺、肥大细胞脱颗粒等介质所导致的[2]。荨麻疹的类型不同,其生理基础和病理基础也存在差异,释放的炎症介质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不同。临床中可以按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治疗抵抗型以及敏感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包括昆虫叮咬、日光照射、接触无、食物以及药物等,比较复杂,而食入物、吸入物则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可以将慢性荨麻疹分为特发性、非免疫性以及免疫性,而特发性的占比则超过了80%,其过敏原检测表现为阴性,也并未能确定其具体的致病因素[3]。

目前过敏原检测方法众多,有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法、荧光酶免法等。本研究采用的酶联免疫捕获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能够实现定量,经过本研究实践,能够较好的指导临床工作[4]。血清中IgE含量较低,本方法去除了血清中IgG抗体的干扰,大大提高了灵敏度[5]。

本研究中,食入组中共113例患儿为过敏原阳性,主要过敏原为牛奶、鸡蛋、蟹,占比最低的则为大豆、花生和牛肉。这可能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胃肠道功能不健全,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水平较低,以及小儿肠道黏膜易受到破坏,上皮细胞脱落增加,导致细胞间隔增大,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高,使其容易受到食入性过敏原的侵扰,更容易对此类物质致敏。吸入组中共198例患儿为过敏原阳性,明显高于食物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屋尘,占比最低的则为普通豚草和艾蒿,这也与流行病学调研相符合。结果表明,食入性、吸入性过敏原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牛奶、鸡蛋、蟹、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等。然而食物类和吸入类过敏原的等级有着较大的差异,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与过敏原的检测临界值有关,并不是所有的1级以上诊断结果都会伴有临床症状,检测临界值值应根据过敏原种类、研究人群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总之,了解慢性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分布情况,能为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提供指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尘螨荨麻疹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跟螨虫在家做伴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告别浪漫“螨”屋
数码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