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副作用的影响

2021-01-05 03:51丁祥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硬膜外动力学血流

丁祥慧

(东台市三仓人民医院 麻醉科,江苏 东台 224200)

0 引言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器官均处于衰退趋势,且缺乏抵抗力,因此,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麻醉措施,对提高手术效果,确保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指出,连续硬膜外麻醉具体使用过程中,对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且术中便于管理,近几年,随着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多,该麻醉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为了进一步明确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次研究将来我院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评价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来我院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探讨对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7年02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02月,本次研究按照硬币两面法准则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正面代表探究组(n=20例),反面代表比对组(n=20例)。纳入标准:①参选患者及家属依从性良好;②40例参选患者基本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先天性耳聋;②存在麻醉禁忌症;③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④患者存在认知缺陷及语言缺陷;⑤中途退出研究。比对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3-80岁,平均(71.50±8.59)岁;男11例,女9例,年龄64-81岁,平均(72.50±8.67)岁。本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将上述资料比对后,P>0.05,不存在差异。

1.2 方法。比对组:对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首先,告知患者呈侧卧位,常规消毒,进行椎间隙穿刺,将0.75%罗哌卡因缓慢注入,注入剂量2 mL,将硬膜外导管置入,药物注入10 min后进行麻醉测试,对于麻醉不足患者,继续注入1.5%利多卡因,注入剂量4 mL,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追加。探究组: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告知患者呈侧卧位,选择患者L1-2椎间隙作为麻醉穿刺位置,固定后让患者呈平卧位,随后注入3 mL含量2%的利多卡因,密切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再次注入7 mL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混合液,分两次注入[2-3]。待手术开始后,可给予1-2 mg咪唑安定进行镇静。

1.3 观察指标。麻醉效果评价:显效:麻醉成功,患者无不适感;有效:麻醉基本起效,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无效:麻醉失败,患者出现刺痛感;麻醉有效率=(显效+有效)/全部例数×100%,麻醉有效率分值与麻醉效果呈正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使用监护仪监护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术后恶心、低血压、心动过缓,得出分值与不良反应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借助SPSS 21.0分析,其中用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平方差();以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百分数(%);检验结果以P<0.05有差异;P>0.05无差异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由表1得出:比对组麻醉有效率明显低于探究组,P<0.05。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由表2得出:探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比对组,P<0.05。

表1 两组麻醉效果的对比[n(%)]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MAP(mmHg) HR(次/min)手术时 移除导管时 手术时 移除导管时探究组 20 95.7±12.3 109.5±14.2 84.3±11.4 89.6±15.4比对组 20 88.3±10.4 96.5±14.7 76.4±12.6 79.7±14.3 t - 2.05 2.84 2.07 2.10 P - 0.04 0.00 0.04 0.04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由表3得出:比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探究组,P<0.05。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临床指出,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呈退行性变化,且老年患者通常会合并各类疾病,代谢能力及吸收能力明显下降,对手术及临床麻醉的承受能力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对老年患者而言,合理选择对其生理干扰小及效果显著的麻醉药物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探究组麻醉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比对组65.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探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109.5±14.2)(89.6±15.4),优于比对组(96.5±14.7)(79.7±14.3),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探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比对组30.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在韩佳[4]等人的研究中,探究组麻醉有效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比对组,探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比对组;该研究与其研究结果相差无几,具有可靠性。腰硬联合麻醉虽操作简单,麻醉过程中无需准备特殊设备,但麻醉时患者易出现心率减缓、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无疑为临床手术增加了风险[5]。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循环扰乱程度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由于该麻醉方式发生过程较为缓慢,因此,对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同时连续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少,麻醉易于控制,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小。除此之外,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为术后硬膜外镇痛提供方便,不但能减轻患者创口疼痛,还能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利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借鉴[6-11]。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既能提高麻醉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又能减少患者副作用,临床应广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硬膜外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