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杨锋兰
摘要:目的 为剖宫产产妇提供持续性阶段护理,探讨该护理方式对产妇产后疼痛、分娩舒适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40例为观察组(持续性阶段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疼痛、分娩舒适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无痛、轻度疼痛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产后第1d、第3d、第7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接受持续性阶段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后疼痛应激,提高产后舒适度,保障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率。
关键词:持续性阶段护理;剖宫产;疼痛;舒适度;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张剑[1]所撰文献中提及,国内部分医院的剖宫产实际应用率高达40%。如何保障剖宫产产妇的分娩质量?本文认为,应当从护理层面入手,为此类产妇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分娩环境,保障母婴預后。本次研究,基于本单位工作实际,提出“持续性阶段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剖宫产产妇的围产期,全程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护理干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流程与环节,使实际护理更加规范、科学[2]。下面就本单位开展该项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分娩舒适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作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单位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获得本单位伦理组织批准。纳入标准:单胎妊娠;明确剖宫产指征;自愿参与研究;护患交流正常。排除标准:多胎妊娠;初产妇;认知障碍;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40例为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4.54±3.11)岁;孕周35~40周,平均(37.82±1.89)周。另40例为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35.08±3.16)岁;孕周35~40周,平均(37.64±1.77)周。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手册式健康宣教等内容,期间加强对产妇的护理探视。
观察组:(1)术前护理:通过术前访视予以剖宫产产妇术前指导。首先告知产妇剖宫产的适用人群、分娩过程、优势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升产妇对剖宫产分娩的认知,进而避免其因未知产生的负性情绪,影响分娩过程及产后护理。同时通过案例宣教的方式调动产妇共情,进而提升产妇对分娩及后续护理的依从性。最后叮嘱产妇在剖宫产前6h禁食水。(2)术中护理:术中与手术医师达成密切配合,做好手术器械的递交与回收、产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等各项工作,同时遵医嘱进行其他项护理,并负责术后患者转运、家属交接等相关事宜。(3)产后护理:①体位护理:产妇产后6h予以去枕平卧位,在此期间需要加强对产妇的翻身护理,随后可垫枕头,采取卧位休养,在刀口疼痛减轻后可以采取侧卧位。②运动指导:产后第1天,鼓励产妇在耐受情况下多进行床上翻身活动,并尽可能接受早期康复运动。拔除导尿管后,产妇可尝试更多的床下活动,有助于伤口及胃肠功能恢复,避免静脉栓塞问题。③镇痛护理:在产后初期,可以通过佩戴束腹带等方式减轻剖宫产切口因活动导致的振动、出血问题,起到缓解产后疼痛的护理效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转移注意力或药物镇痛护理。④饮食护理:一般在产后6~8h可为产妇提供流质饮食,但需注意避免胀气食物的摄入。当产妇首次排气后,予半流质饮食,直至完全过渡至普食。主要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纤维、高热量的食物,加速剖宫产切口的愈合与泌乳。⑤出血护理:产后24h内加强产妇的出血量监测,一旦出现产后大出血征兆,即刻加大药物或物理止血干预。⑥哺乳护理:通过宣教,使产妇明确早期母乳喂养的积极影响,如哺乳有助于产妇产后身体塑形、有助于加强新生儿免疫力等,提高产妇产后早期哺乳喂养的依从性。再告知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通过哺乳为母婴提供早期接触机会。若产妇产后无法泌乳,可通过饮食干预、吸乳设备吸乳、热敷护理、乳房按摩等方式刺激泌乳。(4)出院指导:评估产妇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如告知产妇要加强休息,保障营养均衡,并继续贯彻母乳喂养,同时多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院外开展微信随访护理。
1.3 观察指标
(1)疼痛:根据世卫组织制定的疼痛分级标准评估产妇产后48h时的疼痛情况,满分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3]。
(2)舒适度:通过焦点访谈的方式,询问产妇护理前后的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差异,分别以李克特5级评分进行评价,各项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理想”至“非常理想”五种主观评价态度。
(3)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记录产妇产后第1d、第3d、第7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以新生儿哺乳后安然入睡,无哭闹,且睡眠时间>120min者为母乳喂养成功。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分级比较
观察组无痛、轻度疼痛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舒适度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第1d、产后第3d、产后第7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持续性阶段护理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剖宫产循证护理内容根据不同护理阶段,有序、系统地进行划分,同时护理强调连续性,不仅要涵盖产妇的产前、产中与产后护理,更加强调对患者的出院指导与后续延续性护理,旨在为母婴预后提供更加连贯的护理服务。张晓玲等学者[4]发现,持续性阶段护理有助于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应激;王新美等学者[5]证实该項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护理舒适度,同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系统护理,最终观察组患者的生理与心理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应激优于对照组,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分析原因,持续性阶段护理中的产前护理,有效拉近了产妇与护士之间的距离,使产妇对剖宫产分娩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避免因未知产生的恐惧等情绪,是理想的产前心理干预方式。术中做好医患配合,是保障剖宫产手术成功的关键。产后护理中的体位护理,加强翻身护理,能够有效避免产妇压疮问题,同时有助于产妇产后肠胃功能的恢复,并避免肠道粘连问题;正确使用体位有助于产妇产后恶露排出,促进子宫恢复。运动指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加速剖宫产切口的愈合,同时也能够改善血运情况,避免静脉栓塞问题的发生。护理期间产妇佩戴束腹带,联合镇痛护理,也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饮食护理保障产妇产后科学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手术切口的恢复与乳汁分泌。本文还强调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24h内需要加大出血观测,避免出血失控。母乳喂养能够保障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摄入,母乳所含营养物质利于新生儿消化吸收,能够更好地提高新生儿的生长质量;同时母乳喂养方便经济,也能够改善产妇及其背后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够提升新生儿机体抵抗力,更能增进母婴感情[6]。
综上,剖宫产产妇接受持续性阶段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后疼痛应激,提高产后舒适度,保障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剑.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舒适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0):57-58.
[2]张海燕.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0):4424-4425.
[3]钟影.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高龄产妇剖宫产分娩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11):2262-2265.
[4]张晓玲,付欣,张红丽.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舒适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3):476-477.
[5]王新美.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舒适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9-10.
[6]张永秀.动机性访谈联合阶段性护理在高龄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479-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