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曼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大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心理护理,采用量表或观察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病理性心理问题患者进行强化干预,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识别高危患者,控制可控因素,采用焦点心理问题解决、适应心理护理、移情法、情绪转移法、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理论方法开展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危象、延迟出院、并发症、护患纠纷、意外伤害、不依从、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心理学,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现代护理学要求护理应以患者为中心,不仅需要满足躯体康复需求,还应满足患者心理需求[1]。住院患者多因疾病入院,因躯体不适、经济花费过大等原因不可避免负面情绪,进而导致依从性不足、注意力转移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诊疗护理策略的落实。为贯彻整体护理理念,医院试在大内科进行一次心理护理改进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大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精神正常;②预计住院时间>5日;③年龄>18岁。共纳入患者600例,其中男374例、女236例,年龄18~84岁、平均(54.2±8.0)岁。急诊214例,有亲友陪伴482例,Ⅱ级护理15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組、观察组各3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途径、亲友陪伴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有路径者按照路径操作,否则执行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护士与主治医师安排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 心理状态评估
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患者,采用SDS、SAS、汉密尔顿量表评估焦虑与抑郁水平,必要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等评估患者社会支持状态,诊断病理性心理问题,给予Ⅱ级心理护理。对于普通患者,通过晨间护理、夜间护理、日常护理操作,与患者进行交流,或肉眼观察,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常见不良表现为沉默、自闭、反复询问、躯体症状等。
1.2.2 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有关,寻找高危风险因素,如急性创伤后、更年期综合症、卒中后遗症等都常伴有负面情绪,有重度抑郁症家族病史者出现抑郁的风险也明显上升。环境、个体因素是可控制因素,如患者性格比较悲观、缺少家属陪伴等。
1.2.3 心理干预
常用的心理护理理论包括焦点心理问题解决、适应心理护理、移情法、情绪转移法、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舒适护理等。开展心理护理一方面,需要消除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控制消除心理应激源,另一方面,提高患者对负面情绪危害、疾病本身等科学认识水平,提高患者抗压能力,最后,需积极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鼓励亲友陪伴。以下简要概述常用的焦点心理问题解决对策。焦点心理问题解决:特别适用于心理问题较突出、明显的对象,如病情较复杂、缺少经济支付能力、无家属陪伴、突发急性创伤事件等,其主要通过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进行设问、思辨式讨论,帮助对象认清焦点问题,减轻顾虑。首先:开展例外问询,采用预设性的问题,“你觉得疼痛、压抑等感觉是不是好多的”,“你觉得现在感觉是不是比之前要好”,暗示患者疾病并不严重,挖掘患者自身力量,寻找疾病治疗期间有益的元素,如良性疾病发现较早、家属支持力度大等。其次:开展奇迹提问,通过设问,向患者传递“未来是可以创造协商的”这一思想,帮助患者解决因发病产生的心理、躯体不适。最后:让患者从正常的角度看待住院、生病这一问题,生病是正常情况,没有人不生病。第一阶段约10min,第二阶段30min~40min,第三阶段20min。
1.3观察指标
不良事件,包括转ICU、危象、延迟出院、并发症、护患纠纷、意外伤害、患者不依从、护理差错等。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危象、延迟出院、并发症、护患纠纷、意外伤害、不依从、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康复与治疗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①通过神经-心理机制,影响代谢、内分泌,作用交感神经,影响心血管、泌尿等多个系统功能,甚至诱发危象,如冠状动脉综合征便与急性心理应激有关[2];②通过影响依从性、注意力等患者行为状态,间接影响治疗与护理落实质量,如不良情绪可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健康教育质量欠佳,影响主动康复训练、自我管理等行为;③增加护患纠纷风险,部分患者易激惹,护患纠纷可能干扰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进而影响护理质量[3]。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后,观察组危象、延迟出院、并发症、护患纠纷、意外伤害、不依从、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护理确实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稳定病情,改善患者预后,促患者及早康复。护士需掌握护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之中,医院自身也应重视临床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邓永红.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发挥的重要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A):158-159.
[2]党晓红.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2(9):123-124.
[3]张巧权.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2,33(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