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1-01-04 18:52张欣
炎黄地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工作

张欣

文物保存环境,主要是文物空间内存在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文物存在状态、保存价值造成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峻,且人文因素影响大,导致文物保存环境不佳。为确保文物保护的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对文物环境问题的防治。

环境风化侵蚀问题对文物造成损坏的现象层出不穷,石质文物经历岁月的洗涤被风化的痕迹越来越严重,金属文物也在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酸雨的侵蚀,由于酸碱度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彩绘层剥落褪色等现象,总结如下。

文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条件对文物的保存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受人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被发现出土之前一直被埋藏于地下,虽然历经千年,但依旧保存的比较完整。金字塔旁边的狮身人面像,在经历战乱时被轰掉了鼻子,这就是人文环境对文物进行破坏毁灭的证据。基于此种条件下,文物与人文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载体。

周围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加速化学反应速度,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3倍。例如,青铜器文物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如果环境温度升高,锈蚀速率也会相应加快,会缩短文物的寿命。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文物来说,将其保存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中,有助于延长其寿命。除此之外,因为温度剧烈变化导致的较大温差,也是造成文物损害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以珐琅器为例,当温差较大且温度增减变化较快时,很容易出现崩裂现象。

环境中湿度条件也会给文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金属材质的文物来说,如果空气湿度较大,金属腐蚀情况会明显加重。例如,青铜器表面会出现“铜绿”,铁器表面会出现铁锈,银器也会失去原有的金属光泽。对于染织品、丝绸等文物来说,湿度越高其褪色情况越明显。对比出土的文物可以发现,同一朝代的染织品,西北干燥地区出土的染织品文物的色泽要明显优于东部沿海地区。对于纸制品文物来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除了会加速墨迹褪色外,水分蒸发后还会导致纸张开裂、卷曲、脆化,严重影响纸制品文物的保存。对于壁画来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随着水分的蒸发,岩石内部的溶解性盐会随着水分由内向外移动,并在石壁表面析出,形成结晶,对壁画造成损害。对于木制品文物来说,湿度较大除了会导致木制品发生变形外,还加速木质文物的腐烂速度,不利于文物的保护。由此可见,空气中水分含量较高,湿度较大,会对不同材质的文物造成负面影响,是文物保护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环境因素之一。

对于室内存储的文物,为了提高展览和观赏效果,通常需要借助于人工光源。

不同的波长条件所具有的能力不同,能量与波长的變化呈现相反的趋势。相同照射时间下对文物造成的损伤也会越明显。特别是对于书画类文物,受到光辐射的影响后,变色、褪色的情况较为明显。除了光的波长外,照度与时间也是损害文物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在照度为100勒克斯的条件下,对物体持续照射5小时,总曝光量与照度50勒克斯条件下,持续照射10小时是一样的。因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降低照度和缩短光照时间是保护文物的有效举措。

木制品、纸制品和纺织制品之类的文物均属于天然有机物质,容易受到细菌、微生物的破坏。这些微生物细菌一般分布在硫矿以及潮湿物体表面。有硫化细菌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空气中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成分,这类细菌会吸附空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并将其转化为硫黄、硫酸。如果这些硫化细菌存在于金属文物表面,会造成金属文物腐蚀;如果存在于潮湿的木制品、纸制品文物上,会让木质、纸质文物表面出现发霉的情况。对于一些木质建筑文物,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下,也有较大概率发生虫蛀等情况。例如,在云南丽江因为当地多雨、潮湿的气候,为白蚁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丽江古城的许多建筑因遭受白蚁蛀蚀而轰然倒塌。

空气中存在污染成分也会对文物造成潜移默化的损害。比较常见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气体会与空气中的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也就是酸雨,酸雨会对壁画、石雕、石碑、雕塑等露天文物造成严重损害。另外,现存的许多雕刻文物,主要材质是大理石,更容易受到酸雨的侵蚀。如乐山大佛、沧州铁狮子等,均因为酸雨而出现了严重的腐蚀。除了污染气体外,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也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影响。由于粉尘本身具有粒度微小的特点,很容易落入壁画、雕塑的缝隙中,这些粉尘本身并不会对文物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空气湿度较大,或者遇到了降雨天气,就会对文物造成腐蚀,加速文物裂隙的发育。除了上述常见的危害气体外,像展柜表面涂料释放的甲醛,或者特殊木材(如冷杉)挥发出的有机酸等,也会对文物造成损害。针对污染气体造成的文物损害的防治也对文物的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文物保护的有效对策

想要文物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到位,就必须要制定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提高环境治理以及文物保护的效率。各责任部门应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科学合理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预防控制,使相关的责任部门能够有序的进行工作协调,以此来改变文物保护环境的现状。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将污染排放的指标降到最低,特别是一些具有腐蚀性以及强氧化性的化学污染物,更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其排放的控制,提高排放的标准。加强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保障文物处于一个优质的环境状态中,对水污染处理问题进行科学的控制,建立水资源生态文明保护区,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水污染处理系统。对工业废水以及化学用水进行严格的检查,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再进行排放,对于农业用水污染问题也要妥善进行处理,确保水质满足国家的水质排放标准。此外,还需重视降噪问题的处理,可以通过消声器等一些设备把噪音污染降到最低,以免这些噪音对文物造成干扰。在文物保护区的周围应该严谨开展大规模的建筑,防止工程建设噪音过大或产生振动等对文物产生影响,如果遇到一些无法避免的施工问题,可以使用一些避震器、消音器等设备对文物进行保护。

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掌控,避免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从而影响文物的保存状态,在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协调性的考量,不同的文物对所处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当周边的生态环境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时,就需要通过人为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对各生态文明群落进行建设,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以达到保护文物的需求,对环境的酸碱度以及游客的数量进行一个合理的控制。

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中,树立积极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明确保护职责,将文物保护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例如,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活动契机强化教育学习,组织文物保护部门人员深入了解《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在这一基础上创新文物保护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普及文物保护法,打造一个良好的文物保护环境。文物保护工作不能孤立运行,需要共享各种信息,让文物的历史气息、文化氛围渗透在大众生活中,在思想和精神上进行启迪和熏陶,以常态化的宣传工作拓展文物蕴含的丰富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文物保护部门要在文物展览区、档案館、售票大厅等显要位置,借助LED屏幕、悬挂条幅、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文物保护信息,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社会服务》等,并开展专题展览,积极宣传《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知识。特别要在博物馆设立宣传站,为来往的游客免费发放文物宣传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博物馆历史知识和相关文物信息,深化惠民措施,共享文物管理发展成果。

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文物保护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利用多样化的公益活动来普及文物研究成果和深刻的文化蕴意。借助新媒体等平台积极传播文物知识,将文物与大众关注的话题紧密联系,使公众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更多的文物信息。例如,在七夕等特殊的节日,文物保护部门人员可以挖掘博物馆中与爱情相关的文物,并在新媒体平台中进行图文解释。如孔子博物馆藏中的“清凤冠”,它有着“凤冠霞帔,永结同心”的美好寓意。其中凤冠是由细金累丝编织而成,在冠上有一只金龙,九只金凤点翠,周边间还装饰了宝石、翠花珍珠、翠云等。在历史上,凤冠属于皇帝后妃的冠饰。明清时期,在民间极为推崇凤冠的尊贵,为显示尊贵或者增加喜庆气氛,民间女子出嫁所用彩冠也被称为凤冠。当中国古代女子出嫁时,凤冠霞帔则是装束的代表,这意味着女子一生托付,夫妇永结同心。直到今天,在中式婚礼中,凤冠霞帔也是人们喜爱的元素之一。所以,文物保护中心要积极地展示馆藏文物的意蕴,让更多人去了解文物背后的爱情故事和美好象征,由此树立积极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具有单一性、较高价值性的特点,因此,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必须加大对文物的扶持力度,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加以重视,出台一些相关的保护政策,同时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人力、物力上的帮助。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性,可以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文化的支撑,还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以及艺术工艺的发展,可以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便利,将传统的技术工作流程与现代社会的技术相结合,使文物的保护处理方式更加全面。在现代化信息时代,要注重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以及研究,全面满足文物对藏管的要求,人员的行为对文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在对文物的修复接触上,还是保护设备的操作上,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因此,要求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具有专业化的文物管理技术水平,以及对文物保护工作丰富的知识储备量,政治面貌以及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同时,博物馆的发展也需要这些专业人员的支撑,因此,也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必须要为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相关人才的缺失从而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文章结合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优秀的工作经验以及文物保护的方法,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作者单位: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工作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不工作,爽飞了?
文物失窃
选工作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