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孵化器作为特殊经济技术组织形态,对科技成果转化、新创企业扶植、区域经济繁荣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产业服务核心环节的中坚力量,随着时代进步和行业发展,正由初步探索逐步走向多元发展的道路。本文就孵化器商业模式及战略选择进行研究和分析,以解决孵化器发展瓶颈和短板弱项为着眼点进行战略调整,提出了确定战略目标、锚定发展方向;聚焦差异化发展、调整产业和战略布局;加强能力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势资源、全方位综合赋能;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促进金融服务优化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开放协同發展、探索孵化机制创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施策措施,为孵化器的未来发展和战略选择提供全新思路,为孵化器在打造技术转移生态系统,构建全链条、多要素协作网络,建立功能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建新的利润增长点等方面取得战略先机提供参考。
关键词:孵化器 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 战略规划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Incubator
HUANG Cuiping
(China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Co., Ltd.,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As a spe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 form, incubator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support of new enterprises, regional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t is the backbone of the core link of industrial service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is gradually moving from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to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incubator business model and strategic choice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makes strategic adjustment focusing on solving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nd weaknesses of the incubator,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such as determining the strategic goal and anchor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cusing on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and adjusting industrial and strategic layout, strengthening capacity building and enhanc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integrating of advantageous resources and all-round comprehensive empowerment, implemen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promoting ope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measures. I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incubator,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cubator to obtain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 building a technology transfer ecosystem, building a full chain and multi-factor cooperation network, establishing a fully func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creating new profit growth points.
Key Words: Incubator; Business model; Profit model; Strategic planning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被放置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国家修订并颁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文件。各企业以全新的姿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孵化器运营管理工作。孵化器作为特殊的经济技术组织形态,对科技成果转化、新创企业扶植、区域经济繁荣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产业服务核心环节的中坚力量。随着时代进步和行业发展,正由初步探索逐步走向多元发展的道路。本文就孵化器商业模式及战略选择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孵化器企业在打造技术转移生态系统,构建全链条、多要素协作网络,建立功能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建新的利润增长点等方面取得战略先机提供参考[1]。
1. 企业创新活动与孵化器运营管理协同合作的基础
科技部2020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企业创新活动呈现如下特征。
1.1 企业创新活动广泛、活跃
全国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为36.3万家,占全部企业的45.2%。其中实现创新的企业占41.0%;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的企业6.8万家,占8.5%。
1.2 工业企业创新成功率较高,自主研发是最主要的创新形式
工业企业的创新活跃程度最高,有18.8萬家开展了技术创新,占比为46.9%。其中产品创新、独立开发产品的企业占91.4%、工艺创新、独立开发工艺的企业占85.3%。
1.3 合作创新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较强助推作用
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25.1万家企业中有合作创新的企业16.4万家,占65.3%;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企业5.7万家占34.7%;其中与高等学校合作的企业占比为28.2%,与研究机构合作的企业占比为15.9%。合作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充分获取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2]。
2. 孵化器的主要商业模式和发展历程
国内孵化器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2.1 2000—2009年,空间赋能阶段
物业、空间型孵化器居多,主要提供空间租赁服务。
2.2 2009—2012年,政策赋能阶段
地产型孵化器涌现,着力打造产业园区业态,除提供政策申报外,延伸出代记账、人才招聘等多样化服务。
2.3 2012—2016年,资本赋能阶段
大量资本介入,出现一批创投型孵化器,瞄准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投资或其他资本对接孵化服务。
2.4 2016年以后,产业赋能阶段
企业主导产业创新,企业将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赋能给入孵企业。产业赋能下的产业孵化器,与企业自身资源和业务紧密可为入孵企业提供试验场景、生产机会、业内企业交流机会和营销渠道等,具有更高的商业落地可能性和较为显著的杠杆效应,逐渐成为提高商业价值而探索创建的主要发展模式。
3. 孵化器盈利模式和发展瓶颈
孵化器与发展模式相对应形成了不同的盈利来源,历经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孵化器行业总体上发展良好,但也面临诸多困境。
3.1 租金收入
目前,国内很多孵化器把为入孵企业提供经营活动的场地服务所获得的物业租金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此种盈利模式面临普通物业企业的竞争。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器通常下调房屋出租价格,如仅依靠租金收入这一单一盈利来源,则无法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3.2 服务性收入
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集中式行政商务服务、各种商务代办手续、管理咨询服务、招聘培训、各种中介等获得收入,既可实现规模效益,又能帮助入孵企业节约固定资产投入和降低人工成本。但此种盈利模式下,对孵化器专业咨询服务团队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孵化器管理成本也较高。
3.3 政府补贴
地方政府或主管机构给孵化器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或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如各类公共服务补贴、服务设施补助或技术平台补贴,以及对出租场地免征房产税,对孵化服务收入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随着孵化器逐渐步入正轨,政策红利已开始逐步淡出。
3.4 投资收益
入孵企业一般是新创企业,有资金需求,但对融资渠道了解少。孵化器为其提供金融孵化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同时,也开创了新收入来源。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结合逐渐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已有很多新型营利性孵化器将收入的主要来源定位于投资收益。此种盈利模式下,孵化器面临资金周转期较长,风险较大的困难[3]。
孵化器立足特定企业和某方面专业领域的科技资源,通过公司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服务创新创业,助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发展,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范围日益拓展,孵化体系逐渐健全,通过投资管理、创业空间服务、企业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等管理服务增值,逐渐形成了孵化器的盈利模式。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亟待解决,如外部同质化竞争激烈、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创新动力和机制缺乏、内部自身盈利模式不稳定、对政府补贴依存度高、专业人才短缺、市场化运作能力弱、投融资等深度专业服务待升级、企业资源对接和落地衔接低效、资金有限且融资渠道不畅等,既是生存的危机和挑战,也是机遇和战略转型的方向所在。
4. 孵化器发展模式及战略选择
从国内孵化器整体的盈利状况、运营稳定性和品牌影响力来看,整体服务模式与盈利模式并不完全成熟,仍处在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随着政策红利淡出,孵化器开始回归商业本质,逐渐步入依托自身运营能力实现稳定发展,实现投资回报或商业落地的常轨。如何与中国特色的政策与商业环境相结合,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商业化服务模式,成为孵化器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以解决孵化器发展瓶颈和短板弱项为着眼点进行战略调整、综合施策,可以为孵化器的未来发展和战略选择提供全新思路。
4.1 确定战略目标,锚定发展方向
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战略休戚相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例如,在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十四五”规划指出,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方面,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将孵化器发展战略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也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孵化器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需要循序的原则[4]。
4.2 聚焦差异化发展,调整产业和战略布局
4.2.1 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愿景,把面向全社会各产业门类服务的战略方向调整到紧紧围绕某一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产业和战略布局上来,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钢铁孵化器,要发挥出在钢铁行业方面的优势,可围绕在耐火材料、磁性材料、碳材料、金属制品等新材料生产与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冶金检测设备、矿山及冶金装备研发与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增强差异化服务能力与商业模式活力,建设特色的专业孵化器。
4.2.2 提供差异化服务
逐步明确目标市场,对不同入孵企业进行分项研究,分别沿着产业生态、资本合作、平台对接以及政府服务等细分方向延伸,制定差异化定制服务,实施精准孵化,提升服务价值。
4.2.3 加大专业布局力度
推进与锚定的行业、领域内的科研院所、研发平台、生产企业、专业化公司协同深化发展,加强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创建集团连锁孵化模式,通过连锁经营、品牌输出、一器多基地等模式创新实现规模化发展,扩大优势创新创业资源的辐射范围,形成协同促进的孵化器发展新格局。
4.3 加强能力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孵化器要实现良性发展,前提是打造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资源集聚、人才队伍、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建设。《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指导意见》《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科技孵化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对孵化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3.1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
围绕技术市场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梯次地进行科技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内部人才成长和培训激励机制,广泛开展海外资本、高层次人才、技术项目、跨境孵化等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建设好懂市场、会服务、精业务的专业队伍,更好的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为孵化器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4.3.2 完善服务体系,改进盈利模式
尽快从物业租赁服务,商务代办和管理咨询服务、申请政府补贴等传统盈利模式中走出来,发掘入孵企业新型需求,不断完善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上市并购、股权转让、项目中试、应用场景落地等加速型服务体系,扩大服务性收入和投资收益,实现良性“造血式”运营发展。
4.3.3 加强优势项目储备,提振后续发展动能
建设专家库、项目成果库,加强与专业投融资机构和团队合作,依靠专业的项目筛选,选择和储备发展前景较好的孵化项目,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
4.4 整合优势资源,全方位综合赋能
4.4.1 整合科技成果和研发力量
孵化器作为科技创新引领者,先进产品的提供者,成果转化的践行者,新兴产业的服务者,可率先把本行业或本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集中起来,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的轮子,与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发展的轮子,两个轮子连接协同,共同转动,成为深化改革的先行军,继而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服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4.4.2 融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局
围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需求,提供全链条、专业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聚焦重大项目和关键领域,培育技术领先、质量精良、布局严密的高价值核心项目和成果,创建知识产权支撑实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4.4.3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本运作
加强资本驱动功能,与多方资金渠道携手,围绕创业链部署资金链,建立由孵化器自有资金和外部资本相融合的多层次创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强化投融资服务,细分市场需求,满足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深化“投资+孵化”发展模式[5]。
4.4.4 搭建科技成果在企业的应用场景
与行业内生产企业携手,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实体产业”的创业孵化链条,为入孵企业和转化项目提供科学实验、试制检测、应用场景、市场推广等服务,使入孵企业沿着孵化器战略定位和产业链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陣地,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4.5 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促进金融服务优化升级
4.5.1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提供定制化服务。如为创业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成长期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充分利用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孵化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相关母基金;与专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外部资本合作设立各类子基金等。采取自投、跟投、领投等方式,投资入孵企业。吸引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境外投资机构、企业家、创业者、行业专家、其他孵化器等,参与投资或提供创业投资服务。
4.5.2提升投融资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如与孵化器、创业企业、担保机构、投融资机构、政府机构等组成多元投资,或以联合授信、内部担保、与其他机构联合担保等方式降低风险;创建灵活融资方式,与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进行长期战略合作,探索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打包贷款、小微贷、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投融资服务方式。
4.5.3优化服务环境
建设创业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投融资方案设计、项目对接、信息共享等一体化服务。加强与证券公司、律所、会计审计和评估评价机构、投行等专业机构联系,建立专业投融资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为优质企业提供上市服务,推动优质企业在证券交易市场挂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为入孵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全程跟踪服务。
4.6 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开放协同发展
4.6.1 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提升开放水平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实现技术成果、信息数据、创新人才、投融资服务等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协同,国内、国外市场共通,探索研发众包、资金众筹、同步路演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创业服务模式,提升创业孵化服务效率和质量[6]。
4.6.2 构建“孵化器+”资源网络
深化与高校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其他孵化器的对接,吸引科技资本与配套服务入场,为培训咨询、财税管理等软性条件提供升级空间,为研发设备、中试仪器等硬性条件提供转型支持,提升孵化器的市场化资源链接能力,帮助入孵企业整合创业要素,与实现合作共赢。
4.6.3 加强形象宣传扩大影响
与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型媒介广泛合作,加强形象宣传,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品牌,激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培养潜在合作伙伴,搭建宣传渠道和资源链接桥梁。
4.7 探索孵化模式创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毕业企业反哺机制,引导毕业企业通过捐赠、设立种子基金、担任创业导师、共建服务平台等方式反哺孵化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从资本、有形无形专业服务体系、行业资源获取、特殊资源获取等多个方面构建孵化器生态圈,以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新产品研发、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开放式协同创新等工作为切入点,融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创业生态圈,采用全球化视野,形成资源共享和收益分享的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将其他资源导入孵化器生态体系,协助入孵企业全方位整合更精准、更优质的资源要素,实现高效的深度孵化,提高初创企业创业成功率,在提升盈利空间和竞争优势的同時,提升孵化器口碑和品牌,形成平台的品牌效应与集聚效应,增加隐性赢利点,从而实现创建生态驱动型孵化器,构建孵化器生态圈和生态体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吕科健,李百华.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孵化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7):127-128.
[2] 张兴泉,虞锡君.域外孵化器助推嘉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7):1-2.
[3] 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行业研究报告 2019年[A].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9期)[C].: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9:36.
[4]孙斌.双创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3):216-217.
[5]张芳翎.JZ金融科技孵化器的管理模式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20.
[6]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6-05-19)[2021-08-20].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19/content_5074812.htm
中图分类号:F270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9-5640-0111 第一作者:黄翠萍,(1972—),女,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黄翠萍(1972-),女,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孵化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