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欣
(泰来县大兴镇阿拉新小学,黑龙江 泰来 162400)
建筑水彩由若干单位基本景物组合构成,根据建筑水彩自身的特点在了解各类建筑物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各类单体景物的形、色表现方法是建筑水彩艺术创作的关键。而常见的建筑种类有居民、古建筑、现代建筑、街景以及配景等。由于各建筑的种类不同,所以各建筑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从南到北、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地域文化到风土民情、从文化风俗到民族状况、从时代风尚到自然环境、从生活习俗到宗教民俗用水彩表现得也各不相同[1]。在画各类民居的时候,需要对民居的建造方式、形态特征、材料质感有足够的认识。用水彩以相应的技法描绘,民居当中应适当地添加一些生活设施,如敞开的门窗、室内的摆设、家畜、自行车等能赋予画面鲜活的灵气,但难于表现,所以,若要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应该抓住对方的形象特征。用铅笔先行起稿,之后进行添加色彩,着色应简洁,下笔要生动不必居于细节。画古建筑时,画面中对凸显古建筑体态特征的细节装饰、建筑构造、材料质感要仔细观察,认真地描绘,着力地表现出不同建筑物的形体风韵,但不要刻画死板,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街景是以建筑为场景,体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所以作画时,要尽量选择有表现力、有地域特色的街景进行绘画。在画现代建筑时,一定要注意光线,因为好的光线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效果,所以一定要选好光线时间抓紧描绘。添加配景时,一定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以及所要表现的主体物,配景一定要和主体物相得益彰,使画面更加和谐与完整。
画面中的动与静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动静相生,相得益彰。不仅动中可以有静,而且静中也可以见动,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该动的地方如果没有静的衬托,会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静的物象如果没有动的对照,也会造成艺术形象及思想内容的含糊不清。在水彩画的写生创作中,动与静的选择还要根据具体的变现内容来定。在建筑水彩画中,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增加情趣,均需要考虑动与静的协调搭配。无论是画面中的一抹远山、一泓清泉、一角屋檐还是幽静小屋、袅袅的炊烟、小桥流水,无论是起伏的山峦、迷离的树影还是缥缈的秋水、游离的云彩,无不展现着动与静的变奏。如果说稳实的笔触中蕴含着巧变,那么挥舞间必定暗藏沉稳。总之,从水彩的用笔到施色、构图到情景配制无不蕴涵动与静的玄妙。
光与影相互依存,如影随形,在相互的衬托中形成完美的统一。建筑水彩艺术中,空间光影是建筑物的虚体幻影。空间光影的表达协调建筑与配景关系,设计规划了画面的构成,光影的韵律美赋予建筑物坚实的稳定感;光影节奏感平衡画面的明暗关系;光影形状节奏的表现有助于建筑物特征的呈现。
在建筑水彩画中,细节蕴涵在整个建筑形态中,结构的细节、装饰中的细节,材料的细节,均在无言地述说着这座建筑的沧桑、印记及历史变迁。细节的描绘不仅是建筑特质的经典显现,同时也是画面中最具魅力的关注点和趣味点。
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质感与肌理,而不同的质感与肌理又代表了不同的风俗民情与历史含义。如民居,主要的特点就是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大多的民居多以木头为原材料而制作,给人以朴素的感觉;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历史的变换,墙面、地面多以砖头制作,给人以沧桑的感觉;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整齐划一,外形简明,主要多以水泥玻璃制作,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而以上的这些建筑,都是有着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所以需要绘画者的仔细观察与熟练的技巧。
要画好建筑水彩,熟练掌握水彩技法语言,艺术技巧固然重要,毕竟技法语言的掌握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但是,审美素质的培养,表现修养的历练则关乎作品的格调与审美品位,除了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培养观察与发现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对一些优秀的水彩作品进行欣赏学习也是提高表现力及艺术素养的捷径。水彩要有情调,表现一定的情感,这就要求作者对所描绘的对象具有真挚的情感和表现的激情,一件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感染人,不单是依靠娴熟的绘画技巧、丰富的色彩表达,生动的画面效果,而能否赋予画面形象以真挚的情感才是艺术的灵魂。在建筑水彩画中,情感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建筑不仅是人类居住的场所,更是人类情感的寄托,人们把建筑称作家,就是因为人类把所有情感大半部分都投入到里面去了,所以这就要求绘画者要有丰富的情感,及表达情感的能力,让作品深入到人们的心里去,给人以安心的感觉,这样的建筑水彩画才是真正意义上被称为艺术。所以在我看来,情感的表现是建筑水彩的中心灵魂。
水彩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慢慢地被人们所熟知、接受,而水彩画中建筑题材的表现更是被水彩展现得淋漓尽致。水彩用其欢快的节奏,潇洒的笔触把建筑题材的作品表现的独具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水彩与建筑水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虽然水彩没有油画和国画的知名度高,但它却是最常出现在生活当中的艺术,所以水彩将会越走越远,而建筑水彩则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