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成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为主要的战略方针。精准扶贫与粗放扶贫相对应,根据贫困区域环境和居民状况,针对扶贫对象使用科学有效手段,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需帮扶对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扶贫政策,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绩,但是,对于贫困人民的情况和底数并不明确,常常出现针对性低、扶贫资金指向不明等情况[1]。据统计,全国农村贫困居民人数8 249万人,但是该数据仅仅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近8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推算而来的,因此在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时,此数据并不科学。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对湘西地区实行考察时,首次针对精准扶贫做出重要指示,指示内容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4年在两会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重点施策”。由于中央的重视,精准扶贫在消除贫困、推动乡镇经济总体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文化旅游被简称为“文旅”,是经过实际旅游感知、了解人类文化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探寻历史名人踪迹、鉴赏传统文化、参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活动等旅游项目。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旅游爱好者追寻的新风尚。古镇旅游品牌建设是对古镇自身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很多人对古镇品牌建设的认知存在误区,品牌并不是通过宣传或者广告实现的,而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对古镇景区综合实力的评价,古镇核心价值观、古镇形象、法律对古镇品牌的保护以及古镇文化的传播载体,共同组成古镇品牌[3]。构建古镇景区品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粗放到具体巩固古镇景区品牌形象,为游客留下深刻影响,使得古镇景区得到良好的发展[4]。
本文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的作用,分析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推动。
富田古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拥有1 800多年的历史,文化旅游内容包括文天祥故里、王家大祠堂和匡家娘娘祠,特色旅游内容包括安仁山、千年银杏以及观音岩等。富田古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佛、道、儒文化融合,对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5]。近代时期,富田镇作为中央苏区革命活动中心,饱受战火洗礼,毛泽东、毛泽覃、陈毅、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富田古镇留下过战斗与生活的痕迹。除了这些红色旅游特色,富田古镇的自然风光也秀美瑰丽,森林覆盖率达到92%,适合被打造成古色、绿色、红色并存的特色文化旅游古镇品牌。
富田古镇自2015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种植业及旅游业,为古镇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主张“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入户。至2017年,人均收入超过3 000元,精准扶贫政策初见成效。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初步成立减贫专业机构,将村镇贫困现象消除一直是中央及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常见的扶贫模式主要为粗放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镇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贫穷人口基数过大以及总体生活水平过低的问题[6]。这种粗放式的扶贫模式一直存在扶贫方式、扶贫对象、扶贫主导者界定不明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对于扶贫问题越来越重视,提出由粗放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制定了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的目标。
精准扶贫先需要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然后实行针对性措施,利用科学手段,实现有效的脱贫治贫。对于贫困古镇而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是村镇发展的重要契机,有助于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政策将“户”作为单位,区别于传统扶贫政策,培养“造血”机制,为贫困家庭培养自主增收的能力,寻求合理的谋生手段,以此帮扶贫困家庭消除贫困。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利用贫困古镇当地的资源优势,创造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当地特色产业,调动贫困居民的积极性,同时吸引大量社会力量参与扶持地方经济,为贫困古镇提供“造血”机制[7]。总体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使传统“输血”式扶贫转向为“造血”式扶贫,根治古镇中存在的贫困问题。
贫困古镇往往因为还未过度开发而存在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因此发展旅游扶贫是村镇地方扶贫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挖掘贫困村镇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自然资源,发展村镇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同步发展,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帮助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国家2014年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精准扶贫古镇旅游,推进旅游富民工程,使贫困古镇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道路[8]。
江西省吉安市富田古镇,作为庐陵文化的发源地,在唐宋时期文化经济水平发展至巅峰,但是随着近代战争影响以及发展政策的限制,整体经济没有得到发展,拥有1 800多年历史的富田古镇沦落为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镇[9-10]。对于富田古镇大力发掘旅游资源潜质,创新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借助精准扶贫良好政策,既能带动富田地区各种产业发展,同时为贫困镇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构建文化旅游古镇品牌模式。
SWOT中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具体来讲,就是分析研究地区各内部优势、外部劣势、机遇及挑战受到价值链中的内外竞争环境的影响[11]。使用SWOT分析法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区域的情况,以便制定发展战略及对策。
1.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
富田古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富田地区旅游资源详细情况见表1。目前富田镇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建立文化旅游古镇品牌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1 旅游资源分类
2.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的劣势
在对福田古镇实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常常存在资源保护方式匮乏的情况。开发者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利益的获取中,过多关注旅游产业所获得的利益,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这种行为加剧了旅游资源所遭受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富田古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富田古镇的旅游资源破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与饮食文化受到冲击与破坏,一些口口相传的习惯与地方特色表演文化遭受破坏逐渐衰亡[12-14];另一方面是随着游客的到来,将城市化风格带入古镇中,使得古镇中的传统民俗被现代商业取代,农耕文明传统文化逐渐消亡。
目前富田地区的文化旅游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品牌化,建设力度较差。富田古镇的文化特色旅游没有明确定位,宣传力度较差,并没有将塑造品牌与景观特色作为宣传重心。虽然使用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文化建设出现空壳品牌,只建立了品牌,并没有运营实际的服务和产品,导致旅游影响力出现下降趋势。
3.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
针对文化旅游业,国家不断推行良好的扶持政策,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富田古镇以及吉安市各城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发展旅游业。在对富田古镇精准扶贫时,将文化旅游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得到积极有效的推进。富田古镇响应国家以及省市的号召,开展文化旅游相关活动,推动古镇文化旅游快速发展,为建立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创造条件。
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期,据2018年统计显示,以我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是国际游客增长最为主要的地区。旅游业所带来的收入已经占我国总体经济中绝大部分。从吉安整体来看,自2010年至2018年间,接待游客数量与收入增长情况见图1。
图1 游客数量与收入增长情况图
从图1能够看出,吉安地区自2010年开始,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
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在2014年的预测,2015年以后将由亚洲地区主导世界的旅游发展业务,至2021年亚太地区世界旅游所占份额将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将成为东亚地区最为主要的旅游国家之一。
我国也对自身未来在旅游方面的消费进行了评估,至2020年,我国总体旅游消费额将达到5.6万亿元,人均年旅游次数将达到5~6次。
4.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的威胁
富田古镇文化旅游也受到了各种因素威胁而影响发展。首先是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不成熟因素,富田古镇地处华南地区的腹地,经济不发达,本地旅游消费能力低,国家和企业对于当地的投资能力也较差,经营项目以观光为主,产业较单一,存在众多待开发区域。其次,未形成发展完善的旅游体制。核心景区,如陂下村、文天祥故居等地发展体制机制存在严重问题,互相制约,各自为阵,没有一个领头产业作为整个古镇的主打内容。最后,整个社会环境仍需优化。从吉安市区到富田古镇路途遥远,如果不是自驾或者跟随旅行团,那么去往富田的道路会非常遥远,很多游客由于交通不便,只能成为“借道游客”,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缺乏旅游竞争力。
将建设标准提高,规划资金投入,建设具有震撼性的文化旅游古镇品牌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建设的品牌需要满足新时代游客多元化需求,辅以完善的措施。例如可以将文天祥纪念馆作为主打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经营有地域特色的农家菜,打造地域特色美食;制造有品牌特色的旅游纪念片以及具有古镇特色的标志性商品,形成地域特色。要实现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还需要把文化、民俗、生态作为主体,将当地的生态优势打造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品牌,比如富田地区特有的喊船习俗就可以作为当地独有的宣传点,还可以在富田地区表演赣地特有的赣剧,吸引国内外对赣地文化感兴趣的相关研究者。富田地区历史悠久,沉淀着浓厚的历史、民俗、文化,积极主动地挖掘这些独特的文化,用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为旅游景观增色,用优美的当地传说为旅游增添灵气。让山水风光具有人文气息,使传统文化更具内涵。加强区域融合和市场共享,跳出地方小圈子,与大市场融合在一体,连接周边城市开展互动与合作,促进多变贸易,完成优势互补。
在精准扶贫政策之下,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古镇旅游,能够吸引游客到古镇消费,带来资金流、人流量以及信息量;加强科技文化信息在古镇中的传播,加深城镇交流,缩小城镇差异、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贫困人群收入,保证当地贫困人民在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找到新的谋生方式,通过开民宿、当导游、搞运输、生产纪念品、开餐饮店等方式增加收入,增加致富手段,实现早日脱贫。
在政策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将职责明确划分,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进步,将相关规定落实到位,健全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富田古镇配套设施,保证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基于精准扶贫政策,前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注重当地的旅游发展与当地农业有机结合,将赣地特有的油菜花风景规划性布置[15],发挥当地红色历史文化特点,建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业文化综合一体的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构建旅游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古镇景区,保证贫困居民在不失业、不离故土的情况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收入。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整体结构见图2。
图2 精准扶贫政策下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整体结构图
精准扶贫政策下,经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运营以及贫困居民积极参与,开发富田当地文化特色,整合资源,共同组成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精准扶贫政策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为贫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家庭收入,带领富田地区贫困人民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政策是目前中央及政府大力推行的政策,本文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的作用。由于精准扶贫政策,古镇的文化旅游推广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力量的支持,经过大力发展古镇文化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古镇经济得到发展,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精准扶贫。富田古镇受地理位置限制,一直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由于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以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加快了富田地区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在产业融合思想指导下,富田古镇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古镇打造为一个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各地消费者观光旅游,通过旅游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农业及副业,实现“造血”式扶贫,帮助贫困居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