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
甲状腺微小癌指的是肿瘤直径≤10 mm 的甲状腺结节,但是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1]。甲状腺微小癌基本都位于甲状腺深面,病灶也非常小,因此其临床特征不明显,在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许多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因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2]。也有患者临床表现为骨转移,因其发生脊椎和肺等远距离转移,但是此种转移的发生率较低。本文旨在研究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时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116 例疑似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65 例,女51 例;年龄19~64 岁,平均年龄(45.29±9.10)岁。
1.2 方法 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进行诊断,并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超声系统选择法国声科—声蓝及新声威超声设备,患者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时均在此设备下进行引导。探头频率选定为7.5 MHz,穿刺器选用21G型号的一次性负压带针型进行诊断。患者取仰卧位,抬高颈部,从而充分暴露甲状腺。手术人员在穿刺操作开始前需要叮嘱患者在过程中不能做吞咽动作。此时可以采用超声系统对患者进行扫描,并且准确定位穿刺点。穿刺点的选取方法:选取出现低回声,并且形态和边缘均不规则以及纵横比>1 的超声检查显示部位作为穿刺点。选定穿刺点后需要为患者的甲状腺周围皮肤做消毒和铺单处理,完成后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穿刺过程中需要保证超声实时显示强回声的穿刺针,并且需要变换针尖的方向,确保可以采集足量的细胞作为观察标本。还需要对不同的结节部位进行2 次左右的穿刺,防止待检细胞过少的情况出现。手术人员在实行穿刺时需要保持负压吸引,在穿刺完成后才能够解除负压状况。在整个穿刺过程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按压10 min左右。患者的组织标准采集完成后,需要用95%的无水酒精将其固定在玻璃片上,并实行HE 染色。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检查结果,并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1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检查结果 116 例患者中良性病变73 例;甲状腺癌43 例,其中肿瘤直径>10 mm 25 例,直径≤10 mm 18 例。
2.2 术后病理结果 116 例患者中良性病变72 例;甲状腺癌44 例。肿瘤直径>10 mm 25 例,其中髓样癌14 例,滤泡性癌11 例。肿瘤直径≤10 mm 19 例,均为乳头状癌,其中女14 例,男5 例;年龄20~59 岁,平均年龄(38.69±4.27)岁。共有1 例甲状腺微小癌漏诊,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时应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检查准确率为94.74%(18/19)。
甲状腺是非常容易出现甲状腺癌一类的疾病,甲状腺癌的直径一般在>20 mm 时才会比较容易在检查中体现。而当其直径≤10 mm 时也可以称之为甲状腺微小癌[3]。甲状腺微小癌的结节体积非常小,位置基本上是位于甲状腺深处,因此该病的漏诊、误诊率非常高。在诊断甲状腺疾病时一般依靠患者的临床病史和核素显像以及甲状腺功能、免疫性检查和超声、触诊等措施,但是此类检查方式对甲状腺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效果较差[4]。甲状腺结节病变在初期一般都是良性疾病,但是若没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时非常容易发展成甲状腺癌。并且甲状腺结节病变初期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辨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从而在患者的疾病初期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5]。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应用也较为广泛,以往在检查过程中均采用粗针穿刺,患者大出血的可能性较高,并且穿刺损伤的部位也非常大,发生恶性肿瘤转移的几率也较高[6]。但是甲状腺细针穿刺是属于微创手术,在穿刺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组织造成较大损伤,并且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使用该方式进行检查时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可以明确甲状腺微小癌的性状。但是在穿刺过程中单纯采用甲状腺细针穿刺时准确性不高,从而会对病变组织部位的判断出现错误,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可以让穿刺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从而让取材的准确性也显著提高[7]。甲状腺微小癌术后病理学诊断的方式一般为细胞学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主要的判断指标为单个细胞和细胞团形态。甲状腺微小癌的细胞形态一般分为核内假包涵体和粉染毛玻璃样核、砂粒体、不规则核及核沟等,并且细胞量也较为丰富。其中细胞核的大小不一,没有固定的大小,并且异型性也较为明显,可以观察到相互拥挤或是重叠的细胞团。若是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直径<5 mm 时采用超声下定位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穿刺过程中获取到的有效细胞也比较少,从而导致细胞学诊断较为困难,也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造成检查结果误差。
本次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结果:116 例患者中良性病变73 例;甲状腺癌43 例,其中肿瘤直径>10 mm 25 例,直径≤10 mm 18 例。术后病理结果:116 例患者中良性病变72 例;甲状腺癌44 例。肿瘤直径>10 mm 25 例,包括髓样癌14 例,滤泡性癌11 例;直径≤10 mm 19 例,均是乳头状癌,其中女14 例、男5 例,年龄20~59 岁,平均年龄(38.69±4.27)岁。共有1 例甲状腺微小癌漏诊,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时应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检查准确率为94.74%(18/19)。本次检查中共有1 例患者漏诊,临床上出现漏诊的原因一般为两种。①乳头状微小癌伴有桥本病时在临床上的表现多数均是以桥本病为主,从而导致该检查措施主要检测到桥本病的临床症状,而患者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症状则被该病掩盖,从而导致出现漏诊。②乳头状癌出现了囊性变,患者的囊壁增厚。在穿刺过程中非常容易穿刺到患者的囊壁,从而没有检测到肿瘤细胞。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检查方式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诊断正确率较高,是术前获取患者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同时在穿刺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因为乳头状微小癌的组织非常脆,因此在穿刺过程中需要保持轻柔的手法,防止癌组织在穿刺过程中出现脱落。并且旋转和提插的次数也不可过多,防止因触碰到癌组织而出现脱落。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率较高,并且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非常接近,说明该方式是术前获取患者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临床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