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居家智慧养老的现状及启示

2021-01-04 03:24黄启原汤先萍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居家远程养老

黄启原 李 颖 汤先萍

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 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1]。我国老年人口在绝对数量上增涨的同时,高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剧。受传统观念影响,老年人普遍倾向于居家养老,但由于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使传统家庭养老难以缓解当前养老压力。随着“互联网+”技术推进与国家大力扶植,智慧养老开始在国内多地区进行试点运营,并在社会养老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集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未来老龄产业正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智慧养老也将逐步取代传统养老方式,成为未来养老的主流。然而就现阶段来看,我国智慧养老在产品研发、智能普及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导致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成型,从本质上阻碍了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进程,使我国智慧养老服务质量难以提高[3]。通过文献回顾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而我国智慧养老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改善我国智慧养老现状,对我国居家智慧养老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居家智慧养老研究进展,为构建我国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提出针对性建议。

1 智慧养老与智慧养老系统的内涵

智慧养老即居家智能养老,它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养老概念。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被统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4]。该养老模式能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而智慧养老系统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以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国内学者[5]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居家智慧养老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途径整合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化服务,增加其社会融入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Lee等[6]指出智慧养老是运用一套完整的智慧养老系统(智能家居、远程监控、呼叫求助)对老年人居家生活进行远程监控,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通过鼓励生产或购买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在企业、社区及培训机构等多方合作下,建立专业智慧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智慧养老服务,进而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2 国外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的现状

2.1 基于远程监护的智能互联网家庭养老模式

20世纪末,为了整合社会资源,降低慢性病老年患者再入院率,促进网络监测系统发展。美国政府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在诸多城市组建了老年医疗服务车[7],由专业团队对老年人线上提出的医疗需求进行处理。之后远程医疗技术覆盖了全美各州,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性护理、康复以及卫生援助等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8]。近年来,随着远程医疗与传感器配合治疗联系愈发紧密,国外学者对居家老年人远程监护展开研究。Lanzola等[9]在进行实时血糖监测的研究中提高了远程监控设备的灵敏度,对控制患者血糖起到了积极效果,加快了对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Ertel等[10]对159例外科移植术后居家患者通过基于平板电脑的监测和反馈基础设施,远程支持患者健康和护理人员工作,增进了居家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有近90%的患者在使用电子监测和线上交流时感到舒适,77.1%的患者在术后居家康复过程中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Shen等[11]将研究重点放在对老年癌症患者的远程监护,在慢性疼痛管理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于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老年癌症患者,远程监控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利用远程监护设备,将家庭、社区与医院联系成一个整体,在老年人与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信息桥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居家老年人身体数据通过手机或平板传至终端,由医务人员对其进行远程诊断,做到了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疗,降低了患者再入院率。在节约医疗资源成本的同时,也帮助老年患者实现足不出户,在家即可享受医疗资源的晚年生活。

2.2 基于智能家居的辅助居家养老模式

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家居设计愈来愈智能化、适龄化,为缓解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对其居家生活造成的不便,一套可提供个性化护理并根据老年人个人资料和周围环境进行自主调节的环境辅助生活系统(AALS)在欧洲诞生[12]。AALS通过感应装置对居家老人实施照护,包括维持舒适的室温(如供暖、通风和调节空调HVAC系统)、对紧急情况(如摔倒、非法入侵)的处理以及对环境(照明、隔音)进行自动调节等功能。除此之外,Gomez-Donoso等[13]推出一款配合AALS的微型机器人,可对AALS未监测的区域进行映射,寻找家庭中潜在的危险区,并将信息反馈至AALS,以提高其监测性能。除了AALS外,还有学者针对老年人所患不同疾病,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做了相应研究。Lim等[14]构建的智能家居集成系统,用于监测老年人日常活动,通过目的性锻炼的交互系统,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活动,提高老年人对自身慢性疾病(糖尿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健康自我管理。Norell Pejner等[15]设计的智能家居疾病管理系统,通过对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信息进行采集,感知并预测居家老年人动态病情变化,以实现评估健康行为、传递健康信息、促进药物自我管理等辅助医疗功能。智能家居的开发应用对改善患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辅助其治疗的同时,也使其可以有尊严的独立自主生活。

2.3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看护养老模式

看护机器人的起源要追溯至20世纪末,来自美国的卫生保健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出“Nursebot”,其主要任务是提醒人们注意日常作息,并指导其适应周围环境[16]。此后,随着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看护机器人进入养老领域,并发挥出积极作用。Klamroth-Marganska[17]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推出一款辅助康复机器人,可协助患者进行居家康复训练,该机器人通过对患者肌肉运动的捕捉,加深对训练强度和运动时间的把控,并提供优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供治疗师参考,而治疗师也可通过与机器人的远程视觉交互系统,对居家老人提供及时的线上指导。Koutentakis等[18]研制出一款社会辅助机器人,其能察觉痴呆老年人负面情绪或躯体疼痛,并在患者出现生理问题时向看护者或权威机构发出警报。在监视过程中,机器人可根据面部表情与患者进行互动,满足痴呆患者心理需求。智能机器人的开发为独居老人特别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提供了生理照顾和心理安慰,同时也减轻了看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为缓解养老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对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的启示

3.1 积极构建我国智慧养老体系,完善行业顶层设计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的总体设计较为模糊,尚无正式的文件确定智慧养老的未来发展路线[19]。智慧养老虽是由国家倡导,政府实施的养老发展格局,但实际是通过多家平台各自经营支撑起来的商业模式[20]。企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态势,在沟通合作、资源共享及信息传递等方面不互通,使得在资源使用中存在重复消耗的现象。且我国不同省份智慧养老发展程度不平衡,即便是同一省份,不同智慧养老企业的运营标准也各有千秋,导致行业间尚无统一的运营管理标准[21]。建议:要在整体上把握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走势,必须由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建立行业统一标准。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国家为其兜底,政府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和高效管理,以主导“互联网+养老”的各项工程建设。政府应发挥监管作用,在搭建全国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化体系的前提下,对老年人健康数据进行集中传输、储存和管理,确保智能设备与老年人家庭的顺利对接。并在逐步确立我国智慧养老行业运营标准的同时,要以医疗机构为基点,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单位,互联网为媒介,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合作性智慧互联网家庭医疗服务体系。

3.2 满足广大老年人需求,推出个性化智慧养老服务

近年来,我国信息行业与养老产业结合日益紧密,智慧企业向老年人群推出多种产品,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服务需求也更加趋向具体化与多元化[22]。然而部分企业在研发产品时由于过度追求其科技含量,忽略老年人自身接受能力,导致智慧产品难以上手,使其在老年群体中不易被接受[23],造成“养老不智慧,智慧不养老”的现象,这更加不利于智慧产品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推广。针对我国老年人个体的差异性,左美云等[24]在构建我国智慧养老“SMART”模式时,提倡应尽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医疗、生活、物资供应和安全”需求。贾玉娇等[25]在对社区老人信息化服务需求调查时指出,智慧产品应遵循“适老”原则,为普遍老人所接受。为此建议:在智慧养老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以老为本,为老服务”的理念。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在智慧养老产品研发中,鼓励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根据老年人的反馈,及时更新并调整产品的服务内容。其次,企业要拓宽服务领域,增加精神抚慰类型的服务,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最后,企业要不断优化传统服务方式,加强技术创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难度,使智慧产品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越发亲民化。同时,政府应成立相关部门负责对智慧养老需求的统一市场调研,并由专业机构对这些需求信息做集中分析,打破企业间互相进行形成的信息壁垒,为制订具体且全面的智慧养老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3.3 培养智慧养老专业人才,扩充团队建设

我国智慧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传统养老行业相比,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目前对服务人员的科技素养以及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高[26]。然而,我国智慧养老的服务者一方面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专业水平有限,使护理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智慧养老企业资金力量较为薄弱,薪资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带领学科发展[27]。在“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背景下,智慧养老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储备更多的人才共同促进其发展。建议: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应以高校为培养基地,建立标准化课程体系,授予相关学位证书与执业资格证,并对毕业生安排定向就业,保证人员在过渡阶段的稳定性。其次,应鼓励企业之间进行人才合作交流,通过专题讲座与进修考察等方式,学习先进的服务技能与平台建设经验。同时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加强对服务质量的考核力度,不断强化员工理论与实践能力。最后,企业应积极响应,落实好优秀人才扶持政策,提高薪资待遇,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引进更多优秀人才,从而实现各部门、各环节的良好对接。

3.4 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在老年人群中实行全面推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60岁以上网民仅占所有网民比例的6.9%,其中2018年60岁以上老年人中使用互联网的总数达4090万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群总数的16.97%[28]。而美国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该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42%使用智能手机,60岁以上老年用户中,有33%老人使用互联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且在中等收入家庭中,多达90%老人会求助于网络服务[29]。由此可见,发达国家老年人更加青睐物联网服务,使智慧养老服务更易在老年人群中推广,而我国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较为陌生,且碍于传统节俭观念,不愿在此方面多加消费,造成智慧养老覆盖率低、智慧产品使用率少且低端产品使用较多等复杂局面[30]。建议:政府要抓紧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建立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通过宣传推广,使智慧养老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为接下来全面建设“互联网+养老”格局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企业应联合社区,开展老年人“触网”教学,加强对老年群体互联网操作及智慧产品使用的培训;另一方面,社区也应向老年人的子女进行科普,通过亲人转述,更有助于使老年人接受智慧服务。同时,政府也应采取鼓励生产或购买等方式,为选择智慧养老服务的家庭提供适当补助,以鼓励老年群体消费,并在总体上引导智慧养老企业向健康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4 小结

目前,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远程医疗、智能家居及看护机器人等产品进行革命性升级,使其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与专业化,保障智慧养老产业在其国家可以健康持续发展。而我国智慧养老正面临着智慧产品研发不完备、普及率低以及专业人才紧缺等复杂局面,要解决当下诸多问题还需由国家大力支持、政府参与主导以及各学科研究者通力协作。因此,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出台相应政策,统一智慧养老行业标准,健全相应规章条例,促进企业与社区间相互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推动智慧养老学科发展。相信,通过多方努力,一定能够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将这一“夕阳红”产业推向时代潮流的顶端。

猜你喜欢
居家远程养老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远程诈骗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