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立项要点解析

2021-01-04 03:57王淑英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委会行业标准工信

王淑英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89)

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公益类标准。当前,工业的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立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通过了立项,才能够实质性地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行业标准能否通过立项,主要决定因素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申报是否符合流程要求,二是立项资料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1 立项流程及资料准备

立项流程可分为5步,包括立项征集、标委会初步评估、部委托管理机构审查、专业司局审查、计划下达,具体流程图见图1。各步骤简要情况及所需提供的资料如下:

(1)立项征集。首先由拟承担标准主起草任务的单位提出并先行调研;再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发文向本行业征集标准计划;最后由拟牵头承担标准主起草任务的单位向标委会秘书处提交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立项论证报告、行业标准草案。

(2)标委会初步评估。经标委会委员会议讨论确认允许立项的行业标准,由标准牵头起草单位根据全体委员意见修改立项材料,向标委会秘书处提交立项相关材料。标委会邀请行业专家及相关标准化人员对行业标准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范围,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项目计划名称等进行论证评估,确定最终申报的行业标准计划,上报行业标准主管部门(直属标委会直接上报工信部专业司局),同时在工信部“工业通信业标准化服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中进行申报。

(3)部委托管理机构审查。委托管理机构对各行业上报的公函及行业标准立项汇总表、建议书、标准草案、立项总体情况说明等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项目重复交叉等进行初审,对不符合要求的由专业司局统一退回申报单位。

(4)专业司局审查。经委托管理机构初审后再由司局专业处室的专家从项目的必要性、适用性、可行性、协调性、体系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协调,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意见并退回申报单位。符合要求的提交工信部科技司。

(5)下达计划。科技司将对各专业司局上报的行业标准项目进行审查,在工信部网站进行为期1个月的公示,公示期满后,科技司对收到的意见进行综合汇总反馈至各有关司局,并适时组织召开由有关司局等单位参加的标准计划行业协调会。经行业协调后的标准项目,科技司将组织召开由行业内专家参加的专家评审会,对标准项目进行逐一评审,给出是否立项、项目类型分类的建议。通过评审的项目,下达标准制修订计划。

图1 行业标准立项流程图[1]

2 立项要点

行业标准立项,首先要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二是要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三是与现行标准无重复交叉。

2.1 政策依据

项目申报单位需要认真研读政府最新发布的标准化相关工作指导文件,并总结其与所申报项目的关联,例如:2020年5月12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从七个方面提出十六点具体要求。《工作要点》要求,以专项方式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制定。聚焦5G网络与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物联网安全等重点领域,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系统梳理基础通用、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以及疫情防控相关的标准化需求,以专项方式成体系推进重点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2]通过这份文件,申报单位可以了解到自己所申报项目是否在所提到的领域,如果属于,即可在建议书中作为政府指导文件引用。又如:2020年7月,工信部科技司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制修订工作的通知》(工科函[2020]833号)中关于行业标准的立项要求,各司局从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项目建议的整体谋划,继续推动以专项模式整体推进重点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3]。 同样,申报单位可以思考所申报项目是否有利于“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并与项目所归口的标委会沟通,以便标委会“整体谋划”,按批次成体系申报相关项目。

2.2 核心技术内容

行业标准立项的核心技术内容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议书中。建议书中包含如下要点:

2.2.1 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立项申报方向要侧重市场急需、社会关注两个方面。除了考虑是否为国家政策文件所提及的重点领域,还要考虑社会广泛关注度、产业市场需求,以及标准实施所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于原材料领域行业标准的申报,要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否有助于淘汰落后、引领行业升级转型。标准的引导作用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运用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能够有效支撑行业前沿科技及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等创新研发攻关,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国际领先目标为导向,《无水氟化铝》凭借其优异的产品性能和节能减排效果,成为新一代高性能铝用氟化盐,代表了今后铝用氟化盐产品的趋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替代湿法氟化铝的基础上,逐步替代干法氟化铝。目前,无水氟化铝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列为ISO/TC226第十届工作年会决议,正在积极推进中。

二是能否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升级。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为导向,用更高的标准,提升产品水平,向功能化、集成化发展,提升高端产品供给水平。目前汽车密封条市场对铝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指标要求较高,市场希望在铝合金带材在屈强比较高的情况下,延伸率越高越好。《汽车密封条用铝合金带材》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促进我国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化解铝产能过剩;促进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规范和统一汽车密封条用铝合金带材的生产和订货,推动我国铝加工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技术升级,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能否有助于规范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在企业生产、使用、质检、科研等单位得到广泛的实施应用,为科研、贸易、质量检验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检验手段和质量评判依据,对引领和促进技术发展、拓展规范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溶液聚合型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SBR)》满足了市场对绿色轮胎制造原材料的需求,促进了溶聚丁苯橡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低稠环芳烃充油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热塑性弹性体 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等特种橡胶新材料重点产品,这些标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能否有助于提高行业经济效益。通过标准,统一规范市场,为企业创造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设备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从而使生产更加安全高效,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施的安全,提高生成效率,以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全面提升经济效益。

2.2.2 标准项目在体系表中的位置

申报的标准项目是否在体系中,可以反映该行业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对不在体系内的标准项目,应对相关政策、规划支持,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与体系内标准和现有标准的协调配套情况,急迫性、必要性、创新性等方面提供补充材料。

2.2.3 专项标准的依据

自2019开始,行业标准项目以专项方式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首先应说明申报的项目属于某专项,然后再着重说明该项目的急迫性(产业发展急需)、创新性(具有自主技术)、国际性(可能成为国际标准)如:《烧结钕铁硼磁体晶界扩散用稀土氟化物》,该项目属于新材料专项标准的产业政策依据有:四部委关于印发《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中提到的“高性能永磁等稀土功能材料”、还有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工信部原〔2019〕254号中“高纯稀土氟化物镀膜材料”,项目急迫性(产业发展急需)是上下游生产和贸易均有需求,急需统一制定产品标准;创新性(具有自主技术)在于新工艺新产品,研发生产已逐渐形成规模;目前ISO 尚无稀土氟化物产品和方法标准,未来有望转化。

2.2.4 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

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避免立项重复,做到标准水平有依据。如《锂镁合金锭》标准项目,由金属锂做基,加入金属镁制备而成的锂镁合金铸锭具有密度小、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好、电化学性能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锂电负极材料和结构件原材料,据国外现有的资料,尚未查询到有关锂基锂镁合金锭标准的相关报导,国内亦没有制订相关的标准,故申请制定锂镁合金锭产品的行业标准。又如《石化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方法》标准项目,目前,国际上许多机构发布了关于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标准,包括《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和《ISO 14067 Greenhouse gases—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再如《金属氢化物-镍电池负极用稀土贮氢合金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三电极体系测试法》现有电性能测试国际标准:ISO 12405-4-2018电动道路车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和系统试验规范.第4部分: 性能测试。

2.2.5 与现有标准配套情况

申报的项目应属于本行业标准体系,与现有标准是相互支撑的关系,是对现有标准体系有效补充和完善。如:申报的化工《工业用乙二胺四乙酸》,该标准计划的制定是对有机化学品制造领域标准体系的补充完善,与目前正在制定的标准和已经实施的标准是协调配套的、无抵触。国外先进标准有ANSI/I3A IT4.185-1987《摄影(药液) 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其盐》。又如:申报的稀土《超细氧化钆粉》与之协调配套的标准有《超细氧化钇》《超细氧化镝》。

3 立项流程常见问题

在项目初核过程中,经常发现申报材料存在如下问题:

(1)项目申报不对口。有的申报单位把绿色制造或节能项目申报到了原材料司。

(2)没有写项目总体情况说明。

(3)不在体系内的标准,没有写不在体系补充说明。

(4)行业标准汇总表不规范。未按最新行业标准汇总表格式要求填写,单位名称使用简称,起草单位不是法人单位;

(5)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信息填写不完整。如中国标准分类号、国际标准分类号没填写,单位名称与汇总表不一致,牵头单位的单位名称与公章不一致,计划起止时间填写不合理;

(5)系统中的标准名称、起草单位、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程度及标准号与汇总表中的不一致。有的标委会在系统中只填写第一起草单位,参加起草单位没填写,但汇总表中填写了多家起草单位。

(6)系统中上传的材料与项目信息不符,张冠李戴。出现以上问题,首先,说明个别行业管理部门或标委会没有及时掌握行业制修订流程动态,对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其次,申报的项目不在体系内,说明该行业制定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最后,项目计划起止时间的规定应合理,项目制修订周期一般为24个月,到期未完成的项目,需提出项目延期或废止申请,并说明具体原因。

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项目交叉重叠。在标准在公示期间,其他行业对拟立项的标准提出意见,指出已有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列出其已有的标准项目,认为不属于拟立项标委会。对于项目交叉问题,首先,标委会应在申报项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标准可能涉及的其他行业归口问题,提前进行协商沟通,以免耽误项目立项进度。其次,应完善标准协调机制,针对跨行业之间标准协调问题,由专业司局牵头成立标准协调工作组,统一协调。

为了提高行业标准立项工作效率,推行无纸化办公,2017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服务信息系统开始试运行,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出现之后,系统才正式全面投入使用。由于目前系统管理还不成熟,并且不断更新申报要求,造成标委会多次反复上传材料,影响了项目进度。相信工信部会尽快完善系统,出台相关系统操作指南。

4 建议

结合行业标准立项审查的工作经验,以及经常看到的一些问题,为了以便于提高项目通过率、加快立项进度、确保标准质量,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开展标准化政策、知识技能培训。从事标准化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学习标准制修订程序和标准起草规则,提升标准化工作能力。

二是提高立项材料质量。申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该行业对行业标准立项申报材料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态度。提高行业立项材料申报的质量,完善相应的规范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

三是强化立项制度建设。强化行业标准立项评审相关制度建设,规范行业标准立项申报材料制度,完善申报材料工作程序和规定,确保审查工作有章可循。

5 结语

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立项的要求会随着国家标准化政策的调整发生变化,但总体趋势是更加科学、规范和便捷。在标准项目申请过程中,无论是申报单位,还是标准化机构,亦或是政府主管部门,都在不断加深对于技术领域和标准化工作的理解,相关人员通过标准的研制,广泛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成长!标准研制过程的收获,可能远在标准之外!

猜你喜欢
委会行业标准工信
15项行业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工信部: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
严冬过尽绽春蕾——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会齐心协力战疫情
15项纺织行业标准复审结论
工信部:加快制定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政策
2020年7月1日将实施的55项纺织行业标准(表4)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工信部发布人工智能三年产业规划 促进AI未来加速落地
新形势下检委会改革的路径思考
工信部发布第二批劝退名单专用汽车成“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