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林
(1.包商银行,内蒙古包头 014060;2.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我国畜牧业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数量扩张阶段,数量、质量并重阶段,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从制约因素看,融资困难是长期阻碍畜牧业产能提升的主要问题。当前是内蒙古畜牧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整体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供给呈现结构性变化,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向了新基建、高新技术等领域,由于农牧业小而分散、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保险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社会资本往往不愿意投向农牧业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主的金融科技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强化融资抵押物的客观性、透明性,从而促进资本流向农牧业领域,提升农牧业领域的金融供给水平。
1.1 国内研究进展 金融科技(Fintech)来源于花旗银行发起的一个研究项目,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定义为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其能创造新的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谢平,2018)。国内金融科技文献已经非常之多,金融科技助力涉农银行方面,刘兆龙(2019)研究了用金融科技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智慧网点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的网点智能风控体系。刘国建(2018)研究了中国农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调整和适应,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邵世敏(2018)研究了农发行通过打造农发智粮、农发智融、农发智投三大产品线,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金融科技助力内蒙古农牧区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还鲜见报道,部分学者对金融支持农牧区经济发展做了研究。刘科(2015)等对金融支持鄂尔多斯农牧区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投入,引进人才等建议。人民银行支行课题组研究了金融服务内蒙古阿拉善盟农牧区经济发展,提出了系列建议。哈斯(2006)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农牧区调查,研究民间融资发展的特点、发展原因及民间融资的正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加强对民间融资管理的政策建议。旺堆(2005)分析了金融支持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现状、问题所在,并提出了抓好农牧户小额信贷等七条政策建议。综合分析以上文献,可看出金融支持农牧区发展的相关研究,基本沿袭了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思路框架、概念范畴。
1.2 国外研究进展 以Fintech为标题关键词,SSCI核心库文献有 32篇,Gomber等(2018a、2018b)和 Kauffman等(2015)发表的关于金融科技的系列文章,涉及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驱动力、支付体系等方面。Buchak(2018)研究了金融科技在影子银行贷款市场份额中的比例,并对相关的监管方法提出了建议;Marko(2019)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并指出不应该废除关系型银行业务,关系型业务在应对金融科技竞争中会起到稳定银行业务的作用。
McIntosh(2018)对金融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篇工作报告,该报告探讨了农业金融科技的政策制定,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一体化。Anshari(2019)在一篇会议论文中提出了一种联合金融科技的农业数字市场平台的模型,通过这个平台可方便地实现农产品的融资、销售以及支付。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产业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低端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中以种养殖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产业发展具有小而分散、规模性差、复合长尾客户的特点。针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金融的应用效果非常突出,可有效降低银行的各项成本开支,快速捕捉客户,进行高效的服务。
2.1 移动金融的应用 移动金融方面,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农牧区个人及中小微企业主的存、汇、贷、收等金融需求服务,不需要到很远的银行物理网点办理,在家或在办公室就可完成。特别是扫码支付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买卖双方的收付款行为,移动金融极大地降低了资金流传和交易的成本,对农牧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生物识别金融的应用 生物识别金融的应用对内蒙古农牧区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生物识别金融可以简化部分金融服务的手续流传,优化流程管理,便捷客户识别,方便了相关小微企业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另一方面,生物识别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当地的工厂、企业的日常生产、办公方面,提高企业的生产办公效率;在畜牧业养殖业中,也可以开发出针对于“动物”的脸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扫描识别技术,提高对“动物”的管理效率,促进食品业溯源体系的建立。
2.3 物联网金融的应用 物联网金融可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助推供应链融资,扩展中小企业信贷规模;(2)贷中智能监控+数据管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高有效管控;(3)贷后实时管理,建立动产质押新模式;(4)物联网数据化、智能化催生其他金融服务,比如,探索以设备远程控制技术对接大型农机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引入大数据手段强化农产品商品溯源。
2.4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有重要的创新驱动作用。首先,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撑产业链业务交易中大量的应收账款、支付结算、资产转移等操作,实现信用传递与价值转移(张路,2019);其次,区块链技术能够对产业链中的以及不同产业链上的相似产品做溯源追踪,当需要对不同产品进行比对或追溯时,区块链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储存系统,部分非商业机密或可以共享的信息,能够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共享技术进行行业共享,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本研究从产业链视角,构建金融科技促进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模式机制,畜牧业的一般性产业链如图1所示,从最开始的提供饲料、牧草、设备,到养殖后的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共7个环节。本研究对每一个环节所可能应用到的金融科技新技术、新模式做详细的分析。
移动互联金融和物联网金融,在几乎每个环节中都会应用到。移动金融以扫码支付、手机银行服务为典型代表,可以说,只要是有资金交易、存贷汇需求的地方,就会用到扫码支付、手机银行服务,是当前金融科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也最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物联网金融相比移动金融来说,更具有创新性,目前还受限于技术方面等的原因,应用范围较小,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5G、6G等通信技术的迭代进化,工业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传感器等相关技术的成熟,物联网金融的应用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万物互联的数字化世界会对金融业产生深度变革的影响,只要有“物”生产和流动的地方,就会涉及到物联网金融,其应用触角会延伸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3.1 种畜禽繁殖环节分析 内蒙古当地的此类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分布较为分散,融资渠道多为城商银行、农商银行、信用社,或者是民间借贷,授信审核方式以线下调查为主。云计算金融、大数据金融的应用还比较少。在种畜禽繁殖、牧草供给、相关孵化设备的运用这个环节中,目前应用到的金融科技主要是移动金融,如扫码支付。相信未来物联网金融的技术会大量应用到该环节中,通过对种畜禽、设备的物联进网,抵押物的客观化,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使融资贷款的过程更方便快捷。
3.2 畜禽养殖环节分析 畜禽养殖环节主要应用到云计算金融、大数据金融、移动金融、物联网金融,以及可能会涉及生物识别金融。云计算金融和大数据金融往往交叉融合,共同应用到客户管理、营销管理、信贷审核等方面。内蒙古当地的畜禽养殖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数量多而且分散,农牧户个体养殖、合作社养殖、公司规模化养殖都有,这种大小规模不同,分散的特点正好可以应用到云计算和大数据金融中。对畜禽养殖环节当中的养殖动物进行二维码或传感器绑定,不仅是后期开展物联网金融的需要,更是食品溯源的意向基础性工作。生物识别金融一般是应用到人脸识别中,通过扫描人脸实现金融交易,本研究认为,与人脸识别类似,也可以开发一种动物脸扫描识别的技术,通过快捷方便的脸部扫描,可实现身份标签的鉴定,同时也解决了食品溯源的问题以及物联网金融融资抵押物识别的问题。
3.3 畜禽收购环节分析 畜禽收购环节,一般来说,公司规模较小,主要的融资问题是供应链金融融资,也就是订单融资,会涉及到物联网金融以及移动金融。大型的畜禽收储公司,需要建立大数据平台,对收购的畜禽进行溯源跟踪,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采集,建立畜禽收购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在其融资过程中,需要提供抵押物信息,既活禽信息,主要涉及到的是物联网金融。
3.4 畜禽加工环节分析 畜禽加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有很小的作坊式加工厂,也有像“蒙牛”“伊利”“双汇”这样的大型集团加工生产企业。云计算金融、大数据金融、物联网金融以及移动互联金融都会涉及到。2016年11月,蒙牛集团推出了畜牧业的O2O平台“爱养牛”,该在线平台为牧场和供应商提供中间桥梁作用,同时基于供应链的数据,为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打通并优化了产业链的流传效率。“爱养牛”自7月上线以来,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吸引了200余家供应商入驻,连接终端奶牛30余万头,在销产品超过万件。
3.5 仓储物流环节分析 仓储物流环节,比如一些物流公司、快运公司等。这个环节会涉及移动金融、物联网金融、生物识别金融。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会给物流公司带来巨大的便利,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加的客观化、透明化,物流公司的增信、融资、抵押等金融业务的开展会更加方便,同时与上下游公司的资金、实物等业务往来也会更加便利。生物识别金融在仓储物流环节可能会涉及到,如果是已经加工过的半成品的物流仓储,那是不会涉及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如果是未经加工的活畜禽,进行物流运输,那可能就会涉及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
3.6 销售环节分析 销售环节相对于其他几个环节来说,更为复杂,销售商、销售平台、销售模式种类多,层次多,小到个体经营,大到像华联超市、家乐福超市这样世界级的销售集团,销售模式方面,线下模式如层层代理的分销模式,网上模式如淘宝、京东这样的大型网上直销平台,还有近几年依靠智能手机而兴起的微商模式等。如此复杂的销售环节,涉及的金融科技应用必然也非常多,客户管理、授信、融资等业务会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金融,移动金融和物联网金融在资金交易、产品交割过程中也会涉及,而生物识别金融在销售这个环节已经得到了很多应用,比如人脸扫描支付。
3.7 售后服务环节分析 畜牧业的最终产品多为食品类或生活用品类,属于消耗品,几乎不会涉及到维修、转让或抵押等服务,主要的售后服务就是退货、换货,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相关费用的返回结算等,会涉及到移动金融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财政金融保险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方式有待加强和优化;科技支撑能力,特别是数字化的应用能力有待普及和提升。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内蒙古畜牧业的金融支持和数字化应用普及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和金融服务的交叉融合,为内蒙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据此给出如下建议。
4.1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制度安排,完善政策措施 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内蒙古自治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结合自治区实体产业和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金融科技内蒙古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应该是金融科技的应用方面,聚焦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新技术、新模式创新驱动金融业发展,优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针对畜牧业发展方面,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内蒙古畜牧业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质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畜牧业插上科技翅膀,提升融资效率,加速转型升级。
4.2 努力培育有利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要素市场 金融科技的顺利发展依赖于一定的制度、政策、市场、科技、人才等外部环境的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应该努力培育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市场,完善制度体系,出台政策法规,加大金融科技相关技术体系的应用性研究投入,借鉴、引入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融科技新技术、新模式,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开设金融科技相关专业,同时要积极吸引区外金融科技人才来蒙发展、创业,全方位、多层次完善优化金融科技发展的要素市场。
4.3 引导鼓励金融科技在农牧业领域的应用推广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乘数效应,引导、鼓励社会资本以金融科技等创新模式支持农牧业发展,积极探索金融科技新模式、新技术与农牧业产业链金融需求的有效结合,大力推广金融科技促进农牧业产业链金融的试点试验,总结经验,普及推广。通过政府政策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导金融科技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自治区农牧业等绿色产业领域,加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