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丽 李韬涛 陈蕾红 臧敏宇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旅游近年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各种新兴项目层出不穷,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改变出游概念、认可乡村休闲游、度假游。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它以乡村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乡村自然景观、建筑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和当地农民就業、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扶贫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公益扶贫
引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均大幅增长。然而,尽管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约占全国旅游资源的70%,但乡村旅游人数仅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30%,乡村旅游消费还不到国内旅游消费总额的20%[1]。本着充实生活,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生活的想法,选择在假期旅游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的网络信息发展较快,大家获得的信息相似度较高,导致到达旅游高峰期时出行会造成景点人流量过大,不仅给景点管理和景点安全带来麻烦和隐患,还会给出行的旅客带来不好的体验,旅行看到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人山人海,为了解决这个各种旅游信息内容单一,推荐缺乏创新的问题,我们想到了新兴的乡村旅游行业。
我们扎根于当地景点,为旅游注入当地的特色,致力于打造一个高品质、有态度、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平台。既保护发展了当地的特色,也为那些不愿意去热门景点的群体有目标的设计了旅游路线,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户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户开展农家乐、民宿以及农产品的销售等盈利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公益型事业平台,以宣传推广乡村旅游,让人在回归乡村,爱上乡村,保护乡村的前提下成为短暂时期的“乡下人”,感受最真实的乡村,爱上当地乡村独有的魅力文化[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国内对于公益旅游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众多的旅游现象一样,我们的学术研究往往严重滞后于具体的实践活动[3]。通过对我国公益旅游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制约我国公益旅游事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我国公益机构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对企业慈善功能的引导还不够。我国公益机构的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往往行政化色彩比较浓,远没有形成市场化的竞争局面,渠道不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慈善行为。国家对公益机构的法规和制度管理乏力。我国直到1999年才开始实施《公益事业捐赠法》,然而,该法由于涵盖面较小,可操作性不强,对规范捐赠行为和受赠行为所起的实际作用不大。我国公益机构自身的管理与运作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如未能开发足够的捐赠对象和项目,捐赠人可选择的范围过小,工作人员队伍不专业,工作效率不高,捐赠款项的使用情况往往不甚明了,捐赠者不知道是否有效地满足了自己的捐赠愿望,从而打击了捐赠人的积极性,特别是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导致经济效益不佳。以上三个方面因素中,要依靠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和不断完善,进行着重分析并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改善现状。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的工作真正由党来指导,真正有步骤、有目标的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真正打造优质乡村的目标[4]。因此旅行在参观特色文化建筑、感受风土人情,达到娱乐自身、放松心情的目的,同时帮助他人、帮助旅游目的地,促进地区旅游业繁荣、推动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5]。通过鼓励人们帮助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以及当地景点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以生存、脱贫的问题获得一定的收入利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优秀的农产品、民宿进行宣传,建立一个平台用来帮助乡村农户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他们的脱贫情况[6];另一方面我们会将大部分利润投资到帮助特教学校的公益事业中去,将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平台的宣传力度,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型的捐献风尚。
我们将主题定义为公益旅游,旨在通过旅游这一新兴元素与公益相结合,搭建起新型的公益之路。公益旅游的动机不仅包括了普通旅游的利己动机,更是可以上升到道德高度——利他主义[7],为当地社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应用于特教学校的建设,整个公益活动简单且清晰以旅游为主线进行一系列活动,把公益旅游做成经典。
二、调查结果
目前公益旅游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业与公益事业,针对目前的公益事业与乡村旅游现状,我们将采用SWOT分析,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的采取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SWOT分析
Strength(优势):
公益性组织容易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开展活动有相对优势条件。
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进行,此模式更能调动社会公益的积极性,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以旅游为主题,将旅游和公益结合,让公益目的简单明确。 Weakness(劣势):
群众对类似的公益组织认识不够,需要较大的宣传力度。
以前的公益事业罕有树立了良好的公益组织形象,为后来的公益组织带来了不良效应。
Opportunity(机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目前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迅速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支付宝、微信成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我国公益事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网络捐赠方面,使得公益事业变得更加便利有效。 Threat(威胁):
由于互联网的不确定性、隐蔽性等特性,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事业存在法律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更好发展,还需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外部监管、充分实现信息公开、大力培养“互联网+”公益事业专门人才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从表1可以看出,公益组织一直是深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有着良好的外部条件,本组织将结合旅游与公益,发展乡村振兴扶贫并帮助特教学校。但目前群众对于公益组织的认知尚浅,还停留在捐款捐物的层面上,有部分公益组织所带来的负面新闻为后续的公益事业带来了不良的效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再加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公益事业的发展越发的便利高效。在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中,也会出现许多的弊端,因此科学化的管理、加强外部监督以及引进专业人才方面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
三、对策建议
通过本公益旅游项目的研究,我们团队能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可靠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公益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所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对策或者建议,从而能够进一步更好的发展公益旅游事业。
一是加强与社会企业联系。公益旅游能在我国受到欢迎并且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8]。联系文化公益主题相关的公司和企业,为捐赠的文化作品等拓宽收买渠道;同时与媒体等加强联系,加大对本公益组织文化主题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在选拔优秀作品后,通过媒体加强对本公益旅游组织平台的推广宣传。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在组织管理上聘用专业人士,采用科学管理模式,形成科学化管理,摒弃之前的传统模式,促进组织公益事业的发展。三是全程透明。让善款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款项的使用及其成效进行全程跟踪记录,避免出现被不法挪用的情况,建立健全的慈善运作透明机制,注重社会公信力的提高,获得社会的信任,保证善款真正落实到位。
四、结语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旅游是对农村单一产业模式的有效破解,更是为乡村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而切实的实质贡献[9],通过大力建设乡村旅游平台,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造不同资源,在建设乡村振兴的同时投身于公益方面,帮助特教儿童,用行动传递温暖。
参考文献
[1]赵越.新时代乡村旅游再定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0):34-36.
[2]周细平.以乡村旅游为引擎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基于十八洞村的实践与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0):46-48.
[3]熊剑峰,明庆忠.公益旅游:内涵、价值及体验本质[J].旅游论坛,2011,4(04):7-12.
[4]刘小珉,刘诗谣,吴敏.内源型发展:凤凰县旅游扶贫的实践和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3):165-170.
[5]刘亚玲,邵秀英.乡村振兴视角下公益性旅游对古村落影响研究[J].度假旅游,2018(11):246-248+260.
[6]薛若禹,于莉,廖吉林.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旅游+扶贫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21,45(02):142-144.
[7]季冬青,傅云新.公益旅游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刍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2(01):151-152.
[8]钟小春.乡村振兴下区域公益旅游资源研究——以井冈山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19(03):54-56.
[9]武永成.鄉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意义、困境与提升路径[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3):85-90.
课题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序号2019R43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