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东 何剑
摘 要 利用2009—2019年甘肃省平凉市村级集体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和县域差异,从市域角度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甘肃省平凉市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18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民重要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各类市场主体中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主体[1-2]。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3-4]。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基于2009—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统计数据[5],从市域角度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和县域差异。
1 发展现状
2019年底,平凉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34亿万元,比2018年同期减少37.61%,村均22.71万元。从村均收入构成看,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和投资收益合计4.07万元,占村均收入的17.96%,比2018年减少5.22万元;补助收入15.72万元,占村均收入的69.22%,比2018年减少2.36万元;其他收入2.91万元,占村均收入的12.83%,比2018年减少6.13万元。平凉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支出2.28亿元,比2018年同期减少22.86%,村均15.46万元。从村均支出构成看,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分别占4.46%和39.78%,比2018年分别减少1.25万元和4.58万元,管理费用占村均支出的55.76%,比2018年增加1.26万元。1 219个村当年收益,占82.81%,村均当年收益为7.25万元,比2018年同期减少55.71%。
2019年,平凉市所辖的7个县(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在11.01万~34.53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支出在10.96万~29.51万元,相对较为均衡;村均当年收益相差较大,静宁县最高为20.90万元,其次为庄浪县8.53万元,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和华亭市村均当年收益在5万元以下,崆峒区当年无收益。
2 发展趋势
2.1 村均收支
2009—2011年,平凉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8.13万元增加到55.36万元,2012—2019年波动中减少到22.71万元,2009—2019年10年间增长14.58万元,平均增长10.82%。2009—2011年,平凉市村均集体经济支出从6.20万元增加到36.32万元,2012—2019年波动中减少到15.46万元,2009—2019年10年间增长9.26万元,平均增长9.57%。2009—2011年,平凉市村均集体当年收益从1.93万元增加到19.04万元,2012—2019年波动中减少到7.25万元,2009—2019年10年间增加5.32万元,平均增加14.15%。
2.2 村均收入结构
2009年,平凉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是经营收入、补助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其他收入和投资收益,所占比重分别为49.50%、24.22%、14.60%、10.77%和0.91%。
在脱贫攻坚阶段,平凉市共计有748个贫困村,占50.92%,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村集体经济获得的补助资金逐渐增加,其所占比重波动中从24.22%上升到69.22%,2013—2019年位列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首位。村均经营收入在波动中从2009年的4.02万元减少到2019年的0.75万元,比重波动中从49.50%下降到3.32%,位列由首位下降到末位。村均其他收入在波動中从2009年的0.88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2.91万元,比重从10.77%上升到12.82%,位列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村均发包及上交收入在波动中从2009年的1.19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91万元,但占比却从14.60%下降到8.43%,位列仍为第3位;村均投资收益波动中从2009年的0.07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41万元,占比从0.91%上升到6.21%,位列由末位上升到第4位。村均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和投资收益三者之和从2009年的5.28万元在波动中减少到4.07万元,占比从占65.01%下降到17.96%(详见图1)。
2.3 村均支出结构
2009年,平凉市农村集体经济支出结构中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是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45.85%、31.42%和22.73%。村均经营支出在波动中从2009年的2.84万元减少到2019年的0.69万元,占比从45.85%下降到4.46%,位列由首位下降到末位。村均管理费用波动中从2009年的1.95万元增加2019年的8.62万元,占比从31.42%上升到55.76%,位列上升到首位。村均其他支出在波动中从2009年的1.41万元上升到2019年的6.15万元,占比从22.73%上升到39.78%,位列上升到第2位。
2.4 当年有收益村结构
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的数量从2009年的731个波动中增加到2019年的1 219个,占比从47.81%上升到82.81%。从当年有收益村的结构看,当年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为主,2009—2015年数量波动中从566个村下降到391个村,占比从77.43%下降到74.19%,2016—2019年增加到921个村,占比上升到75.55%;当年收益在5万~10万元的村波动中从2009年的128个增加到2019年的243个,占比从17.51%波动上升到19.93%;当年收益在10万~50万元的村波动中从2009年的
33个增加到2019年的47个,但占比却从4.51%下降到3.86%;当年收益在50万~100万元的村在波动中从2009年的3个减少到2019年的1个,占比从0.41%下降到0.08%;当年收益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在波动中从2009年的1个增加到2019年的7个,占比从0.14%上升到0.57%。
3 存在的问题
3.1 自主经营能力不足
村均经营投资收入比重从2009年的65.01%下降到2019年的17.96%,村均补助占比从2009年的24.22%上升到2019年的69.22%。大部分农村缺乏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依靠财政扶持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获得分红收入,自主经营的收入少、自主经营能力较弱。
3.2 发展不平衡
平凉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于各村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从县域视角,2019年平凉市所辖的县区在村均集体经济当年收益差异较大,静宁县高达20.90万元,崆峒区无收益,4个县域在5万元以下,1个县域在5万~10万元;2019年平凉市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为22.71万元,其中村均补助收入为15.72万元,占69.22%,但还有253个村当年无经营收益,占17.19%。
3.3 发展基础薄弱
在脱贫攻坚阶段,庄浪县、静宁县、崆峒区、泾川县和灵台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华亭市和崇信县被甘肃省列为插花型贫困县,贫困村占50.92%。各县区特别是贫困村的集体资源资产较少,可供开发利用的经营性资产相对更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虽有一些集体资产但开发利用价值不大,且开发利用难度不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特别小。
4 对策建议
4.1 创新发展思路
积极鼓励引导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及市场营销等服务,帮助村集体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各村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经营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4.2 推进经营模式创新
抓住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中“要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组织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的机遇[5]。鼓励村集体探索领办或创办农机和农技服务公司,在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中提升和发展自己。
4.3 拓寬增收渠道
引导村集体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特色加工和小手工、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本地资产资源,兴建或购置农贸市场、仓储设施、旅游服务房屋及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等物业资产;兴建或购置标准厂房、商铺店面、写字楼等物业资产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与致富能人、种养植大户联合,与当地民营企业联合,开发村集体资源资产,引导村集体以现有资产入股或通过提供场地、劳动力等优质服务等,增加村集体收入。
参考文献:
[1] 周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20(11):16-24.
[2] 耿羽.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2):14-19.
[3] 王莹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5):19-24.
[4] 张洪振,任天驰,杨汭华.大学生村官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吗?基于中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20(6):102-121.
[5]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2021年工作要点[J].农村经营管理,2021(2):13-1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