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天堂 奔向“黄金时代”

2021-01-03 16:00韩一丹
杭州 2021年23期
关键词:黄金时代文博会文创

韩一丹

曾经,哪吒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谁想一本《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新编,就圈走了50多亿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最高票房动画电影;曾经,“朕知道了”就是影视剧里一句普通的台词,谁想把康熙皇帝的奏折朱批做成胶带等衍生产品,就能轻松创造上十亿销售;曾经,敦煌壁画就是莫高窟里的一处景点,谁想一曲水下飞天舞《祈》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美出天际,红出圈外,让广大网友惊呼“审美在线、文化自信”……

正如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所说,中国不要模仿任何人,只要讲好自己的故事。从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到创意设计的点石成金,再到文化IP的跨界授权,文创不但让我们浸润于精致的生活,也强势地拉动着经济增长,让世界看到一个风华正茂的中国,一个别样精彩的杭州。

一场全球范围的创新改革

1997年英国大选,时年43岁的布莱尔代表工党上台,成为了英国最年轻的首相。他的年轻有为和精力充沛,也成为了英国在多年衰落后重拾自信的象征。上台后,布莱尔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创造出了英国近200年未曾有过的高速增长。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采纳了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的建议,将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和拯救制造业的有效办法,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亲自担任主席,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豪言要以“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由此,创意产业在英国诞生,约翰·霍金斯也被称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

仅五年时间,到2002年,创意产业不但成为了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更是英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有效降低了失业率。同时,创意产业也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通过支持创意产业基础研究、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数字化推动、企业财政扶持等一系列措施,英国成功实现了从“保守绅士”到“创意先锋”的转型,崛起为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和国际设计之都,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创意产业的领跑者。

霍金斯认为,“创意经济”是从个人的天分、创造力和技能获取动力的企业,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巨大财富的活动。他的理念迅速在全球走红,被很多国家提高至战略发展层面。时至今日,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意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崛起。不同于西方的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推崇文化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是一个具有中国色彩的概念。2006年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元年。这一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国家发展战略。同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让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舞台首次集体亮相;在深圳启动的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又昭示着中国政府正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政策,发展实践不断推进,逐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滇海、川陕、中部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随着十余年的发展,以数字音乐、动漫、影视、游戏、直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极具爆发力的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崛起,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中国创意”让世界为之惊艳。

一座被创意点亮的城市

2002年,一批从美国归来的文创设计师回到家乡杭州。他们在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边找到了创业的灵感,将通益路一座废弃的旧厂房租了下来,参照纽约SOHO商业区,改造成了独特的LOFT工作室。一时间,LOFT49声名鹊起,成了一处特立独行的艺术圣地,杭州也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先发城市。

文化产业的新兴态势很快被敏锐地捕捉,2005年,《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大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八大现代服务业之一。同时,在《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中,杭州提出“创意产业”要成为文化的支柱产业,是国内最早在政府文件中出现“创意产业”的城市之一。2005年6月,第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举办,为杭州叩开文化创意走向世界的大门。

2007年2月的第十次党代会上,杭州吹响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号角。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杭州确定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几年里,杭州获得全球文化产业学院奖——全球文化产业领军城市“创意示范奖”,成为全国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力度也持续加码,出台了40余项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了吸引文创企业和人才的大型“磁场”。

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内容生产、新的文化金融、新的文化体验、新的文化科技,自由生长的文化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十三五”期间,杭州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15%以上,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现代演艺为优势发展行业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杭州段)文化产业带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1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蓬勃发展, 67家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创街区)集聚发展效能持续提升。杭州先后在英国、意大利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中心,推动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截至2021年11月底,杭州市规上文化企业1288余家,上市文化企业54家,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0余万人,位于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人的天堂”。

一座崛起的文创天堂

“杭州文博会是杭州文化产业发展韧劲和活力的佐证。”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2007年金秋十月,杭州迎来了以“创意天堂·品质杭州”为主题的首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件作品和产品,奉献了一场创意饕餮盛宴。从此,文博会与杭州这座城市有了一个每年的“约定”。

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依然挡不住文创产业蓬勃向上之势。2021年11月2日—8日举行的第十五届杭州文博会,吸引了国内外3000余家文化企业及品牌参展,展示国内外文化精品20余万件,成绩单出炉,分量满满:完成现场项目签约及达成融资意向总额达48.5亿元;抖音“创意精抖云”、东家“宋韵江南”两大线上会场在线点击量达1.9亿人次,线上成交总额突破1.5亿元;在全国率先发布《2021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指数及评估报告》等5项文化领域行业年度指数发展报告……15年来,杭州文博会规模化效应日趋显现、国际化特征日益明显、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四大综合性文化会展之一。

與其他三大综合性文博会不同的是,杭州文博会逐渐形成了显著的数字化差异定位。会展全面“搬”至线上,云端“市集”和240场直播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入选2021杭州“文创新势力”的10个项目大多是数字内容企业……杭州开拓并深耕文创数字化生态,突出各文化产业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大数据指数,更注重也更全面地利用数字手段优势,向国内外展示最新文化创意成果。拥抱数字化后,杭州文博会打开了更多可能性,文创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逛展、交流、购买,365天线上展会“永不落幕”。

包裹着“数字基因”的杭州文化产业,未来走向何方?我们将过上怎样的文化生活?拍摄美化类App老年用户增长最快;自驾游、亲子游成杭州新中产线下活动最爱;新中产子女教育平均花费9.4万元;短视频在银发人群中普及率超80%;Z世代穿汉服最想旅游的城市前三——杭州、西安、苏州……今年杭州文博会发布的《2021杭州文化消费白皮书》让许多人感受到了未来的“风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杭州位列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1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中,杭州位居全国创新能力第三。《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指数及评估报告(2021)》显示,杭州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指数居于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排名第四。凭借着具有“一线”实力的创新能力和数字产业,未来杭州文化产业如同打通“任督二脉”,将继续走向下一个巅峰!

猜你喜欢
黄金时代文博会文创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闭幕 成交约2241亿元
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圆满落幕
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