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浓缩,是知识本質与教学思路有效融合的体现。当前,许多教师都倾向于使用课件,忽视了板书的价值。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以板书引领教学方向,凝聚教育合力,拓宽教育渠道。这既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振兴力量,又生成了普适性经验,对于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板书;价值;助学;活力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浓缩,是知识本质与教学思路有效融合的体现。板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示范的过程,漂亮的粉笔字、严谨的逻辑结构、鲜明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堂课的板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质。
一、板书行动的缘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从头到尾运用课件,有些教师则用板贴代替板书,忽视了板书本身的教育功能。为了解学校日常教学的板书现状,笔者做了一个调研,即利用每日两次巡课的机会,观察并记录学校24个班级日常教学的板书情况。经过一定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问题及占比(如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板书问题的根源是教师对板书的价值缺乏认识,由此导致教师投入的精力不够。事实上,板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更是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创新和教学调控等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直观体现。对学生来说,板书还是一种重要的助学载体。因此,教师既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又要发挥板书自身的教育功能,让板书成为激活助学力量的有效载体。
二、板书立意的进阶
(一)首次进阶——引领教学方向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一课是“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单元的起始课。某教师在教学前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研读,厘清了相关知识点。在学生建立起“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概念后,教师提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会有几种关系?”一个学生说:“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会出现互相平行、相交和互相垂直三种情况!”“不对!互相垂直也是相交,是相交里面的一种特殊情况。”另一个学生马上说。教师顺势用集合图(如图1)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由图可见,板书清晰地表明了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一目了然,避免了概念的混淆。教师将板书拍摄下来进行分享,起到了引领教学方向,共享教学资源的作用。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设计板书能够反向促进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学思路,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再次进阶——凝聚教育合力
教师在准备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一课时,在备课时就厘清了笔算除法的试商要点。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先尝试“四舍法”试商,再尝试“五入法”试商,积累试商的基本经验。在整理环节,教师及时提问:“‘四舍法’和‘五入法’试商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四舍法’试商,初商容易偏大,要调小。”“‘五入法’试商,初商容易偏小,要调大。”教师顺势补充板书(如图2),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试商方法模型。教师把该板书发到家长群,旨在让家长看懂板书,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够给予一定的辅导,也方便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能够进行参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以板书为主线,家长的力量也卷入到了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合力由此形成。
(三)三次进阶——拓宽教育渠道
教学《四边形内角和》一课的过程中,在学生探究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1中,其中1表示1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个数比三角形的边数少2。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2,其中的2表示从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形成的2个三角形,其个数也比边数少2。是不是其他多边形中,从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形成的三角形个数都比图形的边数少2?”“七边形有7条边、5个三角形,个数比边数少2。”一个学生说。“所有的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形成的三角形个数都比边数少2。”另一个学生自信地说。“那么如果是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形成的三角形个数是多少?”教师及时追问。“三角形个数为(N-2)个。”学生回答。“N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教师继续追问。学生回答:“N边形的内角和=180°×(N-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板书(如图3)。该板书既有原理,又有案例和解释,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大有裨益。如果只发送板书图片,没有系统的阐述,班级群内的部分家长难以理解板书的内容。那么,板书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其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板书中加入了解释说明的内容,便于家长和学生理解。
数学板书是一种教育资源,如果能够把每周的板书汇总起来,以说明书的方式加以说明,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就更容易引起家长的关注。于是,该教师就把“我的板书说明书”作为公众号的一项主要内容进行发布。渐渐地,该内容成了家长和学生每周必读的内容。可以说,板书说明书改变了农村家长无从辅导的窘境,让家庭辅导不再是难题。通过公众号推送板书说明书的方式不仅方便了学生的阅读,也方便了家长的辅导。由此,教育渠道得以拓宽,学校、家长、社会及新媒体的助学力量得以融合。
三、板书价值的提炼
(—)注入振兴力量
不难发现,板书进阶的立意和着眼点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立场和视角越来越明显(如表2)。
第三次进阶的板书从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助学的视角展开,以每周一次的公众号为主要载体,兼顾朋友圈和家长群,整合了多重教育力量,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益。小小的板书成为提升学习能力,激活助学力量,增强教育活力的一个有效支点,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在该教师的影响下,学校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板书设计越来越精彩,且之前的几个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较快提升。更重要的是,“我的板书说明书”已经成为一种公共教育资源,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
(二)生成普适经验
1.坚持互为补充。课件是现代课堂的必备要素,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功能。但如果过度依赖课件,板书自身的教育力量就会缺失。事实上,板书和课件应实现优势互补。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件便于动态演示,内容较为丰富;板书停留时间长,生成性强,示范性强,便于学生随时参考。且板书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教师的写字习惯、逻辑结构、思维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如果配合使用课件和板书,就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板贴相对于板书来说更为精致,但缺少示范作用,因此可以酌情使用。
2.坚持助学立场。板书是课堂教学成果的浓缩,如果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板书的助学功能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把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思路,调控课堂教学作为核心工作,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再把各种助学力量有效卷入到学习中来。助学式板书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求精,即准确反映所学内容;二要求清,即突出重点和难点;三要求变,即体现教学的创造性;四要求美,即做到干净美观。可以说,坚持助学立场,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激发教育活力的落脚点。
3.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问题,剖析问题,寻根问源,厘清途径,有效引导,是激发教育活力的重中之重。板书项目的建设源于课堂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借力、借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助推办学活力
在板书项目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拷问:能不能把这项工作向全校教师推广?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问题?在教师的倡导下,学校展开了板书现场设计大赛,全校55位教师参赛。第一批参赛者为语文教师,第二批为数学和科学教师,第三批为英语和技能学科教师。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参赛教師现场拿教材,而后准备40分钟,最后在30分钟内完成板书。40周岁以上且没有参加比赛的24位教师分批次担任评委。这样,全校所有的教师都参与了板书设计大赛。教师在比赛中十分投入,他们完成的板书作品也非常精彩。可以说,这是一次以创新管理方式助推办学活力的尝试,每一位教师都在比赛中提升了教育活力。
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教育活力从实践中来,教育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并捕捉有效的支点。借助支点,可以把参与教育的各种力量激活,让参与者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创新性得到释放,实践性得到增强。板书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小小的支点,但在激发教育活力,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在实践中捕捉有意义、有意思的载体,用智慧和情感去调控,让教育光芒四射,历久弥新。
(浙江省仙居县田市镇中心小学 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