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弋珈
除夕之夜,随着电视里传出春晚主持人的倒计时声,鞭炮声一阵阵响起,伴着电视里人们欢呼尖叫的画面,我的思绪开始飞扬——
在那个静谧的小镇子里,同样是在除夕之夜,夹在密密挨着的房屋巷道中放烟火。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捂着耳朵,个个都躲得远远的,只留下一个胆大的孩子点燃导火线。刚点燃,他便尖叫着跳开,孩子们笑着、欢呼着……最令孩子们开心的便是燃放“碎碎花”,那是可以拿在手里的烟火。大人们拿来打火机和一大捆“碎碎花”,在孩子们急切的催促下,点燃上烟火交到孩子们手里。孩子们拿到手便挥舞着跑开了。
“沙沙沙”,在烟火的配乐下,孩子们挥舞着“碎碎花”翩翩起舞,散落的烟火好似天上的星星,照亮了他们童真的面庞和大人们欣慰的笑脸……
那样的小镇里,人们的温馨使得空气里总弥漫着一股让人心安的气味。那里有调皮地打着水漂的小男孩,有抱着心爱的洋娃娃拉着爸爸手的小姑娘,有互相搀扶着散步的老奶奶们,还有成天坐在小巷子里谈天说地的老爷爷们—— 一切是那么美好……
忽然,鞭炮声停了,窗外过分的安静将我的思绪打断,一时间,我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回忆,有些恍惚地跑向窗边,急切地往外看去——没有孩子,只有大人悻悻地收着大型礼炮的残骸,这才猛地一惊:这里不是那个小镇!方才烟火的声音,短促而冷漠得让我的心隐隐作痛,天空中还在闪落的烟火就像落寞的舞者,独自闪耀,却没有温度……
节日,是你变了嗎?
不,不是的吧?是高楼拉开了人心的距离:再也没有小镇里阿婆絮絮叨叨却又温情的话语,再也没有小巷里悠长绵软的叫卖声,再也没有小小的楼梯里拥挤却热情的寒暄。
小镇如梦如幻地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而我在那里彷徨、迷茫,多希望能寻找到一份充满人情味的温暖呀。
节日,终究是不一样了的!
【陈老师评】
一篇语言连贯的文章除却需要保持全文话题的一致性,还需要有合理的行文顺序。不仅仅是段与段之间需要合理的顺序,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同样需要。常见的行文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有时候巧妙的行文剪裁不仅能使语言连贯,还会使得文章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本文小作者将两个除夕夜的场景通过回忆的方式,巧妙地打通时空隧道,进行联结对比,感叹如今除夕“烟花易冷”的背后是时代变迁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与人相处的冷漠现状。通过观察,传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丰厚了文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