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2)

2021-01-03 04:50张爱玲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白雾山色平湖

西湖在过去一千年来,一直是名士美人流连之所,重重叠叠的回忆太多了。游湖的女人即使穿的是最新式的服装,映在那湖光山色上,也有一种与时空不谐调的突兀之感,仿佛是属于另一个时代的。

湖水看上去厚沉沉的,略有点污浊,却仿佛有一种氤氲不散的脂粉香,是前朝名妓的洗脸水。

(选自张爱玲《五四遗事》)

船划到平湖秋月——或者是三潭印月——看上去仿佛是新铲出来的一个土坡子,可能是兆丰公园里割下来的一斜条土地。上面一排排生着小小的树,一律都向水边歪着。正中一座似庙非庙的房屋,朱红柱子。船靠了岸,闵先生他们立刻隐没在朱红柱子的回廊里,大约是去小便。我站在渡头上,简直疑惑我们为什么偏要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来。

小船划到外湖的宽阔处,湖上起一层白雾,渐渐浓了。难得看见一两只船,只是一个影子,在白雾里像个黑蚂蚁,两只桨便是蚂蚁脚,船在波中的倒影 却又看得很清楚,好像另有个黑蚁倒过来蠕蠕爬着。天地间就只有一倒一顺这几个小小的蚂蚁。自己身边却有那酥柔的水声,偶尔“啯”的一响,仿佛它有块糖含在嘴里,隔半天咽上一口溶液。我第一次感到西湖的柔媚,有一种体贴入微的姬妾式的温柔,略带着点小家气,不是叫人觉得难以消受的。中国士大夫两千年来的绮梦就在这里了。雾蒙蒙的,天与水相偎相倚,如同两个小姊妹熏香敷粉出来见客,两人挨得紧紧的,只为了遮蔽自己。在这片迷茫中,却有一只游船上开着话匣子,吱吱呀呀刺耳地唱起流行歌来。在这个地方,古时候有过多少韵事发生,至今还缠绵不休的西湖上,这电影歌曲听上去简直粗俗到极点,然而也并无不合,反倒使这幅图画更凸出了。

(选自张爱玲《异乡记》)

【徐老師点读】

“湖水看上去厚沉沉的,略有点污浊,却仿佛有一种氤氲不散的脂粉香,是前朝名妓的洗脸水。”如张爱玲这般尖刻地评论西湖,也是少有。而我们似乎也已习惯了把西湖的山色称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其实在张爱玲笔下,西湖不仅仅只是西湖,它承载了她内心繁复的情感思绪。西湖只是她心境的外化。我们无以评说哪一种评论更贴切,这是每位文学家所承载的心境不同而已。

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的美变为确论。张爱玲笔下的西湖,令我们读出了还有一丝鄙夷与不屑。又是怎样的心境下,令众人皆言美的西湖,在张爱玲笔下却有着这番尖刻评论呢?

张爱玲两次游览西湖。第一次不足10岁,没能留下过多记忆。第二次是25岁时,已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然而也许是心境未必佳的时辰。她在看望逃亡中的胡兰成时,途中游览西湖。“逃亡”之境以及胡的不专情,似乎给张爱玲的心境蒙上一层不可言说的“郁结”,这份心境是否会影响她的欣赏,另当别论。但她的独特性,决定她不会走常人的赞誉之路。

站在平湖秋月的渡口,眼前的景致,“看上去仿佛是新铲出来的一个土坡子”;别人眼中柔美娇嫩的河岸垂柳,张爱玲看来只是一排排生着的树,“一律都向水边歪着”;湖边文人墨客分外推崇的亭子,也只是“正中一座似庙非庙的房屋”。然后对着西湖感慨道:“简直疑惑我们为什么偏要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来。”不仅如此,她还将西湖的柔媚,称之为“姬妾式的温柔”,这番理解是否是心境的折射,我们不得而知。但对外境的解读,往往是内心的映照。

猜你喜欢
白雾山色平湖
吟荷
谁的蛋
晨游湘园
海边的白雾
夏日雨后
秋行
南沟朝阳坡早春
网剧《平湖往事》开拍
旅游开发对旅游地居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