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明
有一年,东北一所大学聘请汪曾祺先生担任文化顾问,他愉快地答应了。在举行的聘请仪式上,一位发言者特意使用了许多文绉绉的话语,几句听下来,汪先生就有点受不住了,便边听边将那些话“翻译”成了平常口语。当发言者刚说:“今天丽日高照,惠风和畅。”汪先生立即高声说:“请改成今天天氣不错。”当发言者说道:“在场莘莘学子,一代俊彦。”汪先生又立即回应:“请改成在场学生们就挺好。”发言者又接着说:“汪曾祺先生是人人尊敬的小说家……”汪先生马上接茬道:“还是改成汪曾祺是个小有名气的写作者就可以……”
关于语言与做人的关系,汪曾祺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有人说我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就像做人一样,还是本色的好。”
//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