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秘书素质教育于《秘书理论与实务》课堂
——高职高专《秘书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研究

2021-01-03 20:15: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4期

王 冰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800)

1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一门职业技能型的应用课程,需要在教学中强化实践、实训和实操。但因为秘书的保密性质,很少有单位或者部门原因接受学生前去实习或者接受老师挂职锻炼,因此很难建立直接经验。长期以来只能采用“重理论、轻实践”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到的理论无法有效转化成实践能力,无法提升学生素质。

第二,部分教师教学思想尚未转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教学模式不受学生欢迎。对课堂教学改革,只当作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而忽视了其能够改造学生秘书素质、提高社会竞争力的终极目的,不能使课程的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很多学生缺乏对秘书职业的正确认知,认为秘书属于辅助性岗位,就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性能力,学习积极性较差。在学习上投入精力不够,也不了解教师教学手段的目的,不了解秘书素质培育的重要性,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2 《秘书理论与实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笔者所在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行院)位于珠三角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众多。近年来,行院委托相关公司作出的用人单位调研结果显示,这些企业对从事办公室事务的秘书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具备传统秘书需要的写作能力、办会能力、办事能力等,还需要秘书熟悉新媒体、善用办公软硬件,有较高的信息能力等,最重要的是需要秘书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可以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是“复合型”的人才。这就为我们培养秘书人才提出了如下要求:

2.1 实操能力

《秘书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操性特别强的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针对秘书“办文”“办会”“办事”三大模块,都需要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办文”工作中,秘书会涉及很多文字处理工作、收发文工作及档案处理工作。这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夯实基础,利用阅读、写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增强文字功底和文本理解认知能力、书写能力等。“办会”方面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通过对会议的组织和模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办事”则会采取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具体设定秘书工作环境和内容,让学生分析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融入秘书工作场景。

2.2 团队合作意识

作为辅助性岗位,秘书工作需要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秘书理论与实务》的课堂上,教师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为了更好地求同存异,必须积极地去思考、探索,跟组员们反复进行交流、分工、协作,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协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2.3 理解力和创造力(创新精神)

作为秘书,主观能动性也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完成效果,这也要求秘书具有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能够从自我出发,完成工作。在《秘书理论与实务》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开阔学生视野,不但对其将来择业、就业都具有益处,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4 自我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用人单位对秘书的要求也会不断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秘书理论与实务》的课堂上通过教学改革,翻转课堂,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并将其带入职场,终生保持自我学习、提高的状态,始终具备职场所需的秘书素质。

3 《秘书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探讨

以提升学生秘书素质为出发点,就要求教师翻转传统课堂,除传统的讲授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并采取虚拟公司、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第二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工作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1 虚拟公司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秘书工作涉及企业机密较多,很多校企合作企业不愿在这个岗位上接受实习学生。利用“虚拟公司”提供学生真实场景模拟和场景教学,就可以更好地规避这个问题。行院“文秘教育与社会服务协同育人平台”就是《秘书理论与实务》课堂倚重的“虚拟公司”。

该平台以批准立项的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为依托,以学生社团组织“秘书事务所”为主体,由行院文秘专业与校企合作企业联合打造,集秘书服务、专业实训、教学研究于一体。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秘书事务服务,主要面向校内外提供各类文书写作、礼仪接待、会议管理、活动策划、中文速录、档案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自成立以来,已接纳实习学生近两百名,提供社会服务上千次,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模拟秘书经验。

3.2 任务驱动翻转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秘书理论与实务》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协作学习,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课堂口头汇报既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又可以达到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这种有效的组织实施将学生变老师、老师变导师,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了学习体验和教学温度,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全面锻炼。

3.3 案例分析法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课堂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对学生建立秘书的间接经验有极大益处。比如同样是秘书的接待工作,有预约和未预约的客人接待方式是否相同?再如同样是未预约,前来推销和前来投诉分别用什么方式接待更好?如果客人不愿意表明来意,秘书应该怎么判断,又如何选择应对方式?都可以通过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理解力、创作力,使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在工作中也能保持主观能动性。

3.4 情景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就是教学一体化,教师设置情景,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后,扮演不同角色,将场景模拟出来,而后教师根据其模拟情况进行指导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做中教”,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最后是教师在“做中改”。通过“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模拟场景,使其获得间接经验,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比如“办会”环节,很适合开展大型情景教学,选取学校、公司的常见会议类型,如表彰会、欢迎会、总结会等,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完成会前准备环节、会中服务环节和会后收尾环节。内容涵盖会前的会议议程日程拟定、会议通知撰写及发布、会议回执收取、会议地点选择、会场布置等;会中的领导发言稿写作(会前完成)、会议签到、会场秩序维护、会议记录、会议简报等;会后的引导与会人员离场、会议纪要写作、会议文件搜集与整理、会议经费结算、会后总结等。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边做边学,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亲身感悟,提高了学生的会务工作能力。

3.5 利用好第二课堂

根据《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特点,知识掌握不仅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等,通过岗位实训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挂钩的目的。条件暂时不具备的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各类竞赛等开辟第二课堂。如行院秘书事务所每年都会举办秘书职业技能比赛、公文写作比赛、中文信息处理比赛等,办赛本身就是对事务所内同学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综合考量。而参加比赛的同学也能通过比赛,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达到了“以赛带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总之,寓秘书素质教育于《秘书理论与实务》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课内结合课外,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秘书素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改革高职院校《秘书理论与实务》课堂,满足社会对秘书人才需求的必然之举,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探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秘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