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中医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1-01-03 20:15:10邢志峰刘会丽刘晓静王晓娟陈艳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4期

邢志峰 刘会丽 刘晓静 王晓娟 陈艳从*

([1]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2]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安排在第一个学期的后半学期开设,因学生通过前半学期的学习,积累了一些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知识,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了解了和学习中医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哲学等等多学科知识。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中医学思维的特点,掌握了学习中医相关课程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此阶段的学生呈现出思维活跃、充满想象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等优势特点,因此,笔者从《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入手,以期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认真探索、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忠于职守,救死扶伤,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最终形成良好的医学道德和综合职业素质。

1 课程教学目标

1.1 素质目标

能够正确、熟练掌握和运用中医技术,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初步具备科研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宽容豁达的胸怀,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规范的言行举止,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能力。

1.2 知识目标

掌握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各科基本知识,熟悉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掌握中医的辨证思维方法和四诊基本技能及临床病案书写格式、内容;掌握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辨证方法如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1.3 能力目标

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观察诊断的能力;具有规范、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具备中医技术应用的能力。

2 应用策略

2.1 密切联系时事

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期,他们对社会热点有一定关注,教师应牢牢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努力挖掘与教材较为紧密的时事素材,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授问睡眠中睡眠概述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的相关内容时,即可以联系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相关感人事迹,宣扬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点燃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结。因此,教师应在平时多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新闻,积累可用、适宜的素材,才能更好地结合教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

依托前沿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将抽象乏味的理论知识变成更加鲜活生动,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教师应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学习兴趣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驱动力,例如教师提前准备好古代医德高尚的名医诊病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体会医者在四诊运用过程中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意在培养学生大医精诚的人文关怀。视频看完后,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进行探讨,通过视频中的人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各组派代表阐述观点,最终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告知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医术高尚的医生,一定要虚怀若谷,虚心向同行、前辈学习,教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中,应和谐宽容,不要斤斤计较,在从医的道路上,切忌骄傲自满,一定要秉持着谦虚的态度和姿态,学习各家之所长,才能使自己不断精进。

2.3 启动情景教学模式

运用角色扮演法创设诊病情境,有机和所讲授内容结合,并在模拟诊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望诊操作过程中,提醒同学们要将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相结合,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望诊,培养学生审时度势、举一反三、灵活应变能力;问诊过程中,在询问患者病情过程中,要视患者如亲人,对患者关心体贴,态度和蔼可亲。重点提出临床中,对于病重难以治疗的患者,要正面开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切忌流露出悲观惊讶的情绪,给病人带来不良的精神刺激,加重心理负担,加重病情,意在培养学生同情、仁爱、悲悯的大医情怀;按诊的过程中,提醒同学注意,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使患者能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还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以了解疼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端正的态度,及其关爱病人时时为他人着想的良好素质;在讲授饮食的增长,舌苔的变化章节,让同学们认识到,循序渐进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一定要注重积累的重要性,好的习惯和坏的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认真不懈,一定会取得成功,而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贪图意外之财,凡事来得太快太好皆有可能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2.4 应用案例教学法

在知识讲授过程中,适时穿插讲授古今名医的故事,如在讲授望神的过程中,穿插了清代名医喻嘉言诊病治病的医案。学习医者心系患者疾苦,对于患者疾苦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在治疗的时候,会因为患者痛苦而痛苦,会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整夜思考,也会因为患者的痛苦而自己痛苦不堪,只有这样才会称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伟大的医生。告诫学生要始终凭借心里的信念,守护者人类生存的火种,做一名永不放弃地去救人的医生。在讲授脉诊的过程中穿插实际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讲授现代名医苦读经典,十几年如一日,钻研学问,著书立说,探索中医的历程,让同学们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认识到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坚持不懈,终会取得成功。

2.5 应用分组讨论法

如在讲授假神的章节中,穿插《急诊科医生》中相关视频,让同学们对于垂危病人是否进入急诊的诊治有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文情怀。观看视频后,让同学们对于出现假神患者是否要进行抢救做分组探讨。讨论完毕各组找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意见。通过归纳总结,大致将同学们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是每个人最终面临死亡,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命,在患者出现假神的时候,也是我们面对死亡的无能为力,既然医学是无法改变死亡的,可以在争取患者家属意见的前提下,不让患者再次面对创伤性的救治,正是给生命以尊严;二是,作为医者,要不余余力地对患者进行救治。同学们发言结束后教师总结发言:生命是脆弱的,要珍惜生命,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做到无愧于心。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医药的积极治疗,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目的。通过分组讨论和总结发言,激发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端正了学生正确看待死亡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质,坚定了学习中医发扬中医的决心。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2.6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生对于自我能否变得更加优秀产生自我怀疑,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特殊情况,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具体情况,与他们进行真诚耐心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以借助相关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重铸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譬如对于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创设一些展示学生自我风采的机会。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其细微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用这样的方法重塑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责任担当。

3 结语

《中医诊断学》是全国中医药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中医药发展历经千年,一直对人类的健康贡献着独特的力量。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与融合的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所感悟和收获。当然,教师也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自身道德素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采用密切联系时事、情景教学、角色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刻板乏味的教育理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提升学习的品质,发挥思政内容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