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教育中对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运用

2021-01-03 20:15:10李茜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4期

李茜曦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1)

音乐作为日常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心理或行为表达符号,尤其对现代年轻人而言,更是其日常生活、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学校教育教学等日常工作开展中,音乐通过“微”的形式、“精”的内涵、“妙”的方式、“强”的渲染等自身独特特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式和内容,如何巧妙运用音乐的上述特性助添或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果,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1 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分析

1.1 丰富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方式和内容

在传统的学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中,往往通过思想政治教师为主体,以宣读既定教材为主要手段和内容,这种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由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手段过于直接而在现实教学中通常会受到学生的排斥,教学教育管理效果亦往往差强人意。而一些教师为丰富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方式和内容,往往会利用一些辅助课件如宣传短片、案例分析等进行授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近年来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采用更加丰富的授教内容和采取更为多样的授教形式成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一大趋势。而通过音乐的形式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更丰富着授教的方式和内容,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其慷慨激昂的旋律和励志奋进的歌词总在潜移默化的无形中唤起我们的民族觉醒,使心中不自觉的涌起保家卫国、砥砺前行的内心力量。又如毛泽东的一些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词,通过音乐朗诵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学生,能使他们在无形中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激发其内心充满爱国主义的元素思潮。总之,通过音乐的形式或音乐的加入进行授教,丰富了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方式和内容。

1.2 能激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学习的兴趣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教学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模式较为固化,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教导通常只是注重课程题目或内容的讲解,甚至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儿而将教材的文字背诵作为传递思政教学信息和提升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主要手段,思政教学变得功利化和静态化,久而久之,即便再好学的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也兴致缺缺,从而很难提升教学效果。而音乐不仅具有相当程度的情感表达,并且一些音乐歌词如诗词般优美且内涵丰富,旋律感人,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无形中提升着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学人员通过声音、歌词的传递和表达,使静态的传统教学变成动态的声情并茂的现代教学,通过歌词内容引发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使思政教育管理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通过设定某种既定的良好情景,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深入其中,快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知识上的授教,也有心理上的培育,同时还有直观的行为上的指导和引导,并且,在教师的主动讲授下,学生在被动教育管理中只能将繁杂的内容“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而通过音乐的融入,可以将一些教学教材或管理教材中的案例巧妙的同一些歌曲相结合,将繁杂的、碎片化的教育管理内容简化和系统化,学生通过对这些或简或繁或碎片形式的系统化归纳学习,无疑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

1.4 有助于强化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意识

思政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利用音乐内容或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还可以通过课程或者思政教育管理过程中某环节、片段、案例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发的、主动的去搜索与思政课程中环节、片段或案例相关联的音乐课程或其他相关内容,并将检索或搜索到的音乐音频、视频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者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评选的方式加强优秀作品的展示,这样既能促进知识的共享,又能拓宽思政教育范围,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探索意识。

2 思政教育管理中运用音乐教育所呈现的问题

2.1 部分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认知过于肤浅

正如前述,音乐由于其自身独特特点,从而在思政教育管理中巧妙运用音乐教育对其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作用。然而,目前部分高校或者教师对于音乐教育的认知过于肤浅,片面的认为音乐教育是具体的专业,学校开设音乐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实上,这是部分高校对音乐教育认知过于肤浅的表现,因为许多歌曲如经典红歌《我和我的祖国》《南泥湾》《怀念战友》等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内涵,而且具有道德意义上歌颂,能陶冶受众情操,引起他们心里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除此之外,目前很多高校在音乐课程的讲授时都是大班的班级制教学,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气氛较难调动,由此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课,大多数教师普遍忙于完成自身教学任务,无暇顾及更深层次的教育内涵挖掘,这样的教育教学不仅漠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更是无法意识到音乐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化作用。

2.2 部分音乐对学生产生着消极影响

由于音乐的多样性、丰富性,从而使得音乐的内容也良莠不齐,尤其一些音乐为了抒发所谓情感,加入一些不良影响的歌词,从而使得学生在欣赏或聆听这些音乐产品时进入一些认知误区,进而对学生产生着消极影响。比如一些流行音乐中经常会出现描写现代青年的一些如颓废、抽烟、嗜酒等不良习性的歌词,又如一些歌词词意较为暧昧又或者将一些歌曲演唱者视为偶像并不分好坏的进行刻意追星和模仿,其实这种方式已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着不可估量的损害,严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3 音乐教育业余化导致部分教育者业务素质不高

在我国高校里,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往往对音乐教育没有充分的了解,尤其对于极其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至关角色的高校辅导员而言,由于辅导员通常不会教育管理或者要求学生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从而在音乐教育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时并不知晓。其次,音乐教学事实上是一项极其特殊和复杂的活动,它的顺利开展和想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通常也需要一些较为专业的设施设备或者特殊场地场合下进行,而目前伴随高校扩招的大范畴影响,不仅所招收的学生在学业素养上较低,而且一些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也普遍较低,尤其在教育教学理念并不严谨的中小学,甚至出现非专业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此显然会深刻影响音乐教育的效果。

3 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运用策略研究

3.1 加大宣传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力度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符号置入脑海中时,人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和捕捉到其中优美的歌词或旋律,从而触动和启发其思想情感。因此,加强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的运用,首当其冲就是要加大宣传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力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播放一些具有正能量道德情操的音乐音视频等,借助流行音乐的强大传播力量并巧妙编辑适当的合适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管理上的有益渗透,制造出良好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加大宣传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力度,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以宣扬道德情操的音乐专题讲座或主题晚会,从而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以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3.2 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健康和积极的音乐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来源于生活,虽然经过艺术化处理,但亦具有生活的写实性。因此,当音乐来源于积极生活或正向性的生活事实时,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积极性和健康性的影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道德情操的升华。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积极地、欢快地、健康地音乐能舒缓受众心理压力,排解心里忧郁和苦闷,刺激脑细胞,达到延缓衰老的医学功效。当然,反之常听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音乐反而会让人精神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人们尤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完善的学生走向歧途,比如盲目的追星、崇拜模仿,从而误导学生,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的运用,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健康和积极的音乐。

3.3 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园丁是培养人才的灵魂工程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觉悟,首先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通过思想政治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学习、道德素养提升等内容手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从而在教书育人中使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大对音乐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在人、财、物等多个方面保障音乐教育的专业化,从而确保音乐教育中对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现在大学生事实上尚处于生理已接近成人发育,但心理尚未健全的人生阶段,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人生奋斗目标。比如《卖报歌》,它事实上讲述的是旧上海时期,报童们的辛苦生活,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生存都成问题的战争年代,在小小年纪就要每天起早贪黑的卖报来担负起家里的生计。而现代的大学生,每天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却不好好读书学习,整日攀比成性,好吃懒做,与《卖报歌》里报童们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而教师通过这样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唤醒大学生道德上的良知,更能培养他们忆苦思甜、拼搏奋进的人生真谛和情怀,培养他们绝不向困难低头的拼搏劲头。总之,在目前音乐教育中尤其高校中针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中,我们事实上可以加入很多思想政治的元素,这样既能将简简单单的音乐教学升华内涵,同时又能无形中强化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管理,形成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