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笔者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文件进行追踪,发现在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逐渐产生了智能数字产品,我国信息环境发生了骤变,人们的信息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师生需求,因此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资源和更好信息服务。因此本文重点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出合理对策,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图书资源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推进其数字信息利用,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十分重要。为此,各类高等院校都逐渐加大了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力度,以期通过丰富其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来有效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信息素质。它的有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推动师生获得各类资源信息的效率,提升师生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大学生知识储备提供信息支撑,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在进行后续的学习与工作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大学生丰富学习内容、开扩眼界视野、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调查了解,推进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有利于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汇集中外各类资源数据库,可以更好的满足教师员工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求,可以便于广大师生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信息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主要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数据库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应用,能够更好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进步,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开展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这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国顺时代发展潮流,也逐渐加入了到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进程中来,比如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很早就开展了这方面工作,现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都初步建立了独立或者开放性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成功有效的工作模式、典型案例。通过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所国家级的数字资源库,涵盖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各个门类的科学体系,并通过实施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由传统的购买数字资源向网上信息资源整合的转变,实现了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有益参考。因此,在今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认真归纳和总结已经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教学学习需要,不断的丰富其内容,改进资源系统的应用效能,以期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化建设进程分析后,了解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主要不足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数据资源相对匮乏。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更加注重实操型人才教育,图书馆建设与本科类院校无论是规模和容量上都有很大差距,从纸质图书向信息资源发展过程中,受基础条件和办学能力水平的局限,图书馆购入资源较少,自行组建数据库能力不足,对各个门类学科数据资源的挖掘、采集、应用方面,受办学层次和规模以及对外交流少的局限性,在信息数据资源丰富上还有很大短板,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现代信息图书馆的发展,也影响了信息化时代师生对图书资源应用的效率效能。
(2)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从大的方面看,我国数字化信息资源质量还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特色教育数字化信息的资源和质量相对较于匮乏,并且整体上来看我国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力度不大,导致了在数据连接时缺乏对高职院校专业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图书信息资源更新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教学实践要求,数据的更新与换代较为缓慢,往往是数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较为不稳定的形式,并且有的数据资源访问限制较多,极大的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3)数字信息服务水平不高。在服务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和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调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数据服务水平较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早,与产业的融合度高,在服务教学、服务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时动态更新上明显落后,与师生需求交流也比较少,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对个性化服务更是乏善可陈,还需要进行相关机制的有效完善与确立,更好的服务于高职院校发展需求。
(4)资源配置整体上不平衡。一是科学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上面比例较为不平衡,导致了高职院校数字资源的社会哲学学科等方面资源较为不充足,外文数字库内容也较为薄弱,信息资源分布较为不合理。二是在资金投入上高职院校明显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这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和规模有关。三是在专业队伍建设上还不平衡,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结构相对老化,普遍存在懂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库建设的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切实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笔者通过上述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到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政策制定,以期能够通过适合的举措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发生,更好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1)科学制定图书馆数字信息建设目标。众所周知,良好的目标对于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展相应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工程时,更需要制定较为严格的建设目标,以期能够按照根本目标来进行相应工作指导,在进行图书馆建设时应具有多方面的目标,同时需要弘扬中华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能够通过各类科学技术来进行有效整合。不仅如此,在进行相应的内容建设时,应在其他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之上突出本校教学特色,以期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较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如此,在进行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时,还需要提高整体的建设效率以及能够运用统筹规划的原则,更好地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的实现。
(2)选择合适的数字信息建设模式。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数字化信息建设模式更加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较为适合的方式和模式来进行规划与发展,以期能够创造最为优质的资源来提升服务师生的水平。通过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分析后,笔者梳理出了资源保存型、技术探索型、资源服务型和混合型等建设模式,这几类模式在整体运行过程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相关管理者予以高度重视,重视这几个类型适用于什么情况,并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较为合适的模式进行投入,更好的推进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特别是资源服务型模式,又被称为社会资源馆藏化模式。它主要是利用手机下载资源库和使用产权等,来实现自身的特色资源管理,能够运用知识导航的形式,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这种模式在现代化的背景之下更适用于互联网建设,同时呈现出较大的优势,需要重视并加以推进。
(3)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之下,推进高职院校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就需要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来进行稳定性的提高,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兼容,运用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推动高职院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工程的开展,但是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技术明显落后于本科类院校的技术水平,因此需要借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先进技术水平,来进行高职院校自身资源和技术的有效提升,以期能够实现高职院校数字资源的跨库检索工作,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水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受众多因素影响,需要及时作出有效调整,完善各个环节工作,以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广大师生。需要迎接新的挑战,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提升服务意识与服务功能,更好的推进数字信息资源利用,进一步发挥好数字信息资源的应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