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如何开展好教学工作

2021-01-03 20:15:10吴林菁沈祥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4期

陈 英 吴林菁 肖 婷 陶 玲 沈祥春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发展的两大基石,但是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在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基本是一心从事科研工作,主观上更为重视科研,不能及时从以前注重科研训练的工作状态转换到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工作关系中来。

二是新进高校博士教师教学工作刚刚起步,往往欠缺教学经验。虽然各类高校积极开展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但是很多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刚入职就要接手专业课程的教学,尚未经历过一门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对教学工作还没有形成清晰透彻的认识,往往会产生上课时情绪紧张、突发状况处理效果不佳等情况,整体教学质量仍待提升。

三是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对教师设置了考核要求,而且这些考核评估往往细化到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使得大多青年教师以此为标准,主观上觉得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较难将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实践中来。

综上,如何快速熟悉并开展好教学工作是高校新进博士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首次专业课教学经历,初步探讨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如何开展好本科教学工作。

1 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事业成败、民族兴衰、国家存亡固然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实力和各种复杂的政治因素密切相关,但是人才始终是影响全局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在高校科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寄予厚望,做出大量财力和政策支持,广大家长殷切期盼子女成龙成凤,青年学生强烈渴望成才,都希望踏入高等学校接受良好教育。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看望和慰问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讲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各省党员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这充分体现了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教师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能够增加教学效益,也能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重要保证。新进高校博士教师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增强身为教师的责任感。

2 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模式,充分做足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在教学实践前,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一是要熟悉教材,吃透课本,做到全面梳理教材内容、深挖教材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教材教法、创新思维方式等,做到精心备好每堂课。

二是可以在网上购买或者收集优秀教案,对比教材研读经典,品味优秀教案的精华,吸收卓越的教学经验,博采众长,集各家优点于一身,做到“教学有方,教无定法”。

三是多听有经验的老师授课,学习讲课技巧。学校针对有职称晋升需求的老师会安排三级听课,新进高校博士教师应积极参加三级听课,学习这些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授课技巧。

四是学校可以设置相关政策对新进高校博士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不合格者应再次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五是教学前应事先准备好教具,借助教具能够更好地呈现课堂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上课时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教师应该事先心中有数,可以提前向有经验的授课老师进行咨询或者去教室查看一遍。上课运用到电化教学手段的需要课前检查,确保各个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摆放于合适位置。提前在脑海中模拟好授课时的状态,以免因教具准备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六是控制好教学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提前设置好教学时间提醒,杜绝迟到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因为听不到铃声而造成提前或延迟下课,酿成教学事故。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现代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以前“权威型”的纵向师生关系转变为“合作型”的横向平等师生关系,明确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要具有洞察力,能了解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因势而导,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使老师和学生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中。再次,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完整人格,多鼓励表扬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不要给予过多言语刺激,多一分尊重,少一分挖苦,多一点正面引导,少一点反面讽刺,学生才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促进学生进步。

4 树立良好的教师工作形象

给学生授课时一定要着装合体,力求整洁得体、端庄大方,不能穿着太前卫,要给学生留下稳重持正的印象;讲课时要注意充分运用好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或某个位置不动;讲课时要有激情,即使做不到抑扬顿挫,至少要咬字清晰、掷地有声,不能扭扭捏捏;提前设置好每节课的授课量,并多多演练讲稿,拿捏好语速,控制好每节课的时间,不要过早讲完课,也不要下课了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讲完;此外,还要注意与台下的学生保持眼神交流,视线不能一直停留在讲稿或者PPT上面,神情应自然,不要过于严肃;上课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积极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

5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模式学习方式

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基本决定了上课的内容和学生听课的状态,这就产生了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被动地接收知识的情况,为了赶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教师重在发挥好引导作用,并学习如何逐渐将重教模式转变为重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渴望。其次,学生上课时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排排坐模式,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活动空间,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邀请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再次,教师应该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教给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学会适当放手,不能总是担心讲得不够多、不够细,要懂得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教师有的时候要学会抛砖引玉,讲一些主干性的东西,给学生想象、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质疑、探索中学习新知。

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模式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最终也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6 根据教学效果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方法改进

在完成一次教学工作之后,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自己评估是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没有达到目标的教师可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汇总起来,教研室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探讨、反思与改进,提出新的适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以及学科发展的方法及措施。正所谓“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相信随着诸多次的改进与提升,高校新进博士教师必然会在教学工作中取得快速进步,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