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琴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及要求不断增加,这对高校的人才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的党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政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的融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随之高校大学生中入党申请人也逐年递增,这对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部分学生缺少正确的理想观念,入党目的不明确,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强,难以在党建工作中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部分高校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的教育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对于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后劲乏力。学生党建教育形式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在研讨教学、参观教育、案例教学等方法上进行的较少较不充分。
随着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但有些高校在教学与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巧的教学,对于全方位育人的培养重视程度并未到位。在对学生们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导致其整体素质无法有效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下,如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就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
在高校的教学与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党建工作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然后在实现融合的过程中,两项工作的融合还存在的不足。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教学在实际中依然各自为政的现象居多,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在党建工作中学生很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以及在思政教育中没有对学生党员意识进行全方位育人,使得融合效果不明显。另外,学校对这学生党建和思政教学融合育人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资金投入以及人员配比方面严重失衡,就使得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发挥出融合教学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知识水平以及优秀道德素养的全面人才,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满足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逐渐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文明素养。通过这两者的融合可以使学生的党建工作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做到相辅相成,达到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进而也可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使学生的党政知识,道德品质,综合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更加符合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就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校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同时很多的高校教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观念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为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就需要逐渐推动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通过党建工作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果。同时通过加强党风党纪建设,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渐提高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渐养成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通过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达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效率的目的,促进了我国高校改革的进程。
在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过程中,想要逐渐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政教育的进程,就需要从党建工作中找到两者融合的突破口。通过党建工作逐渐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推动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党建工作与思政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渐引导其他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因材施教,要善于对学生党员进行分层的党建教育工作。每一个学生党员的觉悟以及意识都不尽相同。因材施教的党建引导和教育方式能产生达到最佳的党建工作效果,促进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进行。良好的分层党建教育成果保障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都能取得很好的成果。这就需要在党建工作中,要始终贯彻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于思想觉悟高的学生党员,要为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建立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思想觉悟一般的学生党员,要注重他们辨别能力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便于后续通过党建工作使这部分的学生的思政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除此之外,在针对学生们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榜样事迹为其进行教育,逐渐提高学生思政水平。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要重视思政内容的结合,通过思政内容不断创新优化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渐提高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党建工作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的思政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及教育共同进步。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这就需要在进行学生的党建以及思政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于工作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逐渐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以及思政工作质量。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方式与学生党建工作方法相互融合,然后对这两项的教育方法进行借鉴,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党建工作的分层工作的教育方式,过对学生的分层式的思政教育,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思政水平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于思政问题严重的同学进行加强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加以制止,避免学生犯下大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对所有学生思政水平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进行学生的党建工作中,可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进行借鉴,采用实践性党建工作,在党建工作中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加,可以逐渐提高学生对党建工作的热情,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通过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工作方式互相融合,使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有着飞速的提高,对于学校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想要不断推进行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不断融合,就需要学校逐渐提高对于这两项工作融合的重视,逐渐增加对教育融合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对相关对人员的培训,逐渐提高人员的能力水平,通过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人员的融合,逐渐推动教育融合工作的进程。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党委人员,以及辅导员等相关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政教育培训,逐渐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政水平,为将来的融合教育打下一个基础。学校还可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邀请优秀人才作为辅导员,使辅导员既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具备优秀的党建工作经验。学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业讲座以及工作指导,从而逐渐提高相关人员的党建工作实践能力以及思政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相关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发挥出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只有逐渐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这样才能在进行学生的党建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渗透,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通过这种队伍融合,可以极大推到党建工作与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合,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与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合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注重这两者的教育方式融合,以及工作队伍融合,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能力水平以及思想觉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度,为推动高校的教育改革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