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叶晓艺
《党章》中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组织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必须紧紧把握三全育人的主体责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党建迈上新台阶。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将高校党建工作抓牢抓实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要基础,也是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的源头所在。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其核心在于服务,其重点在于建设,其根本在于群众。推动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前提基础,是培养医疗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主体主要包括在校师生,针对其高学历、年龄年轻化、流动性较强、易受外界信息影响的特点,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握三个“结合”:首先,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围绕“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既要强调“服务”在基层党建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能“唯服务论”而舍掉党组织的管理功能;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三全育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最后,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与义诊、导诊、免费体检、健康宣教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在学用相长的同时,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巩固、提升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
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就是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前提,凝练一支有较强服务意识和较高服务能力的党员队伍,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增强党建工作的张力和渗透力,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新形势下,随着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的变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可否认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情况。在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面前,受多元文化和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有的党员干部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少数党员干部功利思想严重、宗旨意识淡薄,个别党员干部集体观念弱化、能力素质亟待提高,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完善党组织的服务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是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要求。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联动,加强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分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形成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新格局。
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其能够久经磨砺却保持旺盛的活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群众路线。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服务中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更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以更好地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将党员真正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保证党能成为一个始终充满蓬勃生机、焕发活力的政党。
在建设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思想和实践上都与时俱进,在服务党员和群众时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时刻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以党建带团建促群建,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实的战斗堡垒。
主观上,有些党员自身对“服务”的认识和重视有待提高,认为按时按量完成党课学习和党建活动即可,缺乏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整体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出现了“重行政,轻党务”的错误取向。甚至随着市场经济和自媒体时代的发展,部分党员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更加注意个人利益最大化,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客观上,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面临着科研、临床的双重压力,难以面面俱到。同时,研究生目前还在学习阶段,很多党员还未取得执医资格证,服务能力不如有工作经验的老党员。
服务能力方面,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布置工作前未能深入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听取群众意见,导致决策脱离群众需求;二是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认为做好“规定动作”即可,不敢大胆尝试和创新,形式内容僵化,服务难以实效。
目前,因人员配备、经费、服务场所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服务活动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同时,优秀的服务工作经验未以制度形式常态化,很多优秀的服务活动未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常态化,使得服务活动不可持续,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在目前的党建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重业务轻党务、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服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起到政治引领的作用,服务效果不理想。基层党组织在活动内容上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迫切需求不一致,与学生党员的身心发展联系不紧密。并且服务活动规模比较小、形式比较散,活动内容没有新意,不能有效地调动师生党员的服务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服务热情。服务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服务落实不到位,走过场。有些活动的开展。是拍照做宣传,为了应付检查。有些服务效果还未展现服务活动已经结束。另一方面,服务没有常态化。有些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活动比较新颖,群众反映良好,可是因为没有进行反思、总结,没有用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作为党组织的招牌项目开展,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效果不可持续。服务走过场、落实不到位归根到底还是意识问题,即基层党组织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用心经营、实施服务群众的工作,服务实效性不好。
高度重视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根据研究生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学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学习要“真学真用、学深学透、会学善学”。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以党风带学风,以党风带医风,引导研究生党员在学习上勤奋求实、刻苦钻研,在工作中敬佑生命、甘于奉献,保证研究生党员队伍的政治性和纯洁性。通过深入、扎实和系统的学习,使每一位党员都能深刻领悟服务真谛,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研究生党总支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时,始终秉持党建与思政相统一、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服务研究生、服务医院、服务社会为宗旨。目前,由研究生党总支牵头组织的义务献血、扶贫义诊、门诊义务导诊等特色品牌党建活动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可以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深化党组织的服务本质,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其核心在于服务,其重点在于建设,其根本在于群众。要把“服务”放在工作的首要地位,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流程之中: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建立制度,增强服务的自觉性,转被动为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各项管理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建设,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加强研究生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研究生群体爱党爱国的情怀;支持并辅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学术型或文体类的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党内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评奖惩机制,使工作目标标准具体清晰、管理运行规范有序、信息反馈真实顺畅。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既要着眼于全面落实、整体推进,又要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灵活的方式方法。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首先要继续抓实传统党建工作,通过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常规党建活动,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引导研究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其次,要拓宽服务思路、优化服务方法、结合医院需求,通过搭建新型网络宣传平台、创新品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和载体。最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做好服务内容的顶层设计。服务内容要紧贴高校师生员工的需求,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地开展一些华而不实且劳民伤财的活动。服务内容是通过到基层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决定的,这种服务必须是群众真正需求而党员群体又能提供的服务。同时,服务内容的设计还要“谋长远”。从这方面讲,服务内容要有延续性、层次性,且可以考虑将服务活动系列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