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探究

2021-01-03 13:50牛韵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话语红色价值观

牛韵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6)

课程思政是构建“大思政”局面的重要抓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和“因势而新”,是立足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课程观和育人思想。红色文化除了具备一般文化所具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历史继承性,红色文化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内在品质的继承,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和转换应用。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推动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它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自党的十八大以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红色文化”内涵进行了多次阐述,不断强调党和人民要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因而,积极开展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工作研究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 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1.1 丰富课程思政的话语内容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彰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德育人的长效举措,是一种积极探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课程观,旨在深入发掘专业课程内涵的人文价值和德育元素。红色文化是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儿女优秀品格的文明象征,底蕴深厚且表现形式多样,尤其其中包含的丰富人物事迹、文明遗址和精神荟萃,客观上为教师讲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掘专业课程背后潜在的德育元素提供了话语素材,使课程思政的课堂话语兼具专业知识的内化和价值情怀的熏陶双层作用,使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相得益彰,使课程更为生动具体,对学生更具吸引力。

1.2 拓宽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层次发掘以及所拥有的人文素养,以及能恰到好处的使专业知识与道德内化相互衔接。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把握丰富的价值素材以及多样的课程效果实现方略。红色文化体现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信仰,与革命和建设的背景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奋斗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不管何时都体现着中华儿女和中国共产党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与立德树人的应有之意不谋而合,是新时代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强有力支撑和优质教育资源,能筑牢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性,并且彰显课程思政的价值底色。

1.3 凝聚课程思政的价值共识

教育首先基于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这本身就说明了教育背后是一种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的内容,从而引导教育的价值取向。而红色文化所昭示出的历史方向感和时代情怀,以雄辩的历史必然性证明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价值选择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真理。通过唱红歌、读红书、观红色影视等方式,以其特有的红色文化呈现形式,讴歌可歌可泣、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展示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传统、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以及面临民族危难之际的人生抉择,无疑能够使红色文化给人一种强大的价值昭示。红色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灵魂,是特定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的源泉,其中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大学生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同根同宗,具有内在契合性。将红色基因的内在底蕴和价值融入课程思政,以文化育人的视角增强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丰富课程思政的呈现模式,凝聚价值共识。

2 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契合

2.1 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与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在继承和发展中概括出来的,它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现实的指引,像天上的北斗星给予我们精神的导向。革命精神贯穿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它主要包含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和依靠群众的基本内涵。坚定的革命理想是红色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同时体现了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思想道德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团体成员判断自身得失、确定自身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红色资源的重要内涵。”而将革命精神的内涵与专业课程的讲授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透过历史看待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儿女所具有的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道德品质,在当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能更深刻地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文化蕴含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护、对社会主义的推崇、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面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理想空虚、价值观脆弱的现象,通过历史事实体会革命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反思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去,补足精神上的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 红色文化的文化底蕴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

课程思政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方面的深化和外延方面地扩展,因此课程思政的侧重点在于长期的意识形态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核有着特定的形成背景和历史传承,它首先体现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团结一致、不畏艰难、爱党爱国的品质和革命传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依旧要传承革命精神,用奋斗成就出彩人生,以伟大斗争精神引领新时代地长征路。课程思政也要引导学生做新时代革命青年,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将红色精神内化为学生价值观的一部分。其次红色文化的底蕴还在于它蕴含着希望、乐观、坚韧和求实的人生态度。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明确目标,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以正能量影响他人,正确看待顺境和逆境。正确的人生观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条件。红色文化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潜在的教学素材和教育资源,它内在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使得课程思政导向作用更加凸显。

2.3 红色文化的时代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价值观是我们面对问题的一种思维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中华传统美德、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价值观,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着眼于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依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近生活,落到实处,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红色文化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都体现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精神文明的要求。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的感染性强、素材生动等特点,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之源,并积极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行合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然是同历史文化相契合,同特定时期人们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奋斗相促进,同这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和发展目标相联系。从这个角度讲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具有一致性。以红色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更好凝聚学生的价值共识,使课堂主阵地的思政元素永不缺失。

3 红色文化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3.1 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推动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是主导的、显性的思想道德引领的主渠道,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学习,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为什么能够实现历史飞跃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从一脉相承的理论和党的实践中汲取价值养分和知识素养。因此首先要发挥好核心课程的价值。课程思政体现传统课堂育人理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化,自2016年课程思政提出至今,虽然从上海等地区开始试点,但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课程思政面临着新时代转型的内在要求,高校要立足于国情、党情、校情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加快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使之纳入制度化管理。各学院要着眼于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规划,针对专业的特色差异,发掘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深层次价值元素,兼顾课程思政目标的整体性和不同学科德育方式的差异性,有机融入不同维度的主题教育,比如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等。高校应充分利用课程育人的主阵地,根据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和党的教育方针,以价值观教育为根本改革课程体系,增强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育人理念,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始终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方面。

3.2 依托班级党员干部队伍,激发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

课程思政是把狭义概念层面的课程作为了学生精神层面不断升华的重要“场域”来讲的,始终坚持服务于时代发展与人才的需要,尤其培养有情怀有能力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是我们一直要继承和创新的精神养料。红色文化既可以作为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相融合的切入点,也可以作为学理性话语向育人性话语转化的纽带。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积极主动传承红色文化,自觉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尤其要加强自我教育,在面对多元文化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渗透背景,能坚定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阵地,凝聚话语力量,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的契机,从而巩固并始终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不同班级的党员、干部要充分展现党员修养和凝聚力,以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影响周围的群体,并且定期组织班级开展充满正能量的团建活动,例如开展红色故事会、红色周边游等,以那些为国奉献,不惧牺牲的英雄和先锋为榜样。要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使整个班级同学思想觉悟要高,不仅要通过学习提升能力,还要直面时代问题、做有情怀的新青年。以文化陶冶情操,以文化育人,形成整个群体的价值引领。

3.3 推动红色信息化交叉、渗透、融合,优化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教师要用好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空间,引导学生舆论的方向性。红色文化突出的是国家主题,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育人性,要突破传统的传播形式,在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多种呈现形式基础上,把红色文化内在的精神、价值更广泛地传播,更深层次地渗透到学生整个校园生活当中。例如利用易班、学院公众号、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把红色文化与时事新闻相联系,彰显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利用好重大历史事件周年日、历史人物纪念日等特殊时间,做好线上线下红色主题文化宣传,把我们党成立以来的优良作风和实干精神体现出来,对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不忘使命都有引领和激励作用。信息化是时代新人成长的基本环境,时代新人也依托于信息手段,因此把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还要借助信息化的产物大数据。大数据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进行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倾向,精准施教,以学生更加喜欢的教学方式来运用红色文化,把握好课堂的整体效果。

3.4 烘托红色文化氛围,延伸课程思政的实现场域

红色文化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存在于学生其他的校园生活中,从而使课程思政的实现场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主阵地,还要发挥校园生活的作用。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形象和学生风貌,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师生的品德素养。以校党委为首的领导队伍要在学生公寓、餐厅、教室以及操场等场所传播红色文化,优化周边环境。以校团委为主的学生组织也要利用好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开展能体现主旋律,弘扬正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曲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学生自身要积极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当中去,关心时政,以榜样和模范来引领自己,以文化的魅力提升自我的价值选择,培养家国意识和格局,要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不仅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

3.5 内外联动统筹红色资源,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载体

课程思政是知识与德性的渗透转化,红色文化是一种主体建构的体现正向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如何把这种氛围在课堂中营造出来并且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能灵活恰当地将红色文化所传递出的正能量与课程内容衔接,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价值观“在场”而不“出场”。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立学和施教”。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深入发掘和梳理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基础上,做到有机融入,体现课程思政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发掘专业行业内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发掘专业行业历史发展中的思政资源;发掘专业行业内理论发展背后的哲学原理;发掘地区行业改革发展成就。可以通过校史、党史的学习,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要发掘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例如革命旧址,遗址等开展校外实践,在轻松的旅游中,更直接接触到红色文化,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觉向英雄人物学习。

3.6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用好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课程思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全方位贯穿课程主阵地。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西方价值观的不断渗透,习近平强调我们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升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不断提升,作为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在时代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战略性和前瞻性。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为指向,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的客观现实出发,在新的背景和环境下丰富话语体系的内容、扩宽话语表达的路径、引领学生的话语表达行为,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要转换话语语境,把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融入其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也会对课程思政的话语表达产生积极影响,只有高校教师用新的话语表达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才能使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培养出就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总之,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财富。因而,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结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工作,认真研究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途径,探索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从而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进入教材与实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提升。最终可以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猜你喜欢
话语红色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