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燕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524088)
在全球海洋文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视觉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由于不同国家的海洋发展历程不同,从而形成各具独特的语言、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此各具有自身特有的海洋文化设计风格。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看,视觉传达的研究总是在“海洋形式语言的技巧表达”与“传达内容的文化内涵”关系中探讨优劣。在“图像认知”的今天,我们从不缺乏各类新型媒介的传播,缺的是如何以“海洋思维”与“海洋视角”呈现我们自身的文化内核,传递我们的海洋文化,塑造符合海洋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从教育设计理念上看,对海洋文化母体进行研究与创新设计,要以海洋美学为引领,以弘扬海洋文化价值为目标,这也是我们视觉传达专业培养培养具有“海洋设计”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海洋文化内涵的多元化是海洋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教育是塑造设计的基础,在海洋文化背景下高校在设计专业中传承寻求新,与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轨。探索海洋文化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改革特别是课程设计上,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对海洋文化符号的设计应用,应从海洋文化脉络视角出发上整体设计。把设计海洋元素文化思想融入设计中去,从而探讨海洋文化设计的价值。海洋文化设计基于海洋文化与哲学,结合了设计实践与理论相统一,不断汲取当代海洋文化设计的精华,构建具有海洋文化传承厚度和极具当代时尚生命力的设计方法。促使“海洋文化的设计思维”。通过感性的方式体现出海洋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从海洋文化艺术、海洋文化绘画艺术中感知。中国水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海洋文化元素设计也讲究流动感、节奏感,从我们的海洋元素图形可见。因此,海洋文化设计理念超越狭隘的海洋概念,它潜移默化地指引我们以海洋文化思维引领当代设计的表达,使海洋文化在新时代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海洋文化设计理念同时也被世界接纳,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设计观念。那些简单的设计技能化教育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下,将迅速面临着淘汰。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方向,应更关注设计的全过程学习,加强对设计思维、用户分析、设计行为、设计策略与策划、服务及系统设计等新领域的研究。就广东海洋大学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创建“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而言,它去除了传统碎片化的课程模块,开始尝试把技能知识融于项目教学进程中,这种按需摄入的教学方式,就是对海洋文化设计多维观的初探。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涌现出新型的教育模式,如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跨界别设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服务设计”等新型专业方向和创新教育模式,正是对于新时代语境下,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推力汇流的回应。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者都应该从用新颖设计吸引眼球的项目中走出来,主动了解新信息传播技术,面对复杂的系统化生存环境,深入以人为本、以海洋为本的系统观研究。从“人与社会”“人与海洋”“人与自然”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探讨。这些都让我们重新思考设计实践的界限,不再单纯处理形式美感,更要开始关注和锁定海洋问题的设计解决。对单一书籍、海报、字体、标志、品牌形象、网站或是动态图像的设计研究变成多样化,从多海洋文化多语境中激发创新战略性角色。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校数共有569所,各个高校在培养特色和课程设置上有不同侧重,有的侧重于新媒介应用,有的偏向于传统平面课程,有的细分了多个专业方向,但基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向还是趋向雷同。如此庞大的专业开设量,需要我们反思教育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和方向。
“海洋学”是文化研究中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和专业术语。广东海洋大学近年来积极倡导“海洋文化为主,构建有特色的海洋专业”的学术思想,提出开展“海洋学研究”的构想,树立海洋文化设计教育在我国教育界上的影响力。在海洋文化为主的思想背景下,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走在专业教学改革的先锋,要以自身资源为基础,进行大量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我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2003年从中国歌舞团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办学演变发展而来的专业之一,在十多年的教学发展历程中不断求变,成为中歌艺术学院最先完成在“海洋文化设计学”建构下改革试点的专业。自2019年9月起,视觉传达设计系针对教学体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均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初步形成了(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专业工作室实验课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此次改革重点是基于海洋文化视角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针对本科二、三年级的教学分布、课程衔接和项目制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并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进行调整和更新。
创新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化——从注重技能的训练转化为注重设计思维的训练;教学结构的转化——从大而全的视觉语言基础训练、专业设计训练转化为实践项目制课题研究;教学方法的转化——从单纯知识传授型转化为知识分享型及体验型;教学模式的转化——从单纯注重课堂知识学习转化为注重社会问题、注重课外、注重知识实践学习的教育模式。在本科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程上,以凝练专业基础教学,增强核心课程教学示范,以教师为主,以外聘专业教授和行业专家为辅,对核心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授课,注重和增加视觉传播新媒介技术课程为主要内容。
我们从探索“海洋文化图形叙事”“海洋文化字体设计”“海洋文化网格系统与海洋文化版面设计”“海洋文化动态设计”等视觉规律知识点的教学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海洋文化元素观念、海洋文化创意设计思维、海洋文化视觉设计体验等知识。“海洋文化元素图形叙事”课程是对“海洋文化图形语言”课程的改良和升级,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图形表意能力以外,还要求学生运用海洋文化图形语言进行叙事语境的概念传达与交流。叙事是人类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海洋文化图形的叙事必须包括情节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以叙事为中心的设计思维,通过叙事性的视觉意向,进行逻辑组织,产生能够激发丰富的叙事性想象的视觉表达。
“海洋字体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重点课程是所有从事该专业领域教学单位的共识,信息传播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文字界面的视觉传播,汉字与海洋文字系统通常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目前海洋文化汉字设计的文本字体设计与海洋文化设计字体应用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深度不够。首先,汉字作为海洋文化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是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符合当下传播环境、人文感知的海洋文化汉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次,在当下国际融通的传播语境中,汉字与拉丁文字相依共存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海洋文化在文字设计系统的对比梳理研究与教学实践成为课程教学的方法,从时代的角度介绍与海洋字体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海洋字体设计的常识以及随时代发展的风格演变有一个较全面、正确的认识。把“海洋文化字体设计”与“海洋文化编排设计”的课程相结合,深入“海洋网格系统与海洋版式设计”课程的学习,掌握图文视觉信息要素在不同媒介环境的编排规律,夯实视觉传达基础知识。
增设“动态设计”核心课程,加快新媒介对传播方式的转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从单一的纸质媒介转向更为丰富的多媒体态势,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和享受这种交互式的体验感,现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传统的静态图形设计上,发展出动态的、交互的表现形式。除了常设的四大核心基础课程之外,还提出了新的社会实践课程内容,在下乡实践环节,以“研究海洋文化的生活方式”为要求,注重对传统海洋纹样的分析为重点,掌握运用当代视觉语言的速写表达海洋图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运用海洋文化的审美赋予视觉设计的传达打下坚实基础,从海洋文化生活中深入探究设计文化内涵的本源。
在本科二年级基础专业课程完成后,开设“视觉推广”课程,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技能进行自由的综合性应用,不限媒介和手段,鼓励突破传统平面思维走向视觉的空间应用和新媒体的介入。在本科三、四年级的专业工作室单元,以学期项目教学为主导,对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尽量基于海洋元素,也就是在我们所处的海洋文化体系中,以海洋文化问题为方向。海洋文化是海洋的历史积淀,应当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用海洋思维解决海洋问题,才能引出更宏观更深远的设计思考,这是形成国际化设计理念的最初一步。
工作室采用“工作室+导师组”的教学方式,打破分段式教学,以一学期两个项目为内容,实施互动实践性课程教学。由于项目制教学历时长,教师与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海洋文化视角下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尝试如何更好地以设计为切入点去解决我们当下遇到的社会问题,而项目制教学正是教会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这样的研究课题也是对设计师进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工作室理论性课程按实践项目的进度需要,以通识课的教育方式设置。课程教学按项目需要鼓励打破专业界限,由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并自由分工,按照导师组的项目制教学的要求,通过系内教师、外聘行业专家、实验技师协同教学和指导。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特别强调对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及视觉语言表述的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海洋文化发散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室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生对社会话题、新媒体运用的关注。在授课师资配备上,以专业教师为核心,加强与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设计业界精英、艺术设计专业组织重要会员的合作授课。教学项目上勇于挑战前沿领域,鼓励学生尝试不断变化的新传播技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基于国家提出的以主动创新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大国情怀,建立“海洋文化战略”这个目标,必须强调国人对海洋文化的重视和尊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者必须承担起海洋文化传播的重任,设计出符合海洋文化精髓,具有海洋文化内涵的优秀设计作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海洋文化。所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设计人才的培养正是学科未来发展持续保持新鲜活力的关键,而海洋文化视角的内核就在于对海洋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对海洋文化的自觉性意识的培养,积极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善于通过现代视觉设计手段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活化。合理扩充知识体系,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多学科的滋养,丰富和拓展专业的空间,增强创新能力,倡导学生探究海洋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发现、判断、创造和建构符合海洋文化战略的设计标准。同时,给予学生不断拓宽视野的机会,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以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海洋文化设计”思维方式、适合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重点,强调必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必备的海洋性视觉表述及海洋文化活化能力、海洋品牌战略及海洋品牌文化建设能力、海洋思维及多维策略能力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专门人才。
在视觉传达专业的工作室专业方向建设上围绕“海洋文化设计学”的架构,契合国家海洋文化战略与海洋文化自信。该专业成立的“海洋视觉工作室”是多元的,因此更强调海洋文化语言的活化、视觉信息的海洋性和当代性表述。在“海洋文信息设计工作室”新媒介的语境下,强调以信息传播的多样性研究为目标,强调视觉信息的感知化体验,培养学生结合信息产业和社会需求的设计决策能力,强调以海洋文化为元素的品牌设计策略性研究人才培养的综合跨界人才为核心,着重海洋文化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服务设计的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方向各有特色,分别在海洋元素图形创意设计、海产品包装设计、海洋文化品牌设计等知识领域进行教学,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融合,通过学期项目制教学和毕业跨工作室联合创作的形式分享不同工作室的课程知识点,以协作联合的方式完成课题研究与实践,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综上所述,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前行,学校提出的“创意海洋”的理论构建,带给该专业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创意海洋设计”的设计教学,需运用具体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案,不同高校和学院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的尝试。坚持海洋文化传承与现代传播的融合,推动具有海洋文化特点的视觉传播设计教学,是探究未来海洋人的生活方式与海洋文化审美观的价值所在,也正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海洋文化设计学”设计教育理论建构的期望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