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党委党校 王睿琪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干部德才兼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做好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其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坚持从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出发,落实人文关怀要求,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当及时领悟党、国家所提出的方针与政策,并做好全面贯彻与执行工作,主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领导干部所面临的压力在不断增加。
部分领导干部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所使用的方式比较传统,存在一言堂等问题,并未尊重他人人格等,这些必然会对下属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出现消极怠工等问题。或是在干部选拔、任用等环节存在近水楼台问题,部分基层领导干部难以获取晋升机会,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使得心理健康问题不断产生[1]。
由于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加之受到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社会舆论监督开始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如果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发表的言论、行为不准确,很容易受到社会大众的质疑,而这必然会加大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工作比较繁忙,难以及时参与学习,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出现能力不足等问题,对工作开展点认识不准确,从而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冲击,如网络中曝出的雷人语录等。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情社会,领导干部怎样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也是造成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如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严谨,刚正不阿,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但这种工作行为不可避免会得罪家人、同事等,当情况比较严重时还会出现被他人排挤等问题,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官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领导干部开始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开展工作,这必然会减少与家庭成员的接触,难以顾及家庭感情,如夫妻正常交流时间减少、孩子教育时间不足、忽视老人照顾等。随着问题的不断累积,很容易出现家庭不和谐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危机,使得领导干部心理压力不断加剧。
当领导干部自身心理素质不高时,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在面对难以得到提拔、重用等问题时,心理健康程度较好的领导干部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工作变化。而对于心理健康程度不佳的领导干部来讲,却表现出难以接受、自我调节效果不佳等问题,最终造成负面情绪不断堆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2]。
在新时期发展下,心理健康逐渐成为重点,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实现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目标,才能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获取事业方面的成功,提升生活幸福感。因此,在解决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时,需要从帮助领导干部养成健全的人格出发,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进取精神。第一,培养领导干部自我意识,养成乐观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主动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在合理利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主动融合外界环境,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利用成长机会来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开发潜能的目标。第二,提升知识结构的完善度。通过提升领导干部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在及时处理好工作、学习之间矛盾的基础上确保领导干部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第三,帮助领导干部掌握情绪管理方法,确保表达的合理性,调节自我情绪目标,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变化。第四,培养压力观、抗挫折能力。通过帮助领导干部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在主动应对问题的基础上及时舒缓压力,找出潜在的影响因素,运用心理防御措施等,及时解决冲突问题。第五,做好毅力、精神教育。只有帮助领导干部养成坚韧的毅力与精神,才能在工作中积极应对不同的问题,以冷静的态度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营造和谐的工作关系。
对于领导干部自身来讲,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主动维护心理健康。第一,主动释放工作压力,提升情绪控制能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当坚持从科学角度出发,确保压力的完全释放。通过主动承担压力,在积极倾诉中缓解压力。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承担自身工作压力等同于承认自身无能,而向他人倾诉压力也是弱者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压力是人所不能避免的,通过及时向他人倾诉,能够在与外界的良好沟通中及时缓解压力。因此领导干部应当提升对自身的认识,在及时缓解压力的基础上减少问题的发生。通过主动反思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控制。第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避免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
领导干部在提升自我意识时应当从宽容、全面的角度来做好评价工作,避免出现错误的思维定式,通过从生活、工作小环境出发,在摆正自身态度的基础上主动接受批评与教育,延伸知识层次。只有正确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才能在学会容忍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挫折,才能在工作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逐渐提升自身应对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挫折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承认失败的基础上减少问题的出现,以客观的角度分析潜在影响因素。第三,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发挥自我激励作用。只有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才能在自我激励中解决存在的问题,保持工作积极性,消除倦怠等心理问题。通过提升心理素质,能够在自我激励中提升发展能力,解决错误的心理倾向问题,因此就需要提高对学习的重视度,在善于学习的基础上增强自身意志,在陶冶情操中提升精神层次,针对当前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保持工作动力[3]。
在新时期,组织也要提升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帮助领导干部维护心理健康。第一,提升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并落实到具体环节中。领导干部只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主动学习心理保健知识等。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需要从增加心理保健内容出发,邀请专业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帮助领导干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与承受能力。只有打造出完善的心理健康预防、维护机制,才能在工作中提升问题的解决效果,减少矛盾的出现。通过对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坚持对症下药原则的基础上提升问题解决效果。第二,健全管理方法,营造出适宜的政治环境。采取适合的干部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传统工作中的不足,营造出公正、公开与透明的用人环境,在找准在工作岗位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重点内容。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用人不公属于领导干部出现心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干部任用选拔时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化的规章制度与考核机制,全面落实工作原则,设计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领导干部能够保持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让优秀人才有发展机会,才能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三,延伸维护渠道,做好深入研究工作,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中,还要主动完善谈话沟通制度,利用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等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发挥心理预防与干预作用。在提任、选拔、岗位调整等环节中领导干部很容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借助谈话的方式收集领导干部想法与意见,及时帮助领导干部解决问题。如在人事变动期间中,领导干部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失衡等问题,而这时就需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及时与领导干部谈话的基础上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明确工作进展情况,了解领导干部家庭生活中的问题。第四,应当清楚认识到领导干部队伍的工作特殊性,结合其工作特点,关注领导干部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在帮助领导干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还要发挥心理健康保健专业机构的作用,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帮助领导干部缓解心理健康问题,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存在的问题[4]。
当领导干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不仅会对自身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新时期需要及时关注领导干部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领导干部的健康发展。第一,掌握领导干部特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相关部门、培训机构应当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培训计划中,利用问卷、测试等方式掌握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在明确其特点、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的内容,完成教材编写工作。在培训工作中应当坚持长期与短期目标结合,积极开展预防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等,帮助领导干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第二,提升领导干部保健意识与调试能力。心理健康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内容,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养,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与生活。因此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借助心理放松法、心理平衡法、暗示法等方法,做好自我心理维护工作。同时还要掌握宣泄方法,及时发泄不良情绪,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升心理方面的弹性。当面对自身难以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当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或是可以利用心理咨询等来解决问题。第三,不断优化自身的人格与品质,提升生活智慧。通过从工作、实践、生活等方面入手,在做好人格品质优化的基础上提升对外界的抵御能力,树立其自信心,以乐观态度面对工作变化。只有端正自身心态,才能学会感知与体验幸福,才能产生幸福感[5]。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视度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就需要从完善与实施领导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出发,发挥出保障机制的作用,帮助领导干部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办法,学会主动倾诉与发泄负面情绪。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办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变化,承担起岗位职责,提升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