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 黄雅静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逐步推进,传统的企业治理理念被突破,逐渐形成了协调运转、高速发展的全新模式。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公司要深化治理改革的进程,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起全新的观念,推进企业制度的创新和治理理念的创新,从而获取更高的发展效益,在深化公司治理改革中,提高公司的发展水平,强化我国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中国企业改革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收获,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收获就是树立起了顾客是上帝的新理念,并且愈发重视企业的管理,对导入市场经济也加强了关注,使一大批成功企业由此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效益,未来中国企业改革要仍旧向着公司治理、明确利益相关者和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方向展开逐步实践。目前,我国企业改革正处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崭新阶段和时期,深化公司治理改革也就是要推进公司的治理改革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向着合规、创新与发展的公司治理理念进行转型和实践探索。近些年,我国的企业改革将计划经济的束缚突破,加大了的企业的鼓励和引导,企业不再受计划经济约束,创新了企业体制,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一条不合乎“规范”的道路,是中国企业改革独特的、突破规范的发展思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多年的实践总结,我国在基本制度的建设上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制约,形成了独立的制度。中国公司的治理改革要从突破制度到合规转型,实现创新目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积极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是企业创新的必然举措,也是现代化企业在制度建设新阶段时必然的探索方向。只有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中公司治理改革工作落到实际,才能够真正推进现代化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为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发展强化竞争力,使其占据更有利的市场优势,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1]。
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的核心路线,要从意识层面进行转变,更新公司治理的传统观念,推进公司治理的改革进程,积极迎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时代挑战,结合海外公司在治理中的高额学费问题,要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国一些大企业、大银行等,近些年来纷纷赴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经过改制之后,需要在国际化的发展中受到国际公司治理标准的检验,中国企业在赴海外上市的过程中连续的发生了公司治理事件,这说明公司治理国际化对中国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要在公司治理改革中革新传统观念,明确意识到国内公司治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合规发展为主要思路,将传统企业在海外上市中的陈旧观念突破,加强对公司的有效治理,防范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海外上市公司要从公司治理的内部着手,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使其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最大限度将制度落差下引起的公司治理风险得到释放,做到防范风险、消除风险,控制损失。
国企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新时期是深化公司治理改革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企业改革进入公司制度改革新阶段、建设企业制度这一创新时期客观条件下,国有企业治理改革针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的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难度最大的改革阶段,此类央企的存在仍旧是以国有独资的形态为主,在公司的治理改革中导入董事会,大多是外部董事。在我国的一部分试点中,央企在董事会的规范建立方面落实了出资人职责,将出资人的职能真正落实到实际,在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下,积极地实践创新转型,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要加大推行力度,在所有央企和地方所属的国企中重点实施和推开。董事会的建立要强调规范性,建立起规范、合理的董事会,并且在其他与董事会相关的各个环节,要及时地进行优化和探索实践,例如董事会评价、董事会培训、董事会选聘、董事会激励、董事会评价等。此类问题在建立规范董事会之后要逐步落实,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出资人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催生出来,明确这一改革的重点目标,建设央企董事会,打赢国企改革的攻坚战[2]。
在党的领导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需要在公司治理中融入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逐步推进公司的治理改革进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和落实到实际,使党委议事规则和公司的章程之间构建起紧密的衔接,对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要持续展开探索,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强调重大事项党委会的前置性决策,将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出来。对董事会、监事会要加强指导和引导,保证在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党的领导,根据党员情况进行党组织建立,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放大,积极探索有效的党建方式,提高公司治理和党的建设的融合水平,深入推动公司的治理改革进程。
垄断行业的改革深化,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有效治理,积极迎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的挑战,深化公司的治理改革进程,目前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垄断行业的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垄断行业不仅导致企业行为发生扭曲,而且扰乱竞争环境了,对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产生了直接的损害,必须要将此类垄断行业的行政壁垒消除。面对资本市场开放的环境,在短期内培育民族企业,强化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培养出一批具有成熟机制和较强竞争力的民族企业,防止出现跨国公司进入控制、形成行业经济性垄断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曾经多次出现外资并购行业领航企业的相关案例,这对我国来说是历史教训,在垄断行业的改革和治理中,要以此为警钟,加强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探索进程,建立起防御机制,防范新的经济性有关问题形成,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和治理效果,提高公司治理改革的最终成效。
股东股权管理工作的严格规范落实,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应以长期、稳定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股权结构,防范内部人员控制的现象和问题,保证股权总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兼并重组、引入战略性股东等方式,使资本补充渠道逐步拓宽、股权结构不断优化。以透明、诚信为原则,识别出资人主要股东以及关联方、入股资金来源,在股权集中托管和确权契机下,保证以清晰、透明、合法合规的股权和资金管理为目标,防范股东代持的违规现象,杜绝隐形股东。另外,要坚守公平、合理这一底线原则,使股东行为得到更进一步规范,积极地整改股东履约评价问题,对不合规的股东股权要依法、有序的处置,防范股东的不当干预行为,强调股东股权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深化公司的治理改革,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发展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风险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中是必要的举措之一,要将外资并购领航企业的治理风险最大限度地削减和改善,因为中国在进行收购的同时也面临着来势凶猛的“收购中国”形势,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兴趣浓厚,使得我国的行业领航企业曾一度发生并购的浪潮,改变了过去的帮贫状态。外资对我国行业的领航企业曾大举收购,例如南孚企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一过程中,合资本身并不是决定合资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是要以最大限度规避合资过程中出现的公司治理风险为核心,降低公司治理风险,有效防范风险。尤其是在外资并购问题的防范和处理中,要促使企业提高对外资的利用率,更好地运用外资,站在企业层面加强治理和管理,改变重管理、轻治理的错误想法,防范可能存在的治理风险,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站在宏观角度,提高监督效率,使合资中的治理监督得到深化,提高对治理风险的防范水平和防范效率。
企业要在建立防范机制时,立足于实际,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落实,提高防范机制的功能性,建立起公司治理防线,加强对控制权的掌握,实现合资前后的静态到动态优势的转变和过渡,将外资并购领航企业的治理风险最大程度消除,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在外部市场的约束方面,要强化约束力,引进第三方外部审计和媒体、市场、公众的监督,主动地接受多渠道的监督,在信息披露方面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的准确、规范披露,深化公司治理改革[3]。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改革是一个系统、持久的攻坚战,迈向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革新传统的公司治理观念,推进国企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治理垄断行业,强化股东股权管理规范性,加强风险防范,加快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脚步,深化公司的治理改革,用智慧强化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