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娜
作者单位/威海市立医院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革命形势和战争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广大军民,通过建立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红军医院、医务学校等举措,在服务于军民健康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核心特质的红医精神1。
威海市立医院作为一所诞生于英占威海卫时期的百年老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红医精神就被融入到医院文化建设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成为医院宗旨;“精医、厚德、重道、奉民”成为医院核心价值观;“关爱生命、奉献真情、营造温馨”成为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尤其是在近几年“精致医院”建设过程中,红医精神更是无处不在,在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引领下,全院干部职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全力打造“精致管理、精致医疗和精致服务”三位一体的“精致医院”,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健康夯实了一道防护屏障。
威海市立医院前身“大英民医院”是一所英租威海卫时期建造的殖民医院。英殖民当局为加强殖民统治,提高地方卫生条件,于1904年,将商埠区地方临时医院进行了改造,建立了“大英民医院”,时有医师3名,可容纳病人五六十人。这所“大英民医院”成为当时胶东境内医疗设施最为先进的一所西医医院。在负责日常医疗服务的同时,还配合英殖民政府政治需求,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些无偿的公共卫生服务。然而,英殖民当局的卫生投入并非真心为当地百姓服务,“病房有英人和中国人之分;英人病房设备完善,中国人病房只有土炕,被褥和其他用具均需病人自带,室内脏乱不堪。医术由一名英国医生稍理,一名中国助理医生负责内外各科的诊疗,医疗事故经常发生。”2“当局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在西方人聚集的商埠区和刘公岛,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较为薄弱的状况并未有多大改变,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依旧很差,缺医少药的现象仍很严重。伤寒、白喉、猩红热等各种严重的传染病症也时有发生。”3
1930年10月,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后,将“大英民医院”更名为“威海卫公立医院”2。1938年3月,日寇侵占威海卫后,将“威海卫公立医院”更名为“威海卫新民医院”,由日本人经营,主要为侵华日军和西方侨民服务,根本不顾当地中国百姓生死病痛3。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威海卫地方民主政府设置卫生科,成立卫生管理会和抢救传染病会,负责管理、预防、卫生等工作。将“威海卫新民医院”更名为“威海卫市民医院”,并由私营改为公立医院,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1947年12月,医院整体转移到文登乡下,工作人员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军分区第三、四医疗所,参与救护解放军伤病员,并为地方人民群众继续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核心特质的红医精神,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以火种的方式于医务人员中广为传播,并成为很多人终身奋斗的革命信念。
1948年春,威海境内完全解放,医院由军转民,原建制迁回到威海卫。此后医院建设工作始终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医院发展每一个过程,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在医院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全院职工拧成一股绳,以“红医精神”攻坚克难,积极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健康做出贡献。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做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成为威海建设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4,全市上下立时掀起“精致城市·幸福威海”4建设的浪潮。医疗卫生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领域,更是精致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作为全市卫生系统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威海市立医院扛起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大旗,开始了一场加速“跑”,以打造“精致管理、精致医疗和精致服务”三位一体的“精致医院”为着力点,奋力冲击新目标,实现新高度,努力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新局面作出贡献。
精致,精巧而细致。对于医院,“精”便是要在管理上精细、医疗上精准、服务上精品;“致”便是要在思想上智致、细节上极致、效果上致远。建设精致医院,就是要转变医院规模盲目扩张和粗放发展而带来的发展定位不高、服务链条不全、发展质量不优、运营模式不新等问题,以“精致管理、精致医疗和精致服务”为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逐渐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动前移疾病防控关口,变“坐等收治”为“靠前预防”,努力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不得重病大病,全面打造三位一体、多维度发展的精致医院。
红医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红色医务人员践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落实党“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指战员健康”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中形成的5。医院品牌是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色、专科及人才优势,以及在社会群众中留下的口碑、形象,是医院及其医疗服务在与其他医院的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势地位,代表着医院特定的形象特征6。
近年来,威海市立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传承与发扬“红医精神”,突出抓好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院规划布局、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运营效能、改善医疗服务等50项重点工作任务,精致医院建设有效加强,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做好威海市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作为全市龙头医院,市立医院党委以大局为重,在医院防控压力较大、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果断派出医护专家先后奔赴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援助医疗救治,与威海市胸科医院组成派驻专家组,全面接管负责当地相关病患医疗救治工作。后又组建威海医疗团队奔赴烟台奇山医院支援,共同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最终胜利完成使命。期间,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张静,全国先进工作者郑艳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滕海风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大大提高了医院干群凝聚力,及“精致医院”品牌社会影响力。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支撑。多年来,威海市立医院秉承理念创新智力引进,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聘请了上海肺科医院学科带头人姜格宁、泰山学者霍然等人为客座教授,引进多名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攀升。但引得进人才也要留得住人才。为“稳定”医院人才队伍,医院党委通过宣传科在医院内外网、微信公众号、内刊及相关媒体分别开设医者故事等宣传专栏,通过各种方式向老一辈红色医务人员学习,传承与弘扬新时代“红医精神”,让青年骨干人才在感悟、学习和践行红医精神中,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白衣战士”,敬岗爱业,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和广大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
心外科学科带头人景昊,来到威海市立医院后,得益于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红医精神”熏陶下的医护团队默契配合,迅速开展了大量冠状动脉搭桥术、换瓣加搭桥术、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等四级高难度手术。2020年末,在医院年度87项新技术新项目转归评估中,景昊主导的“主动脉A型夹层的分型与治疗”被评为特等奖。像景昊一样,“红医精神”打造的优质人才环境和创业氛围,让近年来市立医院引进的高端人才张立成、牟洪超、苗千里等知名专家如鱼得水,纷纷在各自专业领域加油奋进,不断创新。体现行业尖端水平的肿瘤微创治疗、疑难重症救治等新技术新项目在市立医院广泛开展,填补多项区域内空白。在山东省卫健委公布的2020年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中,市立医院急诊科、普外科、烧伤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检验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首次实现医疗、医技和护理各专业的重点专科建设全面突破。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国内不少医疗机构扩张规模。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市立医院人依然矢志不渝,传承和发扬红医精神,向质量效益内涵提升型发展转变,以创新思维,向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整合集成、开放共享等轻资产新业态新模式进军。2018年以来,市立医院紧盯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一次办好”原则,门诊设立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提供了导医导诊、预约分诊、多学科门诊咨询、医学证明等20余项便民利民服务。全面启动云胶片系统,就医群众在移动终端上可快速看到医学影像图片和诊断报告,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医院主导设计的“威海市立医院网络医院”是经山东省卫健委授权正式挂牌的山东省第四家、威海市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于2019年3月21日全面正式运行。主要开通了在线看病、在线咨询、在线回诊、方便开药、智能自诊、智能导诊等功能,实现在任何环节即时进行线上、线下医疗模式转换,以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打通了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借助网络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截止到2020年底,互联网医院注册用户已达20余万人次,完成发热咨询、心理咨询、在线问诊等服务数万人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健康重要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达到新高度7。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内涵的红医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作为优质精神资源可以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8。多年来,威海市立医院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红医精神,从思想上解决了医护人员的顾虑,调动了他们从事卫生健康工作的热情,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精准的看病就医体验作为价值所在,立身之本,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得到不断提升。
时至今日,威海市立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整装再出发的威海市立医院,将继续继承和弘扬红医精神,坚定信念步伐,以独有的开放视野和宽阔胸襟,描绘出更加恢宏的发展蓝图:继续以精干的队伍,精湛的技术,精心的服务,精细的管理,在精致医院的道路上奋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