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文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提高城市景观绿化建设水平需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城市健康发展添砖加瓦。在建设的过程中,想要真正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需要不断提高景观园林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景观设计与工程建设包括绿化、园建等多方面的内容,提高各个环节注重细节的处理能力,将有效提升景观绿化建设水平。
合理科学的景观设计与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对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率。城市景观绿化不仅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防治污染和城市排涝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城市景观绿化是每一个城市建立绿色生态、整合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并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形成大量不易建设利用的场地,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这些场地可以成为城市居民健身、休憩、社交的小型游园或绿地。有效整合城市土地资源,提升城市绿化率。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对基础建设投入的逐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面积也随之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也逐步得到改善,人们在充满绿色的环境中,身心感到愉悦,幸福指数显著提高[1]。
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及施工中,不少城市引进了海绵城市理论。使得城市绿地具备渗透、蓄积、净化、滞留、外排与循环利用功能,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排水系统。在园林景观建立之前,自然的大规模降水从来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大规模降水也逐渐成为无比珍贵的大自然的礼物。在保护人民财产权益的同时又可以搜集降水,使之进入到自然园林建设中,保证城市的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调节生态活动。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加重,雾霾、道路扬尘、噪音污染、水污染等给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而城市绿化建设能够有效抑尘降噪、减少风沙、保持水土、截污自净,并在调节局域小气候,增加空气含氧量方面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在进行园林设计施工时妥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加强施工管理,完善各个施工机制,政府应积极配合,加强生态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对城市的作用[2]。
景观绿化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要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进行。在设计施工前充分了解场地区位、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地质情况、交通网络、历史文化、水文气候、建设背景等各类影响因子。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解决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针对范围内的具体环境问题做出合理的建设,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并减少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做出的成果需要与场地深度融合,避免与城市个性脱节,缺乏地方特色。
景观设计与施工需要做到自然优先,不搞大拆大建,尽量利用原始场地上的植被。充分调查场地及周围环境植被状况和历史植被分布,种植切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苗木,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实现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的持续性[3]。
在进行景观园林的统筹规划时,要针对城市的各个布局进行设计区域划分,将不同部门进行责任的明确划分,避免在进行景观园林施工时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同时还要具备低开发、低投入的前瞻性原则,避免在工程建设中造成资源的浪费。[4]
在风景园林的建造过程中,园林的质量与美观度多半是由施工单位的水平决定的。要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才能确保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在传统的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的建设理念较为落后,在建设园林施工过程中没有提前的规划设计,往往施工的最终效果欠佳,建设施工匆忙,不能体现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好效果,对其他园林建设的施工也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促进作用。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做好充分的衔接,建设施工带有间断性,从而影响整体风景园林的美观[5]。
在园林景观的施工中,由于园林环境的复杂程度较高,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风景园林的种类繁多,施工人员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知识。目前,在园林建设的大环境中,缺乏技术型的专业人员。许多园林建筑人员对专业知识储备匮乏,又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使得最终呈现的艺术园林景观缺乏整体性与艺术感。园林的建筑方式与环境不相符,对于融入环境中表现得相对突兀,又缺乏大气感,大大降低了欣赏风景园林的体验感,不符合现代社会设计的要求[6]。
在园林景观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是常有发生的事。尤其是对于园林图纸的变化,更是为园林施工增添了许多不利因素。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施工的设计部门对现场的地形地貌勘察不彻底,导致设计方案变更、材料短缺或材料变更,使植被的选取不适合现场的土壤,从而导致成本的浪费,也造成了不能如约完成工期。
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人们对于景观园林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国家大力推崇可持续发展,使园林设计与之完美结合。得到的效益非常可观,使人们的生活舒适化便捷化,增加人民的高度幸福感。为了更高效地建立城市体系,应有规划的做出具体的实行方案,针对范围内的不同环境问题选取不同的植被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建设材料与人力物力,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的选取不同的植被,提高植被的有效利用率。
植物品种的选择是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之一。各种植被的特点应一一掌握,还要在此基础上选取带有适合景观特点的植被。除了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外,还需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保证其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植被的选取要多种多样,使之能够表达园林景观的精致感。同时,还可以对植被搭配进行创新,从而凸显园林景观的特色。注重植物搭配的生物合理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为对园林艺术的破坏。在空间的规划中也要充分满足其合理性,保证美观的同时保证其空间层次感[7]。
园林的绿化不仅仅依靠客观材料的完美,还在于设计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设计施工人员要具有创新性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避免走进思想盲区,产生不必要的误区和浪费。其次,设计人员要增强其自身的专业性,进行有规划的正规培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再次,设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进入现场检测勘验,使园林的施工管理数据更加准确,提高其工作质量[8]。
在长久发展的园林建设中,园林的施工与设计被分开成两种不同形式的施工工程,在这样的制度在园林的工程建设缺少主体性,最终形成的方案与设计的方案存在天壤之别。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采取设计施工一体的模式,增强内部的协调性,使承包商对设计方案进行主动的优化负责,保证园林施工的质量,使园林绿化更加生动形象,建造出美轮美奂的园林作品。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健全人员分配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建设风景园林需要不断优化创新,使园林的施工建设效果达到优秀。要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园林的设计概念、设计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优化创新,并进行分组的讨论,商议出最优结果。保证园林施工理念的合理性可行性,使设计思想对于园林施工具有针对性[9]。
在园林的施工中,应把安全监控作为施工的首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安全施工是产生经济效益的保障。因此,在园林建设中,领导要督促员工加强安全意识,不得忽视任何危害生命的现象。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安全保障组织,做到专管成线。建立安全保障规范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等。
景观设计与施工中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以及统筹规划的原则,并在设计与施工中充分考虑细节的处理,针对遇到的问题,实施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