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华传统美德“双创”原则

2021-01-02 12:29丁丽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双创原则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道德精神支柱,需要代代相传,也需要推陈出新。当今要激活中华传统美德的强大的生命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双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以时代问题为导向,贴近人民生活,坚持文化兼容并蓄原则。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双创;原则

前言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中华传统美德“双创”是对传统道德的价值进行辨别并赋予新生命力,同时挖掘和拓展新时代美德精神,中华传统美德“双创”要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提。

一、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必要性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发展

从时间跨度看,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其中许多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时代发展,沦为消极文化,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与发扬的障碍。例如古代孝道,“卖身葬父”“为母埋儿”等,这一美德过度发展则走向对立面形成毫无原则的“愚孝”,有悖人性、有违法律,就应该摒弃。这些传统道德与新时代社会发展实践脱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背道而驰,甚至会削弱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双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发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动作用。

2.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

继承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传统道德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传统美德精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积累起来的,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文化根基。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就固步自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和阐述中华传统美德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善、求大同的当代价值,促进道德认同感,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理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对其超越时代发展的内容仔细剖析和阐发,以充实和丰富当代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精神堡垒。

3.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如今面对全球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对于中国而言,全球化已成为内化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全球化不仅是资源的流动趋向,也是一种强大的解构重建力量。中华文化要顺应时代潮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符合中国实践要求,同时要面向世界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稳步实施,并取得扎实进展。如海外交流学院的创建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既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再新时代的转化与发展。

二、中华传统美德“双创”原则

1.坚持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双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思想,中华传统美德“双创”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习近平讲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这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传统美德是在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诞生,推进了当时的发展,自身也不断与时俱进。新时代,中華传统美德不能抛弃,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继承和弘扬。从传统向现代转化和发展,要有批判性思维,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复古主义的错误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辩证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从新时代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引领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使传统向现代转化并为现代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坚持问题导向-以回应时代问题为主

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看,传统美德是对时代问题思考的产物。传统道德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和落后的经济时代产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束缚人们的思想,统制人们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顺从,以达到巩固统治者政权的作用。近代中华民族由被挨打的局面翻身到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时代问题相融合,有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衔接,共同铸造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站在时代发展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分别阐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要求准则。中华传统美德“双创”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合时代发展且具有生命力的传统美德要加以弘扬和创新。如伟大的抗疫精神,是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在新时代的发展。

3.坚持贴近人们生活-人民是文化的主体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的成就者,是文化的主体。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要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3]。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华传统美德“双创”坚持以人民为导向,贴近人民生活,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人民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认知,提升人民对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的自觉性。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构建良好的道德氛围。

4.坚持包容性-文化兼容并蓄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重要一点在于其具有包容性。从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进程看,各种道德思想相互碰撞,战国时期,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百家争鸣”现象,虽然主张各有不同,但都为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贡献,各种传统道德共生。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人心和善”的道德理念,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坚定理念。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华文化走上世界,向世人展示中国历史底蕴的深厚,展现中国文明大国的形象。同时,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对外交流,实现“引进来”,在求同存异中兼容并蓄,广泛引进、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丰富精神内涵,促进中华传统美德造福各国人民。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2019.

[2]学者解读:如何理解中华文明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325/c40531-32060860.html.

[3]《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02.17.

作者简介:丁丽娟,1991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日照市,学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双创原则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