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青年正当时

2021-01-02 10:08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楷模一代人青春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宣告成立,百年来栉风沐雨。以李大钊、方志敏、焦裕禄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终使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到今日的百业兴旺。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热烈召唤更多有为、敢为的新青年发愤图强。(描画百年征程,亮出中心论点。)

青年发愤图强要以认清现实为前提,要辨别可为与不可为。“挟泰山以超北海”,显然属人之不可为。何为人之可为?国难当头、生灵涂炭,“我以我血薦轩辕”,敢于牺牲是可为;政权腐朽、民不聊生,高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以笔为枪是可为;科技落后、国力薄弱,坚信“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以所学报效祖国是可为;疫情肆虐,人心惶惶,“疫”往无前递交请战书,用无畏的精神与疫情斗争是可为……(该段提出,应以认清现实为前提,划清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并用先贤言论和志士仁人、时代楷模的事迹加以佐证。)

可为而不为,“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若视挑战而不见,埋首故纸堆,躲一方清净,可为而不为,空负一身才华,于人于己岂不皆有遗憾?若如袁世凯、汪精卫之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倒行逆施、助纣为虐,更是遗臭万年。新青年当响应时代之召唤:面对不可为之事,坚持洁身自好;知己可为、明己当为,然后敢为、有为。这才称得上真猛士、真英雄。(该段指出,应区别对待可为与不可为:知其不可为,应不为,洁身自好;知其可为,应有为,一往无前。因时、事、势而变化,在情在理。)

顺应时势,敢为有为,能使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永恒的价值。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秉持“国有召,召必回”的信念,将青春热血洒在荒无人烟之地,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大有可为的领域敢作敢为,成为一代代青年景仰的楷模。(回望来时路,前辈筚路蓝缕,树立丰碑,让人高山仰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踏着先辈们呕心沥血开辟的道路,我辈更应披荆斩棘、继往开来。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从古至今都不缺埋头苦干、无悔付出的人。在广阔的农村,时时处处都有张小娟、黄文秀等青年的身影,他们脚踏泥泞、俯身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挥洒青春的汗水,把理想深埋进他们热爱的土地;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你会看见朱海秀、石琳凤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他们扛起了如山的重任。身为扶贫干部、医护人员,他们具备可为的能力,怀着“可为必当有为”的斗志,明知前方危险重重,却仍逆流而上,只为让他人享受岁月静好。(走实脚下路,吾辈薪火相承,“强国有我”,让人热血沸腾。)

生活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辈青年更应摒弃私欲、胸怀家国、劈波斩浪、乘风而行,在各个领域争当有为青年,挥洒青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出号召,呼吁青年扛起责任。)

教师点评

本文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够运用“两点论”展开辩证分析。首先澄清对“可”与“不可”、“为”与“不为”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认识,将事理讲清说透,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展开对“顺应时势,敢为有为”的论述,侧重于对“敢”与“不敢”的考量,顺理成章,气势充沛。(姜有荣)

猜你喜欢
楷模一代人青春
一代人
心有榜样
时代楷模
我们见证了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完美楷模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重要言论
我们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