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倩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028)
伴随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写作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更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但是从日常作文训练的结果和中考作文成绩来看,现如今小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面对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交际语境写作”给语文的写作理论和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荣维东先生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明确地提出,写作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情境环境下,以明确或者是潜在的读者为基本对象,开展的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活动。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对语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读者的知识和需求,结合写作目标确定具体的分析话题,然后合理地对文章的结构和各项细节进行全面安排。
结合我国当前小学语文写作现状来看,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更多的是延续传统表达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新课程标准下,则更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创意的表达,即便二者表述有所差异,但本质上仍然是强调表达,即写作教学归结为技巧运用方面。即便新课程改革要求写作教学目标发生转变,倾向于通过文章去交流,但此种目标也仅仅是在目标指向基础上实现,具体操作流程并未细化,致使实际教学活动流于表面,深度和广度不足。写作教学中,教师对于文字表达、材料选择、主题选择等内容关注度较高,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教学技巧。
关于交际语境写作内涵界定,可以大致概括为交际语境写作下,以交际目的为目标,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面向特定、潜在读者,为了实现特定言语目的,满足生活、学习和工作等需要。由此看来,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强调个体个性展现,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交际语境写作,需要贴近实际生活,写作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应该结合实际生活真实需要进行创作。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挖掘生活元素来创设教学情境,适当联想和想象,确保场景内容贴近主题,形成更加细致、具体的言语环境。
交际语境写作认为,离开了读者,作者就无法写作,也无心写作。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在交际语境写作中,读者包括四种类型:一种是作者读者,即读者是作者本身,这类文章或者语篇都是作者写给自己看的;二是他人读者,这类读者占主要部分;三是文化读者,这些读者属于某个时代或者语言社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时代的倾向、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或者大多数的价值需求;四是理想读者,即作者在写作时所拟想的具有相应的语境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识别作者意图的那些阅读对象,也就是所谓的知音。而这些读者既是写作内容的主要需求者,也是消费者。因此在写作中,作者无论是提出一定的想法,还是内容的呈现,或者行文的思路和顺序,都必须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以及其已有的知识水平。
在给定的交际语境写作下,作者不仅仅是进行文章写作的人员,而且是一位有着独特身份的人,并在特定情况下与自己头脑中的假想读者进行着交谈。他回应着读者的需求、知识背景和交际语境的情形,安排一场需要多种语境要素参与的对话。作者呼唤读者,甚至是审阅写作内容,揣摩读者的感受或者阅读的障碍。这种对读者的体谅、思考以及相应的探索会及时化作写作内容或者写作技巧。从这个角度说,作者其实扮演着读者、谈话主持人等双重或多重角色。
交际语境写作认为交际是写作的最终目的,写文章是为了能够与人传递信息,分享交流经验,议论某事或者劝说某人,审美娱乐等。不同的写作目的,会从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作品。首先,写作目的决定语篇的话题内容,也就是写作内容、主题和材料的选择。其次,写作目的决定语篇文体的选择。例如,如果是传递人生经验,可以选择记叙文、散文等文体;如果是抒发情感或者感受,可以选择诗歌。最后,写作目的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可能以叙述、描写为主,而议论文就要用概念、推理、分析等诉诸理论性的方式。
话题是交际语境中最显而易见的要素。话题就是写作内容的大致范围或谈话内容。交际语境写作认为,理想的写作应是具体情境下作者针对读者发起一场双方都感兴趣的会话,而这种会话的冲动和会话的过程就是话题产生的过程。至于话题,它可以是一个引子,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对象,还可以是一个范围和结果。
交际语境写作认为文体是言语社团通过长期的社会认知建构与协商形成的交际语境图式认同与意图传达的活动类型。它总是和一定的交际环境联系在一起,是社会成员协商建构的产物,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文体就是一种篇章语境。在作文教学中,文体教学其实就是语境教学。文本学习是写作提升的基础,对于许多人而言,交际语境关键在于书面表达的提升,对于文本类别进行区分,帮助提高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在提高了相应的表达能力后,强化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交际语境理论指出表达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要素,小学生学会言语上的正常表达,能形成较好的语境,在这类语境设定下,小学生能掌握更好的标准语言风格,帮助其形成较好的语言写作能力。写作下的言语观认为,表达能强化语境中的交际能力,帮助写作的进行。因而文章语言的简明、平实或者生动、华丽,都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功能以及文章的目的、对象或者社会应用价值来衡量。
福克兰·奥哈勒等学者在《作者的选择》中提出“写作是一种选择行为”。正是交际语境要素的选择和互动,有效地推动了交流,使得作者头脑中涌现了大量的素材,继而在笔下生成了有意义的语篇。因此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明白这每次写作行为的交际性。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变换写作的视角,从以自我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保证心中有读者的基本理念,呼应着读者的需求和知识进行表达。例如在洪宗礼老师的写作教学课《你看他(她)像谁》中,面对“‘人物速写’你看他(她)像谁?——为本班一位同学画像”这一命题,洪老师步步引导,带领学生明确了写作的对象——本班的一位同学,读者——班级同学,写作的目的——在不写出姓名的情况下,其他同学读了作文后,立马就知道写的是谁。接着通过对“画像”这一词义的提问,让学生明白了文章所应该包含的信息——所写同学的外貌、性格特点等等。
制造冲突有利于写作情节化的进展,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写作制造冲突,能强化文章写出来的生动性。恰巧的话,能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写作能力,在相应的冲突过程里,角色之间的替换使文章赋予了灵动性。事实上,我们发现国际上的一些大型、正规的考试大多数都采用了这样的命题方式,如2010年美国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题:“仔细分析下面的题目和文字:伴随科技的进步,人们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的速度也在飞速发展。”
创设语境是通过写作过程中的语言特色,形成对应的语境。在正常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模拟语境,通过角色的语境替换,深入写作场景,通过情境创设,发现文章的语境,并结合语境找到人物的立意及文章写作的中心思想,进而突出文章特色。通过《与人交流用语文明得体》,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洪宗礼学者在《读写结合,相辅相成》中明确提出“阅读与写作相关,而且是难以进行分割的”。具体的,从心理来看,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从内容上分析,大量的高质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写作技能而言,它能够精练语言和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评价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梳理,通过写作评价模式的构建,对应的要素会变成特征上的引导,包括思想和内容、结构、口吻、措辞、流畅、惯例和呈现等。小学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评价需要依托相应的情景开展,在该有的情景模块下落实评价的客观性,帮助小学生纠正自己的写作技巧。如,小学三年级写作评改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如何将其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更加有趣?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来提问:小动物在干什么?怎么做的?在交际语境下督促小学生自我评改、同学互评,在反馈和评价过程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