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是地球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其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机制,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对全球气候系统影响巨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取得革命性突破,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继续威胁着海洋及其资源福祉,传统的非清洁生产方式导致海洋承载了大量污染物,毫无节制的攫取海洋资源危及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人与海洋的对立日益尖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及其17个目标之一,也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促进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完善全球海洋治理,共谋全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共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健康地球和社会福祉的基石。既有发展模式导致海洋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生态系统失衡,这一系列生态危机对地球健康运转和人类生存发展也构成重大风险。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依循自然规律安排生产生活,推动形成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新格局。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海陆污染同防同治。海洋污染来源于陆地、地表径流和大气沉降等,主要污染物来源于人类活动,包括生活垃圾、工业污水、空气污染物等。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主要以陆地为依托,从根源上看绝大部分的海洋污染其实来源于陆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必须深刻认识到海陆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和不可分割性,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推进海陆污染综合治理。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一致同意促进海洋陆源污染物的防治,我国则提出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均反映出污染治理的系统观念。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全球约有61%的GDP来自海洋和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对于消除贫困、保证粮食安全及实现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珍惜宝贵、有限的海洋资源,走积极保护、永续利用的新路,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海洋蓝色经济绿色化发展。
四是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类似,具有典型的“公地悲剧”特征,一些国家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擅自决定向海洋排放大量污染物,逃避自身责任。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海洋治理,极力避免形成“公地悲剧”,反对各国为自身利益而危害他国和全球海洋的负外部性行为。
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压力,陆源排污量大、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生物资源枯竭等问题较为严重,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势在必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中国应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并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