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则恒强,弱则恒弱?强弱之间真的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吗?其实,毛泽东主席在百年之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的确,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生为强者,自然拥有更多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但若“滥用其强”,骄傲自满自我懈怠,由强到弱的负态转化将是必然。本杰明·卡斯坦特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小小年纪就震惊人才济济的法国文坛,凭借着天才般的头脑受尽了赞美,但是成名之后的他恃才而骄,整日闲游浪荡,最后声名狼藉,穷困潦倒而死。一个人如果光靠天赋而不靠后天努力是难以持久保持其先天优势的。人如此,国亦然。昔日的满清政府滥用其强,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最终沦为饱受西方列强凌辱的弱国。当强者被一时的优势冲昏头脑,沉醉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自我满足中不思进取时,必然会把先天的优势变成后天的悲哀,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沉痛。
生而弱者,或许会因天然的劣势而陷入暂时的低迷,但“人生如棋局,变化不容覆”,如若奋发努力,也可如利刃之发于硎,实现由弱到强的正态转化。身患小儿麻痹、猩红热、双侧肺炎的黑人女孩威尔玛.鲁道夫,连医生都断言其人生无望,但是她不愿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锻炼,最终使她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赢得“黑羚羊”的美誉。这是弱而不馁亦可变强的最佳注脚。回首百年前的中国,于外,虎视鹰瞵;于内,积贫积弱。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经过百年努力,终于实现逆转。如今的中国,“悟空”翱翔,“北斗”指路,以泱泱大国之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弱者不再自怨自艾,自我沉沦,而是破除艰难勇往直前,自会在某一时刻逆风飞扬,实现由弱至强的转变。
生而强如不能善用其强,则可能沦为至弱;生而弱如能够勤勉奋进,亦可能变为至强。一时的强弱之分在于天赐,恒久的强弱之别则在乎自身。让我们时刻秉持着“纵然天赐我无物,我亦自立攀青云”的人生准则,不让命中注定约束前行的脚步,逐步推进由弱至强的转变,拓宽“朽木细琢亦成材”的漫漫人生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强弱变化之理,你我当谨记,更当力行。
(文:肖陟 李凌起)
升格心得:
在立意上,紧扣材料关键句“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既关注强弱转化,更重视转化原因,使立意深刻。
在论证思路上,开头设问,引发对强弱关系的思考,再引用材料中毛主席的话引出中心观点,精炼而又有设计感。主体部分分别从“滥用其强,终将转弱”“勤自锻炼,也可转强”两个角度展开。
在论据选择上,论证“强转弱”时,舍弃了袁隆平和居里夫人的事例,而代之以清政府的例子;论证“弱转强”时,舍弃了女排姑娘的例子,而代之以中华民族崛起的事例,使论点和论据高度契合,更具说服力。除此之外,还增加了本杰明·卡斯坦特和威尔玛·鲁道夫两个较为新颖的事例,使原作中例子陈旧的问题得以改观。并且论据的选择,兼顾了个人、国家、民族,使文章更具广度,也更有高度。
在语言上,注意了语言的流畅自然,同时也增加了文采,如整句的使用以及恰当的引用等。
(文:肖陟 李凌起)
(本文责编:赵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