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紫英
(福州住房公积金中心福建省能源集团分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0)
经济管理模式具体是指企业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以及自身发展情况来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其具有协调性和控制性等特征,是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且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断加剧,国有企业必须要做好自身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来实现企业价值以及效益的提升。
当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自由性与开放性更强,所以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能够对市场经济情况以及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此方可确保实际制定方案的合理与科学,进而实现国有企业价值的最大化[1]。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国家倡导利用市场来对经济发展进行调节,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充分结合自己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条件来科学制定并及时调整相关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
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有利于国有企业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来对自身经营管理措施以及融资方式进行调整与革新。就国有企业发展情况,要想实现其综合效益以及长期投资收益的提升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具有科学、可行的经济管理模式。做好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不但能够让国有企业更为敏锐地掌握市场需求,提高自身风险防御能力,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益。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增加效益并不是其主要经营目的,而是在于为国家产业升级、技术优化还有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有力支撑,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做好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构建起多元化的资产补充渠道与机制,建设起有效的资产负债风险防范制度,维持国有企业负债率处于正常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管理工作,并且开展寻找优化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不过在具体实践时,仍有一些国有企业并未能够全面认识到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导致其没有做好其优化工作,从而制约到经济管理模式效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部分国有企业在已有经济管理理念影响下,并未切实联系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针对性优化经济管理模式。此外,在具体运营环节国有企业往往过于侧重于生产管理工作,而没能重视做好经济管理模式的改进工作,从而降低了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质量[2]。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以及各种经营风险,因此必须要做好其内部组织机构的优化工作,将内部资源充分整合并利用起来,以实现国有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以及风险抵御能力的提高。不过因为在各类因素干扰下仍有不少国有企业并没有科学设置好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打造优良的工作氛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如,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内发展时间尚短,同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领导人员较易被传统的管理观念以及模式的影响,而导致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太过古板,缺乏创新,难以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符。此外,部分国有企业没能灵活设置其组织机构,使得相应管理活动没能得到高效途径,尤其是在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确定时,会使得其管理效率有所下降,这样不但制约其综合效益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当前不少国有企业存在发展运营环境难以满足其经济管理体制发展需求的情况,使得其经济资源出现了不必要的浪费。并且部分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太过侧重于有形资产的管控,而没有关注企业的投资以及风险防控等内容,从而导致了在投资和利用上产生了较大偏差。加上企业资产流动性不足以及管理人员职能不完善等情况使得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受到了制约。而且还有不少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治理架构,没能做到合理放权,管理模式陈旧,从而导致其运营效果差强人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技术被运用到了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其工作范围也逐步扩增,但是部分国有企业依旧沿用粗放的经济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上的不足也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其与市场发展相脱离。
当前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变革,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运营环境以及经济管理基础条件均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仍有不少国有企业并未及时革新其经营理念以及管理制度,也正是因为其思维受限所以没能把额外资金用来进行自由投资,导致自身没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同步。而且因为意识上的偏差使得国有企业没能有效开展经济管理监管工作,已有的监管体制不够完善与全面,单纯停留于表面的财务监管,而没能系统、合理的监督和评估国有企业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3]。而且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较好的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导致其经济管理模式的监管方式没能及时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监管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负债情况不单单包括了债务违约的风险,并且还会制约到了资金利用率的提高,使得其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同时也降低运营效率,难以实现国有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通常来说国有企业出现资产负债的原因之一在于政府过度干涉国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政策性以及战略性负担,如若发生亏损,政府会通过发放贷款或是加大财政拨款等方法来提供帮助,也正因如此导致部分国有企业过度依赖政府,使得其财务风险抵抗意识以及能力下降。不仅如此,一些国有企业并未构建起系统的经济风险控制以及治理体系,不少国有企业会通过举债的形式来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增,使得其在债务压力不断增加,资本结构逐步出现偏离。加上国有企业融资结构过于古板,缺乏灵活的融资模式,如果一味的采取融资的形式来实现资本的扩增必定会大大增加国有企业的债务压力,久而久之,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国有企业无法及时有效的应对,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
要想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对经济管理模式有一个正确、系统的认识,深刻意识到其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其管理观念的转变,并对管理规划、组织、协调以及革新等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进而联系企业具体状况来对其经济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完善与优化。第一,国有企业需要基于自身情况,联系具体业务类型以及推进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来建设与完善其经济管理模式。第二,需要深入解读国家以及行业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市场经济的特征来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改进。第三,在具体实践时,要注重及时总结、归纳和反思,能够及时发现经济管理模式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并进行相应调整,提高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做好其评估工作,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处理[4]。
良好的内部组织机构是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得以有效推进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要注重其组织结构的建设与完善,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经营管理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国有企业组织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所以必须要确保其组织机构具有合理性、有效性与灵活性才能与市场发展相同步。因此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能联系自己的发展要求来做好其组织架构的优化工作,确保其具有灵活性,根据相应的情况来运用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应对市场的变动。例如,可以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来做好相关部门员工的配置工作,防止组织机构出现冗余、臃肿的情况。又如可以应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来增进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鼓励内部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当中,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当前按照有关规定,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营决策,包括了重大决策制定、组织并召开股东大会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均由董事会负责,并且在现行的《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融合与统一党的领导以及公司治理工作,国有企业加大对党领导的支持将能够有效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而这也将现代化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有效体现出来。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做好自身治理结构以及体制的优化工作,科学明确出资人的具体职责,提高独立法人的地位,做好内部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提高其落实程度。同时需要注重做好董事会建设工作,改善成员结构,优化外部董事聘用与管理体制,让外部董事来源得到有效扩增,确保其职权得以有效履行,将其战略决策的制定以及风险防控等作用有效发挥出来[5]。
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的工作核心在于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实现资本运行效率的提升,所以可以由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合理构建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体制以及运行追责制度,因为在国内预算改革工作中资本经营预算革新进程较慢,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注重建设起完善的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现内部结构的革新,优化保值增值与追踪问效制度,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革新。其次,做好资本结构的完善工作,以有效减少企业资金运行的成本。长此以往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常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本结构不够健全与合理,所以要想有效解决则可以由合理选择负债结构着手,科学确定贷款项目以及期限,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应用利率杠杆以及套期保值等方式来最大限度降低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逐步提升其市场经济价值。再者,应当要构建起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风险管控体制,以便于能够及时、准确的预测并判断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并事先制定应对方案,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并且还要增进和银行的对接工作,转变陈旧的资金使用方式,将有关金融工具充分运用起来实施资金理财,稳健的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此外,建设起内部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国有企业经营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并接受所有员工的监管,切实避免经济管理以及财务工作中违规操作的问题出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当要密切关注并监管经济管理工作的推进,深入核查经济管理成果,具体可由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实现全面监管,通过有效结合外部约束以及内部监管的方式来对国有企业经济目标的推进以及发展动态予以实时掌控,并且定期检查并监督其经济管理目标的推进与落实情况,构建起资产负债预警体制以及产权事前管控制度,以达到全方位监管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目的。第二,实施重点防控,国有企业应该要重点监管投资风险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情况,建设健全的资产管理数据系统,着重核查风险较高的经济事务,对于效用较低的资产以及竞争力较小,发展空间不大的非主营业务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促使且经济运用效率的提高。第三,应当要发挥起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带头以及示范作用,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并积极参加到监管工作当中,这样就能够及时将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找出。第四,国有企业应当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社会监管力度,并且还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来监管其经济管理运行过程,保证管理成果与预期目标相一致,如若出现管理与要求不符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与改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面对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不断增加,而这对其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更高。采取有效的经济风险措施可以科学预估国有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从而将相关预警信息提供给管理人员,让其科学制定决策来实现风险的规避。国有企业通过构建起多元化的资产补充体制,一方面,能够有效分摊风险;另一方面,还可将协同效应有效发挥出来,不但能够将资产负债率降低,而且还实现国有企业内外部风险抵御能力的增强。第一,可以通过提高经济收益的方式来实现利润留存的增加,并当做补充资产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转变过去国有企业过于依赖财政拨款的情况。同时通过不断加大对国有资产变动情况的关注,做好内部结构的改进与优化,能够及时退出效益不高、产能过剩的行业,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国有企业投资的有效性,并且还能降低管理费用的支出,让投资成本趋于合理。第二,还可把资产运用到较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当中,让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得以增强。再者,国有企业还可以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变革,合理扩增其融资规模,提高国有企业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让其能够注入企业,实现资本的扩充,达到增强经营风险防控能力目的[6]。第三,国有企业还应当要逐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将其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充分突显出来,运用市场化的方法来实现资本的筹措,相应的风险也由国有企业自己承担。同时需要做好企业征信的调查工作,对于失信企业则禁止其债转股,实现国有企业资产布局的改进与完善,降低其经济风险。第四,需要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员工对经济风险的认识,建设起良好的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在提高其专业水准的前提下,将经济管理偏差进行严格把控,实现整体企业经济管理质量的提升,防止由于管理水平不足或是工作偏差而引发风险。所以要求国有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总结并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并将其编制为报告呈交给部门管理人员,让高层人员能够据此来合理评估相关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经济模式的调整与优化是其生产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有要求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对经济管理模式提出的要求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水准,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