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 刘哲华
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会对阻碍其发展的旧的社会制度进行局部的或者根本性的调整,这就是“改革”一词的基本含义。不同时期的改革话语被赋予了不同的具体内涵,从改革开放时期多次提及的“改革”,到1982年以后“全面改革”日渐提上日程,再到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有效实施,改革话语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两次提及“改革”,分别对经济措施和生产力发展提出改革要求。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中提到:“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观点有力地指出了实行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人们开始意识到实施并坚持改革开放是一定要做下去的事情。这一时期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改善和解决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顺其自然地成为改革的重要方面,对内改革从经济领域一直延伸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开放在后来多次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公共场合被提及,我们党强调要积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并把他们的经验学习回来。“引进来,走出去”这一开放模式成效显著,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将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都视作开放政策。
1987年之后,国际形势发生转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潮,国内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中国的改革开放陷入困境,急需有所突破。“全面改革”强调改革的范围要广,改革的领域要全。党在1987年提出要坚持全面改革,此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在全国范围推行开来,“全面改革”至此正式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思考如何将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自1992年开始,我国的改革开始进入到“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党在1992年提出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发展,片面追求产值,国民经济发展既要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我们党在1997年提出要注意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我们应该主动向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一概念。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事业开展四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提出为改革话语增添了新的丰富内涵,也意味着中国的改革事业将向更宽广更深入的方向推进下去。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领域,这就需要多领域、全方位的协作与配合。“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坚决并持续地实行面深化改革是解决现阶段发展中问题的唯一途径。“改革”在党的十八届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出现136次,“全面深化改革”一词提及17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一招,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深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出来,中国共产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既做到整体推进又做好重点突破,用深化改革来解决当前矛盾。“全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改革不是某一领域单独进行改革,而是要统筹各领域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实现整体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改革话语的演变也不会停止。改革话语随着改革实践发展变化,其内涵的演变在改革实践的不断进步中得到丰富和完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话语长期以来形成的突出成就,该理论体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指明了方向、路径,从改革话语的衍生到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中国革命话语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1.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理论。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改革”话语逐渐演变成“全面深化改革”话语,这一话语变迁的历史进程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延伸与发展,是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理论成果,有力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升至新的高度,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意识领域的指导地位。改革话语是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话语体系,并且改革话语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吸取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有益成分,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话语体系。改革话语的建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贯穿始终,转化为坚定的、科学的政治话语。改革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人民性,既立足本国实际,又借鉴其他先进经验,在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又易被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是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科学成果,也极大地增强了改革的自觉和自信。
2.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仍在向前推进,改革话语的建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话语在继承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同时,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与扩充。在话语体系比较中,全面深化改革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部分,还肩负着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大任务。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话语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由最初的“改革”话语不断演变而来,“改革”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开篇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及完善是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推进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话语建构是改革实践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如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伟大现实证明,全面深化改革话语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也是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一套正确的话语体系的建构成功就如同一项强大的理论武器的制造成功,这套武器会使国家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斗争获得胜利。
1.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稳步前进
在改革话语的历史演进中,每一个变化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向性。比如,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革的动因不再是改革话语最初提出时期的“挽救中国”,而是努力实现“中国梦”;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渐变得更加美好,推行改革的目的不再只是“发展生产力”,而是“发展生产力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举”;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获取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不断涌现许多矛盾,改革思维也发生了从“改革”“全面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变。不断对实践进行探索,再对改革话语理论进行总结和更新,这就是改革话语建构的过程。中国的改革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难题,并且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和建议,有着极大的国际意义。中国通过改革话语的建构和改革实践的推进,逐渐扩大着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地增强了改革的自觉和自信,也极大地增强了改革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2.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随着改革实践的持续推进,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有力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努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都是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是一份属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面深化改革话语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共识,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有益成分,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话语体系。改革话语的建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贯穿始终,转化为坚定的、科学的政治话语。改革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人民性,既立足本国实际,又借鉴其他先进经验,在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又易被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是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科学成果,也极大地增强了改革的自觉和自信,为筹谋改革发展之道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国梦实现的助推器。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征途上,难免陷入困境,这时就更加需要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改革话语体系的指导,我国改革话语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