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思考

2021-01-02 19:43常德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张鹏
区域治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预案应急环境

常德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 张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趋势仍然严峻,对此还需要重点对环境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建立并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进而构建一个高效的应急组织体系,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可以有效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对环境安全提供了一层重要的保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环境应急管理的含义

环境应急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门为了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管理活动,在政府环境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应对和恢复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主要是为了将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力求通过管理的方式降低事件的危害程度,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二、突发环境事件概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的频发阶段和高发阶段。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概率大幅提升,具有复合型、区域性等特点。从我国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来看,多数属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类型,占总事件的80%以上。而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存在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害[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之所以高发,是因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如四川沱江水污染事件、湖南湘江镉污染事件是最典型的代表。尤其是在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更高,在产业布局、结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也会加大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

三、环境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工业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从我国目前的环境危险品来看,主要存在于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站在工业产品的使用角度来看,环境应急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污染治理现状切实相符。当前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主要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环境应急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人类行为和工业生产行为,在不影响人类正常活动和正常工业生产的情况下,实现对环境的保护。(2)及时性。环境应急管理始终贯穿于人类生产、生产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以及时被发现,所以说,在定程度上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环境质量的及时性。(3)降低环境管控风险。在对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急管理机制会立即做出响应,并结合实际稳定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符合逻辑规律,真正意义上发挥环境应急管理的效果,同时还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有效降低了环境保护和质量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

四、环境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足

在环境应急管理方面,我国长期以来虽然积累了大量管理经验,同时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操作性不足、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所制定和实施的环境应急预案与各类各级预案的衔接度不足。

很多时候,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过程中,更多是关注企业本身,虽然在环境应急预案中有谈及地方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但是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各项预案之间的衔接度不足,在这样情况下会严重影响环境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2]。

(二)无法有效识别环境风险

很多企业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通常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编制。在具体编制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很容易将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混淆。而第三方机构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和企业进行沟通,或者存在调查不全面的情况,会导致无法有效识别环境风险。

(三)预防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采取的技术水平较低。在具体落实环境应急管理措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缺乏专业人才、环境应急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应急预警不明确等情况,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我国环境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在环境管理中环境应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态化管理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环境管理,主要是非常态化管理的形式,重视事后处理,容易忽视事前预防,是一种被动管理的模式。而想要实现对环境的主动管理,一种常态化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人们从事前(风险)防范上下功夫,切实在环境应急管理中落实环境风险防控的手段。我国在大力推动环境保护方针的过程中,一再强调“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企业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环境应急防控体系。根据国家专项应急预案提出的相关要求,制定并完善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同时,还需要制定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持续加强对环境隐患的监测、排查力度,有效将环境风险控制在源头。

(二)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可以有效遏制非法排污的情况出现,是一种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手段,因此还需要全面完善并落实环境执法监督权利。首先,站在监管的角度考虑,需要破除法律制度层面“违法成本低”的阻碍,还要适当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不断增强环境监管的权威性和威慑力[3]。其次,可以建立企业诚信守法制度,使得企业在环境应急管理下充分履行自身责任。比如结合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可以建立针对重点污染源的信用评价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并着重将评价结果与企业的融资、上市、贸易等与评价结果挂钩,采用经济的手段约束企业的行为。最后还可以建立交叉执法监督体系,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能够进一步强化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性和监督公信力。

(三)依法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了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后期恢复、保障措施等一系列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处理等方面内容,都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对象。特别是在应急处置的准备过程中,应急预案的准备是非常核心的一项步骤。如果发生了突发环境事件,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都必须在规定的预案中进行,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确保结合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有效对污染事件进行控制。在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进行了规定,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依法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际上这也是进一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的一种方式,从形式上来看仍然属于一种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四)强化突发环境事件的事后处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高频、高发的趋势仍未得到缓解,这给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还需要建立并完善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追求体系,站在国家法律的层面,强化环境应急管理的威慑力,有效避免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情况出现。首先,我们需要积极将《刑法》的震慑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刑事制裁的方式,打击各种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情况,以此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在环境责任追究中,刑事责任是一种最为严厉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重点对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程度、损害范围合理进行鉴定,同时需要出具鉴定报告和评价意见,为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4]。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中,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是非常核心的环节,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应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纠纷,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还可以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在环境污染损坏鉴定评估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污染者负担原则的落实,和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形式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开展环境污染损坏鉴定评估工作,主要是为了全面追求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是有效解决落实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持续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预防和解决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这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各级政府、环境部门需要重点履行的一项职责。因此在实际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环境应急预案管理,通过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改善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的现状,力求将突发环境事件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不断提升自身预防和处理突发环境事件能力水平的同时,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切实利益,充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职责。

猜你喜欢
预案应急环境
西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诌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紧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