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敏
(青岛东胜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400)
随着我们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各行各业当中得到了普及,而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会经常看到计算机的身影。这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够重视。但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计算,其不仅仅是数学学习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例如日常购物当中难免会涉及计算,因此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任务。
对于任何事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对事物不上心,引入到数学计算之中,经常会发现,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不是看错了数字,就是看错了符号,或者是抄错了数字,漏掉了数字等,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忘记了进位退位,把÷看成了+,小数点记错了位置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
在我们的学习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只注重计算的结果,而对于计算的过程并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对于数学知识,尤其是运算法则和运算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只能是死记硬背地记住,不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用,也是学生产生较多错误的原因。例如,在进行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当中,常常忘记了进上来的数。而在四则混合运算当中,经常会出现运算顺序的错误,对分配律、结合律等数学知识没有深入地理解。
在我们日常计算过程之中,难免会发现,由于学生习惯了一种思维方式,经常会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各种题目的解答,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例如,7.52-2.15+2.85=7.52-4导致这样的错误是学生习惯了简便计算,从而忽视了运算规则。因此思维定式对于学生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之外,还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学生对于计算不够重视,对计算的正确性理解不够深刻,不喜欢计算,觉得计算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不认真仔细,只会导致错误的出现。其次是学生对计算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题目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而且在计算之后没有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最后还和学生的耐心有一定的关系,在遇到大量的计算题的时候,学生不能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耐心地进行解答,而是迫不及待地开始答题往往也容易导致错误的原因生。
在现在的小学教学大纲当中,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成了三个层次,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对一位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重要的口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在此之外的口算和百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1]。而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计算能力是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的,因此教师必须严格地要求,避免造成学生在高年级的计算过程当中无计可施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计算正确。如果学生不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也就失去了计算的意义。但是如果仅仅要求正确率而不对学生的灵活运用和效率进行要求,那也会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例如,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靠手指、脚趾来进行计算,而有的学生则会选择凑十法,虽然他们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明显后者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再如在进行几位数连续相加的计算过程当中,如果学生能够学会凑整,也会相应地加快计算的效率,提升准确程度,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运算法则和速算方法,如果学生不能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即使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也会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之中,对于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不能够掌握相关的算理,那么势必对运算法则也会难以理解,影响计算[2]。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注重对算理的讲解,既要让学生明白算理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计算。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相乘的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举例25×16,通过直观图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数式就是16个25相加的和,我们可以将它看成两个部分,首先第一个部分是求出6个25相加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其次求出10个25相加是多少,将这两个结果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如何进行计算,在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时候,要分两步进行相乘,第三步要进行相加。还可以将这个题目看成20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然后再减去4个25相加的和,也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利用这两种方式,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进行适当的举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从而掌握相关的算法。在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反复练习之后,慢慢地学生就能够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和算理了。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通过认真地观察会发现学生计算错误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到位,在计算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是错误的。第二种则是对基本的口算没有熟练地掌握,从而导致计算的错误,这两种错误的产生,教师都要从他们的表面去看本质,要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改正错误。第三种则是由于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审错题目,计算的过程不够严格,在计算完毕之后,没有进行验算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从最基本的书写开始,教师要严格地要求学生,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要认真仔细,书面整洁,格式工整。另外还要让学生在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进行题目的审题工作,认真进行分析。数学计算题目和应用题有所不同,数字和符号都是十分明显的,如果学生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没有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观察,盲目开始动手计算,难免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要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仔细的观察,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该如何进行计算,然后再寻找一下是否有特殊的条件,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简便的算法可以提升计算效率。然后在计算之后要认真地进行验算,这样可以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减少出错率。
在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中,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都要经过学习、掌握、灵活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相关的计算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是也只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而真正地要想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用,还是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尤其是对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练习[3]。例如,在设置口算的题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地进行设置,首先要求学生能够会进行计算,并保证准确,其次才是利用简便算法加快计算的速度。例如,45+55,16×5,25×4;1到10的自然数的平方,3.14和一位数的方程计算,这种题型的训练能够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计算当中有很多计算方法,其中简便算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要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那么简便算法是必须需要学生掌握的。简便算法的前提是学生要能够对运算法则和性质进行熟练的掌握,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加减法的结合律、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例如:162+85+15=162+(85+15)、26×15+26×85=26×(15+85)、8÷12.5=(8×8)÷(8×12.5)等。在小学计算的过程当中,简便算法也是十分多样的,如凑整法,就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者是数据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学生通过简便预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进行验算,将数学计算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归纳技巧的训练,除了凑整法,学生还应熟练掌握转化的运算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化繁为简,进行心算。另外还要注重改变运算的顺序,通过适当地改变顺序,学生可以发现更多运算的规律,运算更加快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灵活度。
在我们的学习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那么就需要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4]。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讲解过程当中,尤其要注重对口算的教学和练习。我们都知道口算是笔算的前提,笔算的技巧很多都是通过口算得出来的,如果学生口算出现失误,那么笔算的结果,自然不会正确。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对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同时在高年级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口算的练习。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在口算的练习当中,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做数学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设置简单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正确的答案,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口算竞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如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在教学当中,很多学生都会把零忘了,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练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印象,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单项的计算方式之后,再加入其他的运算题目,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灵活解决算式的能力。
无论是学生学习哪个学科,都无法避免错误的产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但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错误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养成错题记录的好习惯,学生在进行计算作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指导,将错题进行归纳整理,从题目表面认清错误的本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实时地进行观察,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防止类似错误的出现。在学生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错误的反思,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而提升计算的正确率。例如,我会利用课堂小结的方式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通常在下课前一段时间我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自己在计算过程中容易犯哪些错误,这一节课自己又学到了什么计算技巧,鼓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新鲜事物,对于单一而又枯燥的计算过程很容易感到厌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耐心,避免学生在长时间的计算中逐渐产生烦躁的情绪。在进行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帮助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在课堂为学生设置一个小游戏,如“获得小红花”,我会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小红花,在每朵小红花下标上计算式,算对计算式就可以获得小红花,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很多学生都主动地参与进来,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奖励。通过趣味活动的进行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热情,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使学生不会感到烦躁,进而更有耐心地进行计算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逐步递进,不断加强的过程。而且数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地强化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算理,灵活地进行运用,让学生学会简便的计算方式,提升计算效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