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使命——读《外婆日用家当》有感

2021-01-02 16:01杜新芳王翠英
科学咨询 2021年46期
关键词:母语英语专业英语

杜新芳 王翠英

(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近期与学生结束了对《外婆日用家当》[1]一文的学习和赏析,感受颇深,在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绝妙方法赞叹不已的同时,对文中最鲜活的人物——大女儿迪伊充满怜悯与愤慨。

一、《外婆日用家当》介绍

《外婆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最佳短篇小说,创作于1973年,当时正值美国黑人民族意识高涨,也就兴起了美国黑人寻找他们种族传统文化根源的旅程。小说围绕一个美国黑人家庭——母女三人展开,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黑人的思想和生活现状,探讨了非裔美国人的文化遗产意识。故事中,具有独立精神和现代意识的黑人女大学生迪伊,也就是小说中的大女儿非常鲜活生动,她漂亮、自信,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同时她又自私、傲慢、虚荣,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理解。她回到地处偏僻乡村的老家,与在老家过着俭朴、传统生活的母亲和妹妹争夺家中世代遗传的老物件尤其是那两床百衲被,小说就是围绕她们之间因此而产生的冲突展开。

“百衲被被视为黑人的历史遗产,是黑人文化代代相传的象征,是寻求黑人妇女世代相传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寻找黑人历史、挖掘黑人文化的源泉”[2]。而从迪伊对待家人的态度、衣着打扮、照相的目的、改名的原因,以及需要家中老物件的目的等,足以证明她对本族文化缺乏基本的认同、了解和尊重,因为在她眼中,被子仅仅是一个物件,一个装饰品,一个得以炫耀的资本和聊以彰显个性、追逐寻根潮流的标志而已。她根本不了解被子的深层内涵和历史文化意义,而是以一种局外人的态度来欣赏本来应该属于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东西[3]。显然,她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认识,毫无敬意,所以笔者认为她在这艰难的寻根路上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她的所作所为已经与她所追寻的“根”和“身份”渐行渐远,已然成为她们种族传统文化的背叛者。当然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现象,她只是处于这一状态下的众多非裔美国人其中之一,他们只是靠近了他们传统文化的表面,却远离了黑人文化的根基,同时也背离了历史传统和遗产,正是这种现实意义使得这篇小说非常有意义,发人深思,笔者由此想到了我们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母语文化学习现状和时代背景

长期以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由于英语专业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每天被海洋般的英语材料所包围,听的、读的、看的等输入性材料绝大部分是关于英美国家的人文材料,我们母语文化的学习全然是被忽视的状态,如赵凤玲老师所说“大学英语学习中很难见到中国文化的元素”[4],因此英语文化输入和母语文化输入长期的完全失衡,就导致出现了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和问题,也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对文化失语尤其是母语文化失语一直是笔者近年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她认为失语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母语文化知识的缺失,这说明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我们的文化还缺乏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他们作为新时代文化使者的角色还没有准确定位。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就不符合新时代所需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对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的表述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5]。

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不仅自身存在薄弱的环节,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周边邻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一方面我们要应对来自日本、韩国等同质文化的挑战和竞争;另一方面我们要抵抗西方国家异质文化的威胁,比如因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对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散布“中国威胁论”,试图阻挠我国与他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6],这些挑战和威胁或多或少都会冲击和干扰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传统文化的态度。

针对这一现象,曹爱军[6]张伟[7]、张国祚[8]等纷纷提出了“人文交流,语言文化先行”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理念和号召,他们认为我国文化输出能力薄弱,当此之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而2013年我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提供了纠正他国人民对我们错误认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带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三、解决办法

英语专业学生是否会在响应这一号召中坚定方向、不迷失自我?是否对自己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角色有准确定位呢?我们一线教师又能做些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英语专业教师应当承担使命,从以下方面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为传播优良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一)切实推行课程思政,增强学生母语文化自信

从前面提到的文化学习状态足以看出我们的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文化自信不足;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此后他还系统地阐释了文化自信与实现“中国梦”间的科学逻辑,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是我们的文化不优秀?不如日韩文化和西方文化?其实不然。从2000多年前的张骞出使西域,到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再到现今我们经济在世界之林蓬勃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自信、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资本;古圣先贤为我们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也给了我们诸多历史和神话故事;2020—2021年我国政府成功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政府的精准防控措施有效,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完美诠释,这些都足以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挺直脊梁。

201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之后,教育部将课程思政列入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改革各方面、各环节,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把“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列入培养目标、“中国文化概要”课程列入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这都为英语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提供了政策上的引领和教学实践的指导,为增强我们以及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随即,曾艳钰教授指出英语专业教学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中国文化的渗透;她还指出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便成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10]。

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借着课程思政的东风,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对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以外,应该在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渗透母语文化教育,加强引导学生学习并探讨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渊源,增强文化自信,这样才能保障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迷失自我,不负传播悠久辉煌文化的时代使命,为改变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知识输入的不平衡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英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输入

从2000年《高校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看,不论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英语专业关于英美文化的课程很是丰富,但几乎没有涉及中国文化,而且市场上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也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学生母语文化知识匮乏,缺乏知识储备途径。针对这一点,曾艳钰教授指出英语专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材选用的英语化特征,教材绝大部分内容是英语作家(主要是英美作家)的语言材料,侧重英语文化,有关中国文化的题材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且教师课堂授课的重点也放在英语文化上[10]。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建议,建议给与我们政策上的支持,可喜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在《国标》规定的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文化概要”课程和数门可供高校参考设置的中国文化课程,比如中外文化比较、中国思想经典导读、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专题等等。

同时在教材编排方面,我们要将文化融入教材,采用以文化主题为主线、语言内容为暗线、双线并用的做法,尽量为学生创造文化语境[11]。我们也可以选择或者编写母语文化丰富的优秀英语教材,以保证学生有足量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这样才能有足够中国文化知识的储备,他们的中国文化术语英语表达也就会趋于标准化。笔者注意到,近年外研社有优秀书籍出版。比如在讲好中国故事倡导下刘军主编的《漫读中华:民间传说》;何其莘、仲伟合、许钧等主编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王志茹、陆小丽等主编的《英语畅谈中国文化》;叶朗、朱良志主编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这些优秀教材对中国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导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学会相应的英语表达,给我们的文化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中国文化术语英语表达的很好的权威材料。

另外,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适时地融入中国文化与之相较以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度,反过来也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这样,母语文化输入的加强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母语文化知识匮乏,有效改变跨文化交际中长期的文化不平等状态,我们也能保障在英汉平等互动的关系中持续地和长远地传播我们的优良文化。

(三)设计丰富的课堂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述能力

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他们自己设计并参与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在运用知识和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表述能力。比如,在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Chinese Food一文[12]的过程中,笔者分配学生以小组形式课前搜集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课堂上展示和介绍我们的饮食文化,他们搜集的资料种类之多和表现的热情超出笔者的预料,资料涉及我国著名地方菜系,餐桌礼仪、酒文化、餐桌就坐礼仪、烹饪文化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表述不够准确,他们很是尴尬,向笔者解释他们找不到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介绍,这一点也足以说明学生迫切需要优秀的英文母语文化教材以及锻炼他们母语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表述能力。

文化底蕴厚实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时代的需求,我们应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为培养这样的人才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同时不迷失自我,始终牢记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推广身边的区域文化做起,比如我们泾阳县的茯茶文化,当然我们也可以大力发展对外汉语教育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对接世界各地的各种项目,比如孔子学院,为传播传统中国文化献出微薄之力,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助力。

猜你喜欢
母语英语专业英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母语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