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刚
(重庆市万州区旅游教育研究会 重庆 404000)
2019年6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法国经济和财政部企业总署,联合发布中法第二批工业合作示范项目9项,其中,产业合作项目7项,教育培训项目2项。重庆市万州职教中心(简称学校)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施耐德电气),合作的“电气能效管理人才培养”项目,获得“中法第二批工业合作教育培训示范项目”殊荣[2]。
双方自2015年以来,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走上“响应国策共行动、联建项目共利益、探索模式共育人、产教互哺共发展、拓展合作共创新”的“五共”合作产教融合道路,推行“中西贯通、五双三岗”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中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典范。
当今时代,智能化产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纷纷登上世界舞台。
重庆市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智能化为导向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施耐德电气总部位于法国,是世界500强大型企业集团、先进制造排头兵。企业高度重视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在与重庆战略合作中明确:将开展职业教育合作作为重要一环。
自2016年5月起,学校与施耐德电气对接开展校企合作。
2018年9月,重庆市政府和施耐德电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施耐德智能制造重庆创新中心”,开展“智能制造创新研究、创业孵化、人才引进,工业大数据平台应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进产业对接,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先进技术应用和理念传播。
学校先试先行重庆市政府与施耐德电气的战略合作决策,积极深化产教融合,率先建设“施耐德电气技术基地”,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施耐德电气重庆地区人才战略储备的领头羊。
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中法两国的领导人共同见证施耐德电气集团与中国银行、中国电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第三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中法两国经贸关系,为中法建交55周年献礼[3]。
校企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将学校建成施耐德“碧播”职业教育计划项目“云贵川渝区域中心管理学校”,负责云贵川渝四省市内11所“碧播”计划项目学校的实训室建设指导、施耐德课程植入、教学指导、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培优引荐等工作,成为施耐德电气西南地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排头兵。
学校主动与施耐德电气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合作,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利益共同体”。
2016年5月,学校成为施耐德电气“碧播”职业教育计划项目学校,施耐德电气捐助学校建设电气专业实训室。
2019年7月5日,学校领导应邀参加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法国未来工业联盟在重庆召开的“中法产业合作圆桌会”,并作了“校企合作”交流访谈。
2020年1月,法国驻华大使馆高等教育合作专员顾博先生,来校指导中法合作办学。
2020年10月,驻渝、蓉二十个国家领事馆官员到校访问,考察了解中法合作项目进展情况。
2020年11月,法国驻华大使馆高等教育合作专员杜雷先生,来校指导中法合作办学。
学校和施耐德电气合作,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合作联合申报、共建市级项目有:重庆市中职师范学校电气技术示范专业、重庆市电气技术高水平骨干专业、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电气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现代学徒制、VR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上项目,累计获得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为学校建成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立项建设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方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完善一体化育人机制;深入开展专业群建设,共同奔赴全国26家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共同实施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调整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群资源建设;共同研究“区域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题,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新时代大数据智能化制造产业,打造重庆一流、全国知名、走向国际的特色品牌专业群。
施耐德电气产业联盟在全国有23家工厂、9家分公司,产业链完备,有利于开展智能制造专业群的人才培养。
2019年4月18日,施耐德电气与学校共同举办“云贵川渝碧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企业负责人、云贵川渝“碧播”职业院校代表共80余人参加研讨会,发起成立“施耐德碧播计划”智能制造校企合作产教联盟,推动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
双方积极推进“中西贯通”育人模式。一是突出三峡移民特色,以百万移民故事开展思政教育,推行“大河文化”,发扬“纤夫精神”,传承古老中华文明;坚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原则,实行开放办学,走向国际化道路,优化本土职教、探索教育创新、传播中华文明;提升学校的教育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引进法国职教电气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进施耐德电气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双方深度推进“五双三岗”育人模式。积极实施“双元制”办学,充分应用施耐德电气产业优势,对学生开展“双主体、双基地、双资源、双导师、双身份”五双教育、“识岗—跟岗—顶岗”三岗实践,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技能水平。
结合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行业标准等,植入法国职教电气课程,施耐德企业职业资格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引入学分制管理经验,建立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号,用好用活学分制,企业与学校互动、灵活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拓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步在施耐德“碧播”计划西南片区学校范围内推广。
校企共同制定“双导师”任职资格标准。聘请企业师傅到学校当老师,聘请老师到企业当师傅,研发制定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标准、学校教师到企业的生产岗位指导标准,对“双导师”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开展认证工作。
校企共同搭建“双导师”组织管理机制平台。共同成立“双导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双导师”建设规划,分工具体,任务落实,责任明确,确保各建设目标的达成。
学校建立企业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微信、QQ等网络课堂、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技能及学生技能等工作。
学校、企业建立“双名师”工作室,参与技术改革、产品开发研究、技能技术培训、教育教学指导。
双方共建共享施耐德智能制造人才培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名师工作室、人工智能实训室,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开发教学资源,研发推广教学标准,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推动开放共享,辐射施耐德电气云贵川渝项目学校和产业链企业,培养校企人才。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群借助“碧播”计划项目进行升级改造,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从五年前在校生不足100人发展到1200人,实现逆势增长;在全市同类专业中规模位居第一。近三年高考成绩位居重庆市中职电气专业榜首,专业办学获得了家长和企业认可,办学实力增强。
施耐德企业积极为学校师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协同开展实习教学。学校每年组织电气技术专业群学生600余人,到企业实习、就业;为配合企业储备高水平人才,每年输送学生400余人进入高校深造;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300人次。同时,引领西南三省一市11所职业院校,每年为施耐德产业链输送实习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
五年来,施耐德电气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学校主动融入施耐德产业联盟,在重庆市示范校、高水平学校项目建设中,积极开展“产学研训”合作,成效显著。
2016年4月,学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12月,学校建成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8年12月,学校立项建设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9月,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成长为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战线一面光辉的旗帜,示范引领三峡库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校企双方主动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拓宽国际国内合作广度,筑牢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促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1]。
校企牵头,联合云贵川渝四省市内11所“碧播”计划项目学校组建职教集群,从平台搭建、一体化育人、培养“双导师”、开发“双资源”,到协同开展社会服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一体化育人机制,全面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全国63所施耐德“碧播”项目学校开展合作,构建新型产教融合格局。
校企合作组建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中心。由合作企业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及合作学校名师组成研发团队,按照研发与服务机制运作,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培育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团队,实施创新研发项目,申请专利,实现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
校企共建创业孵化基地。依托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提供技术骨干举办培训讲座,学校开设智能制造课程,加大教师下企业实践力度,共同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建成智能制造创业孵化基地[4]。
学校积极参与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海峡两岸电子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开展工作,参加科技论坛,加强和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联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培育更多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长江经济带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立足施耐德公司“碧播”项目,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融合创新,支持万州本地企业与施耐德产业联盟开展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积极深化与法国开展合作,同时扩大与德国、泰国等国的国际交流,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职业院校协同创新,围绕“走出去”的战略思想,开展师生游学体验、交流互访活动,借鉴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教育改革,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