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六稳”“六保”的青海实践

2021-01-02 13:24邸小宁
青海金融 2021年4期
关键词:六稳银企西宁

■ 邸小宁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

稳企业保就业是实现“六稳”“六保”的核心,金融支持“六稳”“六保”的着力点就是稳企业保就业。自人民银行总行部署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以来,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以下简称“西宁中支”)迅速行动、科学谋划,细化工作指引,强化金融政策落实,促进银企有效对接,破解融资难点、打通融资断点、纾缓融资痛点,精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全省各级人民银行扎实推进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青海省信贷增速稳步回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显著增长,资金供给覆盖面明显扩大,疫情对地方经济冲击逐步减缓。

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重大意义

(一)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是金融系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使命需要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六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六保”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强调“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要求人民银行“强化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当前受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双重影响,“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2020年以来,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比预计的时间更长、面临的困难更多,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来稳企业保就业。

(二)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是金融系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荣共生。”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结合,实体经济的兴衰制约着金融的发展。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生存面临压力,保市场主体是金融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要认识到,银行的生存、银行的信贷质量与市场主体的存活、经济增长的稳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保市场主体就是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就是保银行自身,所以要强化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二、青海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落实举措

(一)完善专班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金融支持工作

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西宁中支成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下设市场、宏观、银行、政府协调四个小组,强化行内外部门协作。内部纵向传达总行稳企业保就业相关政策要求,出台《青海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方案》,落实省市(州)县三级人民银行分级对接工作原则,不搞摊派、不定任务、不设目标、不层层传达汇报,最大程度发挥各级金融系统主观能动性;外部横向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与省工信厅、发改委、商务厅、文旅厅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宣传政策要求、整合政策合力。二是加强重点企业融资对接跟踪监测。西宁中支在走访摸排全省市场主体情况的基础上,梳理全省重点企业名单,逐户完善企业信息形成《青海省重点企业融资对接台账》,分两批次下发至全省各金融机构进行对接,按周通过台账跟踪银企对接进程及失败问题解决状态,做到逐户对接、逐户分析,为企业融资服务保驾护航。三是强化政策落实督导。不定期开展实地调研,有重点、分类别选取省内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及重点企业进行考察,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二)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西宁中支指导各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各类金融政策工具,满足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融资需求。一是精准高效用好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运用专项再贷款支持全省8家纳入国家防疫物资名单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2.1亿元,满足国家重点防疫企业资金需求;使用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和普惠型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累计办理再贷款68.04亿元、再贴现203.67亿元。二是落实落地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2020年10月末,全省各类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557.48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25%。3月-10月全省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1.03亿元。6月-10月企业到期贷款本金229.40亿元,其中35.77亿元贷款本金享受延期偿还政策。三是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动非金融企业借助银行间债券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今年以来共有2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6亿元;指导青海银行发行30亿元小型微型企业专项金融债券,为金融机构强化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注入资金“活水”。

(三)强化银企融资对接,增强金融支持获得感

西宁中支组织各金融机构深入工业园区、产业基地、街道商户,多场次、多主体开展集中对接,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累计召开银企融资对接会13场,对接市场主体2500余户。召开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暨银企集中对接月活动,开启“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集约化金融服务模式,依托“青海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政务+金融+大数据风控”线上融资服务,有效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提升小微企业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融合度。同步抓好重点企业融资对接,全省738家重点对接企业中近九成企业已获得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获得率达80%以上,累计发放贷款289.8亿元,贷款余额1201.7亿,涵盖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客户,带动就业人数近8万人。

(四)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西宁中支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实体经济各类融资需求。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六稳”“六保”过程中,全省17家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小微信易贷”“复工复产贷”“柴商E贷”“中银企e贷”“餐饮复工贷”等40余款信贷产品,有效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岗就业。同时,加大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宣传,对自疫情以来推出的金融产品、信贷政策通过短信、媒体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宣传,对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进行宣传推广,提升政策社会知晓度,为政银企融资对接营造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在新闻媒体发布宣传稿件700余篇,政策宣传视频120个,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平台全覆盖推送宣传创新金融产品。多次召集全省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宣讲解读人民银行新创设货币政策工具和最新金融政策精神,并要求金融机构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金融支持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五)内外联动协同发力,发挥政策合力最大化

加强与工信、发改、财政等省直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了金融、产业、财税、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联合省财政厅、省人社厅构建一站式办理、两个中心互联互通、财政就业金融三部门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123西宁模式”,今年以来西宁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带动和稳定就业岗位达2000余人。省金融办、工信厅、财政厅、西宁中支、银保监局联合出台《青海省中小微企业续贷周转资金运营管理办法》,规范续贷周转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帮助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续贷周转资金支持,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配合省财政厅加快政府采购对接线上融资,利用征信产品,盘活民营和小微企业资产,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途径。

三、青海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取得的成效

(一)信贷投放力度不减,支持实体经济稳预期

西宁中支认真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六稳”“六保”三大主线,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撑,助力稳住全省经济基本盘。截至2020年10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655.5亿元,比年初增加15.75亿元;1月-10月累计发放人民币贷款3458.64亿元,同比多增1108.5亿元;全年央行通过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长期资金约26亿元;累计发放各类再贷款、再贴现共计171.7亿元,同比增加82亿元。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1月-10月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二)聚焦重点支持领域,企业吸纳就业作用发挥

西宁中支持续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普惠小微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占比的考核,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0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08.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8480户,比年初增加1585户;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5%,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6.83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07万户。9月末,小微首次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18.22%,小微信用贷款占比增加11.37%,无还本续贷增加48.1%。

(三)小微金融服务深化,市场主体持续获利

西宁中支不断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出台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复工达产、提质增效。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明显,10月全省普惠小微企业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银企集中对接月活动收效显著,活动期间线下发放各类政策宣传材料4000余份,收集相关中小企业数据上万条,线上平台注册中小企业1359家,发布银行融资产品56项和企业融资需求信息92条,线上+线下促成中小企业融资195笔、金额54.54亿元,服务中小企业392户。惠民暖企健康消费活动成效凸显,各银行累计让利3.1亿元,受益商家13万户,累计参与人次达1181.5万,带动消费67.6亿元。

(四)发展产业链金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西宁中支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力度,充分发挥票据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提高企业票据融资便利性。截至10月末,辖内金融机构银行承兑境内企业签发商业汇票余额238.4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签发商业汇票余额155.03亿元,占比65%;再贴现余额94亿元,其中95%以上为中小微企业票据。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小微企业通过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同时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上下游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截至10月末,青海省应收账款融资累计成交共541.24亿元,全年新增37.23亿元。

四、青海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一)资金需求端,市场主体发展动力不足

青海省经济基础薄弱,市场主体总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管理水平落后,整体发展动力不足。受经济结构调整和疫情冲击的双重影响,企业尤其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规范和财务报表不健全,甚至部分企业财务报表存在多年未审计的情况,企业财务数据可信度不高,金融机构无法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严重影响企业融资获得率。此外,受地域因素影响,除西宁以外规模以上企业较少,且多数企业尚处于起步、孵化阶段,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抵御风险能力弱,企业申贷获得率低,贷款增速慢。

(二)资金供给端,中小银行经营承压增大

中小银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全省36家中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约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分别占23.6%和20%。此次新冠疫情冲击下,实体经济面临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波及至“三农”、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主要表现在资产端:信用风险逐步上升;负债端:流动性风险加剧。调研显示,全省29家农商行存贷比超过100%的有13家,平均存贷比达91.2%,5家村镇银行平均存贷比为153.5%,资金头寸紧张,流动性压力加大。

(三)融资配套端,信贷担保作用发挥有限

青海省具有资质的担保公司较少,且因代偿压力过重面临经营乏力的情况,企业在银行融资时融资担保公司给予反担保的能力有限,导致多数企业无有效的担保。加之近两年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暴露逐渐增加,担保公司代偿能力严重不足,担保项目资产质量降为不良甚至已造成银行实际损失。此外,已建立的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不成熟,已执行的制度仅对授信需求为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且额外要求较高,较少企业能够满足该机制条件。

(四)科技赋能端,金融技术水平较低

辖内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画像和利用信息技术放贷的能力依然较为薄弱,对担保、抵押的依赖程度较高,信用贷款比例偏低。在大数据应用、科技支持方面,全省各金融机构进度不一,与东部地区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不能完全有效利用内外部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智能化审批流程、差异化贷后管理等新型服务机制,满足民营、小微企业特色化融资服务需求,新兴业务的信用体系建设、担保方式的创新、资产处置方式的便捷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风险管控端,不良压力依然较大

受宏观经济和新冠疫情等影响,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资金链紧张较明显,风险隐患不断在暴露,贷款质量持续恶化,不良贷款防控和压降难度依然很大。尤其是近两年,受盐湖、省投风险影响,辖内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均出现风险信号,不良贷款管控已成为当前制约银行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目前,全省不良贷款率虽已降至5%的监管红线以内,但由于疫情后银行采取了贷款展期、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出现延迟,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上升压力依然较大。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坚持政策“几家抬”,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叠加的背景下,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要按照“几家抬”思路,充分发挥政策合力作用,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促进长远发展。

(二)疏通银企双向对接,建立共享“信息库”

为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建议探索建立全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以企业为中心,各部门按年度、季度、月度的频率,根据不同主题安排银企对接活动,加强信息整合、共享对接成效,对银企对接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开展联合督导调研,做到把脉问诊、精准治疗,切实打通银企双向交流的阻梗,畅通银企双向对接渠道。

(三)完善财务“体检表”,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约占各类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通过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精准指导,积极引导省内小微、民营等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体系、规范财务报表、定期审计财务数据,为银行真实判断民营、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融资获得率。

(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发挥“稳定器”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推进政府性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担保增信,尤其是针对初创期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首贷等方面适当降低小微企业的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同时整合省内担保公司资源,增强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以缓解部分项目信用结构难落实的问题。

(五)运用科技“助推器”,提升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

建议辖区金融机构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智慧金融,加快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应用为抓手,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技术、数据等重要作用,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甄别企业经营状况,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为企业“输血供养”。

猜你喜欢
六稳银企西宁
晋源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山西农谷举行政银企专场对接会
做好“六稳”工作,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迎难而上,确保“六稳”,实现内蒙古经济健康发展
促“六稳”关键是练内功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签约30个项目 授信总额达300亿元 江苏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银企对接会在宁召开
浅议债转股与重构银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