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勇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兴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表达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善于思考,能在思考中探究,才利于语文思维的发展,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传统的课堂讨论,最多以小组形式围绕一个核心任务讨论一次,而咖啡屋讨论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讨论至少2 次到3 次;传统的课堂讨论讨论小组及成员是固定的,而咖啡屋课堂讨论是流动性讨论,在最后讨论完成后回归最初始位置;传统的课堂讨论以讨论为主,可作记录,可不作记录,咖啡屋课堂讨论模式必须进行讨论的记录,并依托讨论画思维导图;传统的课堂讨论是由组长进行讨论的组织、协调、示范等,内容有限,咖啡屋讨论是小组内按照分工进行职责履行,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可相互补充观点,并在换组讨论时将想法进行交换,将新想法带回本组,对于组员是否达成共识,不进行强行要求;传统讨论是组员依次汇报,全班补充,咖啡屋讨论是组员进行小组讨论成果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对小组讨论进行评价。
基于咖啡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要遵守以下六个原则:设定情境,营造宜人的环境空间的原则;探索真正重要的问题的原则;鼓励每个人参与贡献的原则;交流并连接不同的观点的原则;一起聆听、洞察问题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的原则;收获和分享集体的智慧的原则。其中设定宜人空间原则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并依托讨论学习知识。探索真正重要问题原则是要将最核心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依托咖啡屋模式进行圆桌讨论,在避免讨论形式化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每人参与贡献原则是鼓励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进行讨论参与,在展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弥补自身弱势。交流连接原则是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大胆表达出来,在交流与思维碰撞的基础上实现学习的升华。一起聆听原则是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多听听他人的意见,以从多个角度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收获和分享原则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分享,目的是将自己的收获变成大家的收获,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咖啡屋学习活动小组的组建可以参考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以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小组组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的积极性能被调动起来,缺点是不能异质分组;二是依据学习者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小组组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异质分组,缺点是互动性不强。所谓异质分组主要是把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相近或相当的学习者分为一组;而同质分组则相反。很多研究者都采用了异质分组的原则,其好处是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以上的分析,在咖啡屋学习活动小组组建之前,为全面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分析和学生访谈,明确了咖啡屋深度会谈的小组的建构。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组合,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内向型和外向型的组合。
小组的规模主要是指小组成员的多少。小组内成员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内成员过多,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部分学生会存在搭便车的心理,得过且过,只听别人发言,自己不思考;小组成员过少,会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量加大,交流的氛围会因压力的增大不够和谐。那么一个咖啡屋合作小组内理想的成员人数应该是多少呢?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合作小组的人数3—6 人最为理想。在实际的分组过程中,应该考虑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者的合作学习的能力等。咖啡屋学习活动小组的规模确定标准,就是让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任务。以一个班50 人左右的学生为例,以分为11至12 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4 至5 人为最佳。
明确任务分工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保证。在咖啡屋学习活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小组长(主持人或者桌长)作用很关键,在咖啡屋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组长(主持人或桌长)由小组成员讨论协商后推选出来。明确组长(主持人或桌长)和组成员的职责,对组长(主持人或桌长)进行培训,提高主持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在具体实施时,先对环境进行布置,再安排分组,并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如主持人、记录,深度会谈等。各个成员按职责完成任务,能依托咖啡屋型课堂教学实施设计的原则,展示出集体智慧。在研究过程中把传统的小组教学组织形式和咖啡屋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咖啡屋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制定出了“咖啡屋”教学模式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具体策略。
咖啡屋课堂活动组织形式是先确定好议题,组织小组成员布置好自己的咖啡吧,大家选举主持人,之后主持人组织小组成员围绕议题共同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将自己贡献的观点利用马克笔写在大白纸上,之后提出具体性的问题,写在大白纸上。一轮讨论结束后进入第二轮讨论,主持人留下,小组成员记住本组成员的观点,然后分散到各个咖啡桌上。主持人首先介绍本组的观点,来宾介绍自己咖啡桌讨论结果,并对于新的咖啡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主持人记录下来。主持人再次留下,进入第三轮讨论,其他成员再次分散到不同的咖啡桌上,最后各个成员回到自己的咖啡桌上,整理与完善本小组的观点,主持人带领小组成员制作思维导图,呈现给每一位学生,其他的小组成员进行点评与补充。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布置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道具,如花瓶、花朵、台面、白纸、马克笔、水果、咖啡等,并准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将教室的桌子拼凑成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依托一系列的环境布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加入到咖啡屋讨论活动中。
其次,按照最规范的形式进行分组。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异质分组为原则,将学生分成4 到5 人一组,目的是使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差异进行意见交换,以使小组中的成员都能通过学习和讨论获得收获和成长。
再次,小组成员分工。小组成员要协调职责分配,通过讨论主持人、讨论示范、讨论记录、讨论监督、讨论评价、讨论反馈等职责的分配,使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在讨论计划的辅助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承担监督职责的成员要对小组讨论进行监督,避免讨论跑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可记录、主持多轮的会谈,组织组员发表自己的建议,并完成各自的任务,学生倾听和接纳不同的看法。
总之,依托咖啡屋开展的课堂讨论活动,与传统的课堂讨论有一定区别,咖啡屋课堂讨论以3 次左右的讨论次数为依托,在小组成员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可以相互补充观点,并依托思维导图等记录方式进行讨论的记录。在二轮讨论时,成员需要将讨论成果带回本组,目的是实现多人知识的共享,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
附 注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广州市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HA18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