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明,吴芸紫,赵世春,胡爱兵,张华,文守清,张贤红
(荆州农业科学院,湖北荆州 434000)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区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 当地基于精耕细作的春播移栽植棉模式比较效益下降[1-2],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通过把传统移栽棉种植模式向麦(油菜)后直播棉转变,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一条稳定湖北省棉花生产之路, 也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的最佳选择[3-4]。选育适合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直播生产的短季棉新品种[5-6],特别是纤维品质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 以上、断裂比强度30 cN·tex-1以上、 纤维细度好)、 早熟高产的麦(油菜)后直播棉新品种是保证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荆棉94 是荆州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适合麦(油)后直播的早熟、高产、优质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2009 年以“荆杂棉1022F1”为母本,以“411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0 年在荆州农业科学院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病圃中种植,选优良单株混收。 2011 年继续在病圃中种植,选抗病虫单株单收。 2012―2015 年连续定向筛选,2015 年选择早熟、高产、抗病虫、综合表现优的株系3078。2016―2017 年参加本院棉花新品系比较试验,2年综合表现优良,定名为荆棉94。 2018 年获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8) 第361 号], 准许在长江流域生产应用。2019―2020 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麦后棉组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20 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麦后棉组生产试验表现优良。2021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鄂审棉20210006[7]。
荆棉94 生育期104.4d,早熟性好。株高106.9cm,植株塔形,果枝层次清晰,通透性好(参见封三彩版)。 茎秆较硬,有稀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花药白色。第一果枝节位6.0,单株果枝数13.2,单株结铃数13.1,铃重5.35 g。 铃卵圆形,中等大小, 铃尖突起弱, 结铃性强, 吐絮畅。 大样衣分40.5%,籽指10.4 g。
2019―2020 年荆棉94 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麦后棉组区域试验,2 年平均结果: 籽棉及皮棉产量分别为3 445.05 kg·hm-2和1 390.80 kg·hm-2,分别比对照晶华棉116[8]增产7.03%和5.56%。其中在2020 年湖北省枯萎病、黄萎病发生严重,极端天气频发条件下,荆棉94 籽棉及皮棉产量分别为3 199.50 kg·hm-2和1 290.45 kg·hm-2, 分别比对照晶华棉116 增产9.03%和7.98%。
2019―2020 年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使用HVI900 系统测定 (HVICC 校准),荆棉94 纤维品质优良。主要指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 mm, 长度整齐度指数86.0%,断裂比强度34.0 cN·tex-1,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80.1%,黄色深度9.1,纺纱均匀性指数163。
2019―2020 年分别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沙洋监狱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枯萎病、黄萎病标准人工病圃进行抗病性鉴定。 荆棉94 综合评价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其中:枯萎病病情指数田间调查结果为6.7, 剖秆调查结果为15.3; 黄萎病病情指数田间调查结果为23.1,剖秆调查结果为30.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Bt 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测定荆棉94 的抗虫株率,并进行转基因抗虫性鉴定和抗棉铃虫性鉴定, 结果:荆棉94 抗虫株率95%,抗棉铃虫。
适于湖北省植棉区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种植,不宜在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种植。
一般在5 月下旬抢墒直播, 每穴播2~3 粒精选种子, 播深2~3 cm。 大田密度一般为6 万株·hm-2,保证行距为76 cm,株距约为20 cm。 要求播前精细整地开厢, 厢宽为152 cm, 厢面平整细碎,无大土坷垃。 播后5~7 d 出苗。 出苗后及时补苗间苗,2~3 片真叶时定苗,一穴一苗,保苗全苗壮。
提倡增施有机肥和硼肥,按照氮、磷、钾质量比1.0∶0.5∶1.0 的原则科学施肥。一般中等肥力的棉田施纯氮150~180 kg·hm-2,五氧化二磷75~90 kg·hm-2,氧化钾150~180 kg·hm-2,硼1.5 kg·hm-2。 全部肥料混合均匀后,于7 月上旬在厢面中间开沟一次性施入并覆土。
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打顶,遇旱及时灌溉。化学调控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其中:在主茎叶7~8 片时,每666.7 m2用助壮素4 mL兑水15 L 快速喷雾;追肥后3~5 d,每666.7 m2用助壮素10 mL 兑水40~50 L 喷雾;8 月上旬打顶后7 d 左右,每666.7 m2用助壮素12~16 mL兑水50 L 喷洒棉株上部封顶, 防止上部果枝过度伸长。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全生育期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害主要是枯萎病和黄萎病。其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主要是做好深开沟。棉花生长发育前期害虫主要有棉蚜、红蜘蛛,其防治以生物生态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7 月中下旬,控制第3 代棉铃虫和伏蚜为害,以化学防治为主,结合诱杀。 8 月下旬,主要防治第4 代棉铃虫,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生态控制和诱杀为辅。 后期注意防治烟粉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