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涨价潮下建安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2021-01-02 11:17曹亚春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供应链价格

曹亚春

(深圳市特发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众所周知,房地产及工程建设行业存在结算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特点,从开工至竣工结算可能需要漫长的周期。近年来,随着美元的量化宽松持续,全球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抬升,从石油、煤炭、铁矿石到航运等均出现一系列资源供给危机。尤其是进入2021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建材价格接近十年新高。各地区的造价管理部门,包括各省造价的定额站等机构改变由原来每月公布原材料、机械、人工的定额转为按照每日的价格向社会公布造价标准,突显出价格体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应对原材料涨价带来的风险,加强造价管理、完善合同制度,合理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合同风险的管理

对于履约阶段的合同,企业应当加强建造合同关于价格波动的相关研究。《民法典》中第五百一十条规定有相关阐述:“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因此,如前期已经签订且处于施工阶段的合同,需要查看合同的相关条款,如对价格波段约定不明确或者确实存在可以商议的,应当同业主协商,争取就价格波动向业主方争取增加合同结算签证或者增加补充协议。此外,如对履约风险确实太大,企业难以承担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损失,则应当考虑违约放弃合同,减少企业的重大损失。对于等待签约合同,应当加强建造合同的前期研究。依照国家颁布的《2013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有关规定:“合同履行期间,因人工、材料、工程设备、机械台班价格波动影响合同价款时,应根据合同约定,按本规范附录A的方法之一调整合同价款。”其中还规定:“承包人采购材料和工程设备的,应在合同中约定主要材料、工程设备价格变化的范围或幅度;当没有约定,且材料、工程设备单价变化超过5%时,超过部分的价格应按照本规范附录A的方法计算调整材料、工程设备费。”因此,在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适当地在合同条款中对价格波动因素做好预设约定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知道,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的最大区别,在于合同成本的承担者不同。因此,在原材料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导向签订成本加成类型的合同更有利于规避涨价风险,减少合同执行的不确定性。

二、进一步精细化管理以控制成本

建筑施工行业本身存在管理粗放的特点,如今加上建筑材料接二连三的涨价,这两个因素的竞合,就会成为扼杀项目创效能力的拦路虎。通常来讲,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预算时采用的一般都是历史的价格因素,一旦原材料剧烈变动,原有的预算价格体系就会瓦解,将不再具有可参考性。在销售额确定的条件下,要实现外延式创收基本不可行,更多地需要通过内部提质增效来实现,管理出效益。从行业特点来看,相比于以往粗放管理,通过内生的管理来提升效能的空间仍然是很大的。因为材料涨价对总体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管理粗放所导致的效益流失却很难估量。因此,管理层要培养团队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业绩的思维深入人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推动预算执行精细化

建安企业应当将年度的收款和产值任务,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指标来量化,使得考核指标的数据化和具体化,真正实现指标到人、责任到位。在具体的建设项目上,项目经理和成本主管要推动项目预算的实施,结合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收支盈亏情况,滚动修正相关的财务指标,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积极地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周转率,做到心中有本账。加强资金预算的管理能够有效管理资金的运行,对项目进行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预算编制过程,预算执行情况及绩效考核等问题也不能被忽略[1]。

2.加强精细化目标成本控制

掌握好建筑材料价格与控制工程造价,是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系列工作,需要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不断积累和总结[2]。首先,项目各部门应当详细分解成本总目标,应参考历史上同类或者同性质的建设项目情况,细致分析各项当前所在成本因素,找出相同点和差异因素,借鉴好的经验和制度,制定符合本项目实际条件的成本目标。其次,收支成本指标要落实到人,建立起以项目领导层为责任中心,以增加企业效益为导向,按照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为实际执行主体的框架,构建起科学的收支控制体系,真正做到可追踪、可溯源。

3.加强集中采购制度和信息化管理

集中采购的制度优势,一方面可以改变分散采购对购买方的不利地位,发挥规模优势、减少采购频次、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减少各自为政下的人力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集中采购制度可以实现企业采购物资的标准化,加强供应链的准入,减少信用风险。加强集中采购制度还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共享以便及时收集各种供需信息,即可以从供应端要求报价服务,也可以从需求端掌握资源缺口,通过撮合协商达到降低前端的采购成本的目的,推动企业的管理效率得提升。

4.建立标准化的采购模式,规范采购行为和费用支出

首先,将合同订单按照分门别类予以区分,原则上所有的需求都应该集中供应,通过公司集中采购制度来实施。对于特殊的供货合同,应当推行招投标制度,通过比价和专家评审筛选,最终确定合格的供货商。要严格落实采购过程中招标采购监督机制,对重要岗位实施轮岗制,对采购费用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定期进行回访和摸底落实廉洁采购。

5.加强成本控制的考核

成本目标的建立和成本的考核是相互的。首先,对成本的管理要实施全周期的责任考核制度,从开工到结算各个过程,都应当将责任自上而下落实到各岗位人员。其次,要将成本目标的控制和个人的经济效益挂钩,企业责任成本的控制效果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最大地达到互利共赢,找到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三、建筑材料涨价的财税风险的控制与化解

1.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功能

在建筑材料上涨的大背景下,企业在获取建造合同后,应当选定供应商及时签订材料采购合同。与此同时,企业应当预估价格的变化及时进行套期保值,在规模采购优势和风险对冲的共同作用下,降低采购成本锁定价格。

2.充分考虑经济可行性,回避低价中标,避免恶性竞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因此,招投标的过程中,在建筑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彻底抛弃恶意低价中标的策略。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也积极引导建设工程发包承包双方在招投标和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合理分担风险,签订合理的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就是基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作为承揽合同,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的建筑材料价格风险应是有限风险考虑。

3.积极利用国家最新的财税等优惠政策

目前,世界仍处于新冠疫情下,国家财政针对金融机构各类贷款补贴力度很大,企业应当将这些利好转变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理财收益和融资成本上下功夫,为企业创造实在的收益。在税收筹划上,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制定相关制度时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将税种、税源、税政等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为企业做好税务筹划,增加经济效益。

4.加强供应链中“两头吃”的能力建设

供应链上“两头吃”能力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上下游资金的占用能力[3]。企业首先要分析自己在供应链上的位置,通过借助“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明确自己的行业地位和优劣势,进而摸索出适合企业的风险转移策略。一般来说,企业供应链上两头吃的能力建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企业争取向上游企业申请并且能及时支付建筑承包款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向下游企业,尤其是建筑材料和机械材料等供应商争取延长的应付账款支付周期的能力,这两个能力的核心内涵就是看企业能否发挥在供应链体系中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的能力。建筑企业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应当围绕采购、支付、结算等核心环节入手,通过对合同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采购、建筑生产和交结算付各环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模式,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灵活地利用供应链上资金就能成为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结语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滞胀、低速增长的阶段,在新冠疫情未得到全面遏制的情况下,供需矛盾和航运等问题突出使建筑材料涨价成为现阶段建安企业面临一个痛点和难点。面对材料的周期性涨价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各种经济业务实质的思考,在充分考虑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规避方式,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供应链价格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价格
价格